最新语文: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4203470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语文: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语文: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语文: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语文: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 上 同步训练第 25 课 杜甫诗三首 基础知识应用 1 给加点字注音 岱 宗 决眦 凌 绝顶 烽 火 不胜簪 逾 墙 邺城戍 老妪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 神秀 浑 欲不胜簪 天明登前途 3 杜甫是 朝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人称他为 称他的诗为 由于他做 过工部员外郎 因此人们又称他为 4 下列诗句与原文一致的是 A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B 国破河山在 城春草木深 C 白头骚更短 浑欲不剩簪 D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5 按课文原句默写 望岳 中最能体现诗人雄心壮志 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春望 中借花 鸟来表达感时伤世的句子是 石壕吏 中暗示

2、老妇人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石壕吏 中老妇人 前致词 诉说三个儿子服兵役情况的句子是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望岳 与 石壕吏 都写于 安史之乱 前期 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 望岳 春望 都是律诗 前者为五言律诗 后者为七言律诗 律诗与绝句主要区别在 于 律诗共八句 绝句共四句 C 石壕吏 是一首叙事诗 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 抒情句 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 思想感情 D 石壕吏 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 表明他支 持唐王朝的平叛斗争 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 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 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7 按课

3、文原句填空 齐鲁青未了 烽火连三月 夜久语声绝 8 请将左右两边相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三男邺城戍生活贫困 二男新战死战争惨烈 出入无完裙兵役苛酷 课文精段赏读 一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1 对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岱宗 夫 如何齐鲁 青 未了 B 荡胸 生 曾云 决眦 入 归鸟 C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 深 D 感时 花溅 泪 恨别 鸟惊 心 2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两句诗是诗人远望所见 是借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 齐 天耸立的形象

4、B荡胸生曾 云 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诗是诗人细望所见 荡胸 即心胸摇荡 决眦 即眼角几乎裂开 写出诗 人长时间睁大眼镜观赏美景的情景 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C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这是诗人近望所见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 用的是实笔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 用的是 虚写 虚实结合 写尽泰山之风韵 D 全诗没有一个 望 字 但句句写 望 距离由远而近 时间由朝到暮 最后顺理成章 地表达了要登上顶峰俯瞰众山小的豪情 3 有人说 阴阳割昏晓 中 割 字用得极妙 你能说明理由吗 4 诗的最后一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豪情壮志 5 根据这首诗的描写 加上你自己的想像 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泰山 力求生动 细腻 5

5、0 字左右 二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 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1 春望 这一题目的意思是 2 诗中哪几联照应了题目中的 春 字 3 诗的第一联为借景抒情 你能具体说说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 4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应怎样理解 5 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作于诗人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之时 诗中充分的抒写了诗人伤时恨别 忧国 思家之情 B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是借物抒发忧国之情 本来人们平时喜爱花鸟 但在 国破 草木深 的今天 却见之而垂泪 闻之而惊心 C 烽火连三月 写出战争时间之长 家书抵万金 写出跟家人通

6、音信之艰难 体现了诗人 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唐王朝发动战争的憎恨 D 全诗结构严谨 对仗工整 语句凝练 情景交融 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 三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 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 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1 解释加点的词 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 战死 请 从吏夜归 犹得 备晨炊 2 解释下列句子的大意 老翁逾墙走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3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用了

7、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4 给第三段划分层次 并总结层意 5 老妇人被抓走了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6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 安史之乱 这是指 和 两人发动的叛乱 拓展阅读 一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 诗的开头两句 点明看月的 和 2 选出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 独看 写妻子独自观月思亲的情景 未解 写儿女幼稚不知思念长安的父亲 B 云鬓湿 玉臂寒 写诗人想象中月下的妻子忧心忡忡 夜深不寐 以至雾湿云鬓 月寒玉臂 C 倚虚幌 是说夫妻双双倚着帷幔看月 何时 表示出妻子对这一刻的盼望之情 D 双照泪痕干

8、是诗人想象中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情景交融 余味无穷 3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借看月抒写离情 深刻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真挚感情 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B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 诗人通过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苦 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 带来的灾难 C 诗人从妻子儿女着笔 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表现出诗人心中的思念和惆怅 D 全诗均是想象之词 想象妻子对自己的思念 着力描写妻子 独看 思亲的情景 4 这首诗属于唐诗中的 体裁 5 古诗词中有许多借月思亲的诗句 请写出两句 1 2 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

9、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1 下列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却看妻子 愁何在 B青春 作伴好还乡 C白日放歌 须纵酒 D 却 看妻子愁何在 2 这首诗写于 安史之乱 时期 当时作者寓居梓州 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狂喜而作 你能具体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体现自己的 狂喜 吗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剑外忽传收 蓟北 漫 卷诗书喜欲狂 4 说说下列诗句的大意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5 对全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感情奔放 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B首联写初闻喜讯的惊喜 初闻涕泪满衣裳 突出了狂喜欲绝的感情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给人一种不

