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4203009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 试行 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是 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规定 管理的乙类人兽共患传染病 近年来 我省人间感染病例大幅度回升 为及时有效地诊断病情 全程规治疗患者 减少布病慢性化 特制定 省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 一 原则 一 早期发现患者 统一诊断标准 早期明确诊断 二 明确工作流程 统一治疗方法 早期规治疗 三 归口分级诊治 逐级延伸指导 三位一体管理 二 诊断标准 一 流行病学史 主要宿主动物为牛 羊 猪 犬 鹿等 人 因直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 排泄物或吸入污染空气 尘埃而被感染 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2 周左右 城市居民应特别询问食用牛羊肉或 未加工熟的动物脏器

2、 烤肉习惯 二 临床症状和体征 1 发热 多汗 乏力 以及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等 2 多数患者淋巴结 肝 脾和睾丸肿大 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 的充血性皮疹核黄疸 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三 实验室诊断 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 试 管凝集试验 SAT 滴度为 1 100 及以上 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 滴度为 1 50 及以上 或对半年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 SAT 滴度虽达 1 100 及以上 过2 4 周后应再检查 滴度升高4 倍及以上 三 治疗标准 一 临床分期 参考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WS269 2007 主要依据布病 流行病学史 发病时间 临床表现 将病程分为急性期

3、 亚急性期和 慢性期 见下表 布鲁氏菌病临床分期 二 治疗原则 早期 规 足量 联合用药 中西医结合 1 早期用药 彻底治疗 对确诊的布病患者 尤其是急性期病人 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及时用药并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2 规用药及用药途径 布氏菌主要在细胞寄生 并容易形成肉芽 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 发 病 时 间 3 个月以3 6 个月6 个月以上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肌肉关节疼痛 发热 寒战 多汗 头痛 乏力 神经痛 肝 脾 淋巴结肿大 骨关 节肿大 软组织肿胀 睾丸 疼痛肿胀 食欲减退 睡眠 障碍等 低热 肌肉关节疼痛 发热 寒 战 多汗 头痛 乏力 神经痛 肝 脾 淋巴结肿大 骨关节

4、肿 大 软组织肿胀 睾丸疼痛肿胀 食欲减退 睡眠障碍等 乏力 关节疼痛 沉重感 活动 障碍 低热 精神萎靡 表情淡 漠 烦躁不安 面色苍白 潮湿 多汗 肝脾肿大 心悸等 布 病 血 清 学 检 验 试管凝集实验滴度为1 100 及以上 试管凝集实验滴度为1 100 及以上 滴度为 1 100 及以上 或病程 一年以上者滴度为1 50 及以 上 或对半年有布氏菌苗接种史 者 滴度虽达1 100 及以上 过 2 4 周后应再检查 滴度升 高 4 倍及以上 肿 所用的药物只有进入细胞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用于治疗布病的抗 菌药物 既要在体外有杀菌作用 又要能渗入到细胞 而且要达到足 够的浓度 3 综合疗

5、法 由于布病发病机制的特殊和临床表现的多型性 在 治疗时必须采用综合疗法 单一治疗是难以奏效的 应采用联合用药 方法 也应对症治疗 减轻患者痛苦 以利病人早日康复 4 中西医结合 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疗效 减轻 治疗反应 而且有治疗方法简便 药源广等优点 特别是对于慢性期 病人的治疗 可以得到西医所起不到的治疗效果 深受病人欢迎 三 治疗方法 1 急性期治疗 抗生素治疗 选择使用针对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的能进入细胞的 抗生素 包括利福霉素类 四环素类 氨基糖甙类 喹诺酮类 头孢 菌素类 推荐使用第三 第四代头孢菌素 磺胺类等 一般两种以上 抗生素联合使用 建议静脉滴注用药时间为14

