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成就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4203142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建筑成就(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国建筑在古代史上主要成就在于三方面 一 建筑方面 1 各个时期都有其特点 其发展脉络非常清晰 2 现存的很多实例都很好的体现了其所属时代的特点 佛光寺大殿 独 乐寺观音阁 应县木塔 3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发展的过程中 形成了多种建筑类型 在建筑师上 有很重要的意义 4 建筑木结构的各种做法 5 建筑装饰 6 建筑布局方面 故宫 天坛 唐 大明宫 二 规划方面 1 唐 长安 2 元 明 清 3 宋 4 宋 汴洲 5 周 王城 三 园林方面 1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2 北方皇家园林 3 江南私家园林 4 欧洲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比较 一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分析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 是从建筑的共性出发 以利于在复习和研究建筑实例 的时候能全面的思考问题 能从其所在的朝代 历史背景出发 使建筑实例自身的共性 成为回答问题的突破点 再在起基础上分析其个性 1 汉 建筑特点 整个汉朝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 社会生产力的反战促使建筑显著进步 形 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第一个高潮 它的突出表现为 木构架技术渐趋成熟 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很大发展 木构架技术 1 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已成熟 2 斗拱已普遍使用 但很不统一 其结构作用明显 即为 保护土墙 木构架和房屋的基础 而用向外的斗拱承托屋 檐有足够的深度 3 未解决大空间

3、 大跨度的技术 4 屋顶形式多样 有五种基本形式 庑殿 悬山最普遍 攒 尖 歇山 囤顶也已应用 5 卯精巧 木构架施工技术已相当熟练 6 由于整体性的提高 已出现多层楼阁 砖石技术 1 砖 主要用于墓室 墓室结构由梁式空心砖逐步发展为 顶部用拱券和穹窿 解决了商朝以来醇墓不能解决 的防腐 耐压的问题 拱券除用条砖外 还创造了楔形的有 砖 发券方法 券伏相间的方法 科学合理 砖砌下水道 水管使用普遍 2 石 石建筑在两汉 尤其是在东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 展 石墓 在岩石上开凿岩墓或利用石材砌筑梁板式墓 或拱券式墓 地面建筑 东汉出现了全部石郭的建筑 石祠等 刻石技术和艺术也逐步提高 2 唐 建筑特

4、点 618 907 年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 建筑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和 提高 其特点有 城市规模宏大 规划严整 唐 长安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最严整的 建筑组群处理愈加成熟 宫殿 陵墓等建筑加强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 强调纵轴的方 法 利用地形和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建筑的方法 明清宫殿 陵墓布局的渊源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风格特点 气魄宏伟 严整而又开朗 长安城 大明宫 含元殿 建筑艺术加工与结构的统一 无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的构件 斗 拱的结构职能极其鲜明 色调简洁明快 屋顶舒展 平远 门窗朴实无华 给人一庄重大 方的印象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 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大明

5、宫麟德殿 面积5000 面阔11 间 进深 17 间 斗拱构件形式和用料都规格化 出现用才制度 砖石技术进一步发展 佛塔 采用砖石构筑增多 砖石塔形式 楼阁塔 大雁塔 密檐塔 小雁塔 登封法 王寺塔 单层塔 设计施工水平提高 都料 沿用到元朝 出现用才制度 3 宋 建筑特点 960 1279 年 北宋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我国古代较为衰落的朝代 但在经济上 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上都有发展 科学技术有很大的进步 南宋时 人口南移 南方手工 业 商业发达 但统治集团荒淫腐朽 国力更弱 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 使建筑 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其特点有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里坊制度和宵禁名存实亡 城市消防

6、 交通运输 商店 桥梁有新的发展 建筑组群方面 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面的空间层次 以衬托主体建筑 建筑艺术方面 建筑色彩 装饰有很大的发展 大量使用格子门 格子窗 门窗格子除方格外 还有球文 古钱 文 木架部分采用华丽的彩画 五彩遍装 碾玉装 解绿装 丹 粉装饰 屋顶部分大量采用琉璃瓦 普遍采用高桌椅 室空间增高 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 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 营造法式 北宋 戒 把 材 作为造屋的尺寸标准 砖石技术达到新的高度 主要是佛塔 木塔已少用 多为砖石塔 发展出八角形平面可供登高远眺的楼阁式塔 定县开元寺料敌塔 84 米 佑国寺塔 最早的琉璃塔 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 规模最大 桥梁 数