10、够真实的感受 C三 四联写诗人手舞足蹈作返回故乡的准备 突现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D 作者用 忽 初 却 须 等虚词结构全诗 使全诗转折自然 舒缓自如 生动活 泼 三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 里寻常见 崔九堂 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李龟年 唐开元 天宝间著名歌唱家 安史之乱后 流落江南 每逢节日 为人唱 歌 听者都感动流泪 大历五年 770 年 杜甫出蜀至湖南潭州 今长沙市 遇到旧识李龟 年 诗即作于此时 岐王 睿宗第四个儿子李范 崔九 与玄宗关系极密切 用为秘书 监 1 诗的前二句写过去 表现李龟年 2 诗的后二句写 点明了相遇的时间 相遇的 地点 3 落花

11、时节又逢君 中的 又 字表明 4 末句的 落花时节 仅仅是写景吗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 还有什么深刻含义 5 诗的末二句借景抒情 含蓄蕴藉 蕴含了诗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我们学过的杜甫 诗作中 也有这样的名句 可以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知道是那几句诗吗请写下来 写作训练 文题 把 石壕吏 改写成一篇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应用 1 d i z l ng f ng z n y sh y 2 不尽 聚集 简直 前面的路 3 唐 诗圣 诗史 杜工部 4 D A 层 应为 曾 B 河山 应为 山河 C 骚 应 为 搔 剩 应为 胜 所以应选D 5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感

12、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6 A A 项错在 望岳 不是写于 安史之乱 前期 而写于杜甫青年时期 即 开元盛世 时期 7 岱宗夫如何 家书抵万金 如闻泣幽咽 8 三男邺城戍 兵役苛苦 二男新战死 战争惨烈 出入无完裙 生活贫困 课文精段赏读 一 1 D D 应为 感时 花 溅泪 恨别 鸟 惊心 2 C 上句是用虚笔 下句用的 是实写 3 割 字用的极好 从山的北面来看 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 刀切断了一样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 从这两句诗中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 难 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成

13、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5 略 二 1 春天登高远望2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3 国都 长安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 然而山河依旧是那个样子 春天降临长安城 然而眼前却 是乱草丛生 如此强烈的反差令人触目惊心 诗人借写景痛切地传达了忧国伤时的感情 4 诗人因为忧愁而经常 搔 头 使满头白发越来越短少 稀疏得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诗 人者一年仅45 岁 其苍老之态如此 可见他忧国 伤时 思家之切 5 C C 项 安史之 乱 是安禄山发动的叛乱 唐王朝为平叛而发动战争是正当的 杜甫他支持平叛 所以说 憎 恶唐王朝发动战争 不妥 故C 错 三 1 防守 最近 请让我 能够

14、 2 老翁越过墙逃跑了 活着的人 苟且活着 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 3 对偶 小吏大声呼喝多么凶恶 老妇人哭哭啼啼多 么痛苦 这两句描写真切地表现了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 也表现了安史之乱给人 民带来的苦难 4 第一层 前六句 写老妇人诉说三个儿子的境况 说明这一家人已为国 家作出了重大牺牲 第二层 中间四句 写老妇人诉说家中的现状 第三层 最后四句 写老妇人自请应役 6 安禄山 史思明 拓展阅读 一 1 时间 地点 人物2 C 何时 表现出诗人对这一刻的期盼之情 3 D 不全 都是想像之词 第一句是实写 4 五言律诗5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露从今 夜白 月是故乡明 二 1 C A 项 妻

15、子 古指妻子儿女 今指男子配偶 B项 青春 文中指春天的美好 景色 今指青年时期 D 项 却 诗中指回头 今表转折 相当于 但是 C 项 放歌 古今均指放声歌唱的意思 故选C 2 通过神态 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 如 涕泪满衣 裳 的神态 漫卷诗书 的动作 喜欲狂 的心理 无一不真切地体现出诗人的 狂喜 之情 3 收复 胡乱地 4 白天放声歌唱还要开怀畅饮 趁着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还 乡 5 B 诗人喜极而泣 这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 恨真切 很感人 不是夸张 三 1 当年声名之盛 恩遇之隆 2 眼前的相遇情景 暮春时节 江南 3 杜甫与李 龟年是旧相识 4 诗人以百花凋零象征世运的颓废 社会的动乱

16、和李龟年与诗人自己飘零 流离 饱含了深沉家国兴亡之感 身世沦落之悲 5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写作点拨 同学们改写这篇文章时 在保持原文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 可作适 当添补和具体描写 使想像更丰富 内容更充实 改写时可以记叙为主 加以议论抒情 语 言要流畅生动 层次清楚 结构合理 思路一 我们可以以第一人称 我 来改写此文 可采用顺叙手法 充分发挥合理的想像 描 绘老妇人的语言 动作 神态 还可以补充一些原文中隐去的故事情节 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用 我 的眼光来洞察社会的黑暗腐朽 思路二 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写此文 可采用到叙手法 作者和老妇人都是文章的主人公 我们展开合理想像刻画他们鲜明的形象 一个备受欺凌 一个富有同情心 也不要忽略对 凶暴的石壕吏的描绘 这样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改写 石壕吏 一阵寒风过后 一片片乌云也随着飘了过来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 谁会想到又有什 么灾难临头呢 我看着天色渐渐地黑了 便在附近的石壕村里找了一家农户住了下来 这时我才觉得身 上非常疲乏 一天行走的劳累 迫使我躺下就睡着了 突然听到村里人群奔跑吵闹声 还不 断传来 汪汪 的狗叫声 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