6、天左右 重症患者可适 当延长静脉用药时间 口服用药21 日为一疗程 用药时间一般为2 4 个疗程 对中毒症状 主要表现有高热 有时忽冷忽热兼有寒战 全身不 适 脉搏增快 食欲丧失 关节肌肉疼痛 头痛 盗汗 贫血等症状 精神方面烦躁不安 意识不清 谵妄以至昏迷 皮肤及粘膜瘀点 瘀 斑 肝脾增大等 严重的 有睾丸炎 附睾炎者 可配合使用激素 注意应用激素以短期使用为宜 停药时应逐渐减量 治疗期间可适当 选择免疫调节剂 如雷公藤多甙片 左旋咪唑等 调节免疫功能到正 常水平 中医治疗 一 肌肤型 临床表现为 头疼恶寒 或微恶风寒 或往来寒 热 关节疼痛 身重少汗 身热不扬 午后较重 胸闷不饥 口不渴

7、苔薄白或厚腻 脉濡缓 治则 轻宣解肌 疏利透达 方药 加味达原饮 杏仁 10 克 白寇 10 克 柴胡 7 5 克 根 10 克 厚朴 10 克 槟榔 10 克 草果 6 克 黄芩 10 克 知母 7 5 克 通草 6 克水 煎服一日一剂 加减 肌体关节疼痛加桑枝20 克 呕恶欲吐加生6 克 竹茹 6 克 热邪转盛加黄连10 克 生石膏30 克 二 湿热型 临床表现为 但热不寒 发热自汗 汗后其热不 解 午后热甚 肌肉或关节疼痛 或见肿胀 头痛 身体沉重 渴不 多饮 或睾丸肿大疼痛 小溲赤涩 大便秘结 面色微红而垢 舌苔 黄腻 脉滑数或濡数 治则 清热利湿 方药 黄芩滑石汤加减 黄芩 12 克

8、 滑石 30 克 栀子 12 克 茯苓皮 12 克 白寇 10 克 杏仁 10 克 郁金 10 克 薏米仁30 克 大腹皮10 克 通草 6 克 加减 关节肿胀疼痛加防已12 克 穿山龙15 克 热邪炽盛加黄连10 克 连翘 12 克 湿邪偏盛加厚朴10 克 猪苓 10 克 三 经络型 临床表现为 头昏头痛 身热夜甚 心烦不宁 口干不欲饮 面赤唇焦 精神不振 汗出 周身关节疼痛如刺或挚痛 不得屈伸 甚至鼻衄 发斑 肝脾肿大 舌有紫斑脉沉数或滑数 治则 清热解毒 凉血活血 方药 加减活血解毒汤 双花 24 克 银翘 24 克 当归尾 6 克 赤芍 12 克 丹 皮 10 克 生地 12 克 桃仁

9、 10 克 红花 10 克 黄连 10 克 青蒿 7 5 克 加减 睾丸肿大加川栋子12 克 龙胆草12 克 肝脾肿大加丹参30 克 柴胡 6 克 肌体关节疼痛加穿山龙15 克 四 脏腑型 临床表现为 全身衰弱 乏力 倦怠自汗盗汗 午后发热 腰 髋 骶 膝等关节酸痛 或见身有绵纹 或睾丸肿痛 叹息 烦躁等 脉细数或虚大 舌红少苔 或苔黄 治则 养阴清络 宣痹止痛 方药 艽鳖甲散加减 鳖甲 30 克 艽 10 克 知母 12 克 当归 10 克 青蒿 7 5 克 沙 参 30 克 白芍 16 克 丹参 30 克 穿山龙15 克 连翘 15 克 加减 腰膝疼痛加杜仲16 克 牛膝 15 克 关节肿