7、量多 有拱式 梁板式 万安桥 540 米长 石梁有11 米 园林兴盛 封建社会后期 元 明 清 1271 1911 年 元 明 清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 政治 经济 文化发展艘处于迟缓状态 有时还 出现倒退 尤其以元代和清代为甚 4 元 建筑特点 1271 1368年 出现藏传佛塔 喇嘛塔 妙应寺白塔 尼泊尔工匠哥白尼设计建造 简化木构件 减柱法 减去室斗拱等 进一步加强了木构件本身的整体性和稳 定性 洪县 广胜下寺 永乐宫 5 明 建筑特点 1368 1644 年 明初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到晚期 社会部已蕴育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中 叶以后 封建制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枷锁 明代社会经济 文化呈现南北

8、不平衡 其建筑特点有 建筑组群处理更加成熟 明代天坛 故宫 建筑艺术加工日趋定型化 门窗 隔扇 天花已基本定型 彩画一旋子为主 砖石雕刻圆和纯熟 花纹趋于图案化 程式化 建筑色彩运用琉璃瓦 红墙 汉白玉台基 青绿点金彩画等鲜明 色调而产生强烈对比和极为富丽的效果 木建筑结构方面 经元代简化 到明代有了新的定型化的木构架 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 梁枋构架的整体性加强 出现了木工行业的术书 鲁班营造法式 砖已经普遍应用于民居砌墙 出现了全部砖拱砌成的建筑 无梁殿 灵谷寺无梁殿 无量殿 故宫皇史 琉璃面砖 琉璃瓦的质量提高 应用更广 报恩寺塔 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 九龙壁 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明代家具闻名世

9、界 风水术发展到极盛 6 清 建筑特点 1636 1911年 清朝是少数满洲贵族对各族广大人民的统治 封建专制比明朝更加严厉 政 治上 经济上的控制和压迫极为残酷 在文化思想上 采用高压政策 压制自由思 想 阻碍学术进步 提倡八股取士 鼓励奴才思想 窒息了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发 展 出现了落后欧洲国家的局面 建筑上因袭明代传统 其建筑特点有 提高群体建筑的设计水平 群体布置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 苑郁建筑在结合地形空间处理上 造型变化有很高水平 简化建筑单体设计 提高了设计和装饰水平 建筑制度 官式建筑用官式规的形式固定下来 工程做法 用斗口标准确定其他大木作构件尺寸 建筑技艺仍有创新 采用水湿压弯

10、法 使木材形成弧檩枋 玻璃的采用 门窗格子发生变化 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布达拉宫 避暑山庄东侧和北侧的 外八庙 住宅建筑百花齐放 丰富多彩 供统治阶级享乐的园林达到极盛期 二 中西园林比较 分析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 是从建筑的共性出发 以利于在复习和研究建筑实例 的时候能全面的思考问题 能从其所在的朝代 历史背景出发 使建筑实例自身的共性 成为回答问题的突破点 再在起基础上分析其个性 1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本于自然 高于自然 是造园的创作主旨 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 精炼 典型的山水环境 创作需合乎自然之理 获得天成之趣 所谓 虽由人做 宛自天开 主要表现在模仿自然的三种造园要素上 叠山 用自然

11、石块堆砌假山 用有限的地段展现山林的气 势 理水 开凿各种水体对自然界的河 湖 溪 涧进行概括 在有限的空间里模仿天然水景的风貌 植物配置 以树木为主调 发人联想自然生态 用少量树 木的艺术概念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中国古代木框架建筑 空间 形态的灵活多样 使建筑无论多寡 性质 功能 都能与山 水 花木有机组合在一个风景画面中 并作为画 面的构图中心或点睛之做 充分体现了 天人合一 的自然观和道家对待 自然的 为而不持 主而不宰 的态度 诗画的情趣 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 融合诗画艺术与园林艺术中 处 处体现诗情画意 诗情 不仅仅把某个诗文的境界具象的表达出来

12、还指在云林的规划 设计中 接见文学艺术的结构 章法 注重起承结合 画意 不仅仅是某些风景片断所具有的 画意 还指一最简约的笔 墨获得最深远 广大的艺术效果 把山水画以三度洞见的形式复现到现实 中来 由此可见 中国绘画与造园的关系密切 形成 以画入圆 因画成景 的传统 意境的蕴涵 意境是指作者把自己的情感 理念融入客观生活 景物中 引发鉴赏 者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在园林中是指借助具体的风景画面间接的传达意境的信息 运用园 名 景题 匾额 对联 通过文学艺术表达 深化意境涵 2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不单是游息的地方 而是多用途的综合体 两部分 宫室 占据前面的位置 便于交通 使用 而且布

13、局完整 园林 位于后侧 犹如后园 自由布局 造景的知道思想 集彷各地的名园胜迹与园中 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 每区形成不同风景点 布局形式 除宫室部分外 多随宜布置 与地形结合紧密 建筑样式多变 体量都较小 灰瓦卷棚 不用斗拱 装修间接 不 用彩画 皇家园林由自然山水改造而来 各园均巧于利用地形 因地制宜 形成不同特色 3 中国私家园林的特点 特点 需要大量的居住房屋 园林作为宅第的扩大和延伸 许多日常的活 动都在园中进行 既有城市的优厚生活 又有幽禁雅致的山林景色 园林创造可游 可观 可居的城市山林 面积不大 以小见大 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多变的环境 五种原则手法 划分若干景区 各有特点 相互贯通

14、 联为一体 空间处理 空间之间不完全隔绝 利用走廊 漏窗似隔非隔 增 加景深和层次 划分手法 多样变化 错杂使用 空间与景物的布置 主次分明 相互对比 用大小空间疏密相间 的对比手法 设置观赏路线 给游人以连续的画面 主要路线由曲廊引导 更 增层次 对景 有两种 一较隐蔽 一教明显 多布置在游园的必经路线 上 以不经意发现者为妙 对景考虑相互欣赏 联为一体 水面处理 池有大小主次之分 水有聚分的不同 以聚为主 以分为辅 聚则水面开阔 虽为人工开凿也寓有自然 情趣 分则似断似续 构成深远趣味 采取不规则形状 水面分隔不用堤 而用桥 廊 岛 以桥 廊为妙 景色相互渗 透 似分似联 池岸不宜高 直

15、假山 为表现我国园林风格最重要的手法 目的 创造山林景色 基本原则 须与自然山林形象相近 体形高大的山林 可在其上建亭阁 登高远眺 达到扩大空间感 的目的 也可阻隔视线 增加园中宁静气氛 造山必须山石并用分为四种 土山 土多岩少 土少岩多 石山 建筑处理 山 池 树木为园景中的骨干 建筑是园景的构图中心 既是风 景观赏点 又是观赏对象 一般围绕山池 花木布置 用廊子串通 造型轻巧淡雅 玲珑活泼 装饰精致 色调调和 空间开畅流通 外通达 融为一体 建筑用于对景最为明显 花木种植 以单株欣赏为主 以老树为难得 落叶也常绿结合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西方园林以古罗马园林 意大利园林 法国园林为代表 不同

16、点中西 指导思想本于自然 高于自然 虽由人做 宛自天成 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强调自然接受匀称的 法则 认为园林是建筑的附属和延伸 原则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排斥规则 对称 力避人力造作 气氛 以表现自然野趣为目的 变化统一 讲究轴线 对称 变化 地形 布局 花草树木的多样性 统一 一切的多样性都应井然有序 协调 均衡 手法分区设景 随宜布置 层层展开 讲求诗画的情趣 意境的蕴涵 将园林作为一副构图 一览无余 直线和 方角是基本形式 要服从比例原则 建筑与园林建筑应嵌合在自然之中 为而不建筑位于全园的最高处 体量大 俯瞰全 的关系持 主而不宰 是构图中心 点 睛之笔 局 居统帅地位 石做叠石造山 展现山林岩 的气势台阶 栏杆 墙 池 雕像 树木布置用少量的树木艺术概括自然植被 的气象万千 不种植高大树木 以利于一览无余 长绿 树木为主 修剪成绿墙 绿廊和图案 理水在有限的空间中 模仿天然水景流水与石做结合 形成建筑化的水景 如 喷泉 水池 沟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