10、胀加防已12 克 鸡血藤16 克 低热盗汗加地骨皮12 克 生地 12 克 2 慢性期治疗 慢性布病病情复杂 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布病多采用利福霉素类抗生素 并用四环素类或磺胺类 一 般以口服为主 21 日为一疗程 治疗时间一般为4 6 个疗程 配合中 药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 一 寒湿涸结型 临床表现为 乏力 或有汗出 四肢发凉 形寒怕冷 筋脉拘急 肌肉酸麻 腰 脊 髋 骶 膝等关节疼痛 屈伸艰难 得热痛减 或大便溏稀 小便频或清长 舌体胖大 舌质 淡黯红 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或沉细 治则 温阳散寒 除湿止痛 方药 甘草附子汤加味 炙甘草 10 克 炮附子10 克 白术 12 克 桂枝 1

11、0 克 川芎 10 克 杭芍 16 克 木瓜30 克 穿山龙15 克 鸡血藤12 克 黄芪 15 克 加减 关节疼痛较甚加附子15 30克 先煎 腰腿疼痛加杜仲12 克 狗脊 12 克 肢体酸麻加当归12 克 地龙 10 克 二 阴血亏虚型 临床表现为 乏力 盗汗或自汗 心悸失眠 面色无华 头昏眩晕 五心烦热 腰膝等关节或肌肉酸痛 或游走不 定 肢体麻木 消瘦 或妇女少经等 舌质淡红 少苔或无苔 脉弦 细而数 治则 滋阴养血 舒经活络 方药 小营煎加味 生地 12 克 当归 10 克 杭芍 16 克 女贞子 12 克 枸杞 10 克 红花 10 克 桑枝 15 克 穿山龙15 克 黄芪 30

12、克 炙甘草10 克 加减 阴虚火旺 盗汗加地骨皮12 克 五味子10 克 心悸怔忡加酸枣仁 15 克 龙骨 30 克 头昏眩晕加菊花10 克 钩藤 10 克 三 气阴两虚型 临床表现为 乏力较著 自汗盗汗 食欲不 振 面无华色 头疼头晕 气短心悸 倦怠喜卧 或午后热甚 肌肉 酸麻 关节疼痛 舌质淡红 少苔 脉细无力或虚浮 治则 益气养阴 扶正祛邪 方药 加味生脉散 党参 16 克 麦冬 10 克 五味子 10 克 黄芪 30 克 当归 10 克 生地 12 克 白术 12 克 五加皮10 克 穿山龙12 克 甘草 6 克 加减 阴虚身热 耳鸣加黄精12 克 枸杞 10 克 脾虚纳呆加焦三仙各1

13、2 克 腰膝疼痛加牛膝15 克 川段 12 克 四 血瘀脉络型 临床表现为 乏力 精神不振 关节肌肉疼 痛如刺 或痛有定处 或游走窜痛 或见肿胀 肢体麻木 活动受限 或见皮下紫色斑纹 面色晦暗 或妇女痛经 舌质黯红 苔白 脉沉 细 治则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方药 身痛逐瘀汤加减 桃仁 10 克 红花 10 克 当归 12 克 川芎 10 克 地龙 10 克 丹参 30 克 香附 6 克 艽 12 克 穿山龙12 克 甘草 6 克 加减 寒胜肢体关节冷痛加桂枝10 克 湿胜关节肿痛加防已12 克 炒苍术10 克 气虚乏力加黄芪30 克 慢性布病急性发作 慢性布病病人出现发烧 多汗 关节疼痛等 急

14、性期症状 血清抗体滴度较高 参照急性期布病治疗 急慢性期患者在治疗前 中 后均应开展肝功能检查 监测药物 对肝功能的损害及影响 便于运用护肝药物增强肝脏的保护 3 病人护理和支持 急性期病人应做好护理工作 一般不需隔离治疗 一般在门诊治 疗即可 对于行动不便的重症病人可设立家庭病床进行诊治 病人应 注意休息 避免在治疗期间过度劳累 严禁饮酒 适当增加营养 应 吃高热量 易消化的食物 注意补充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等 保证足 够的维生素B 和维生素C 成人每日进水3000ml 有出汗过多或脱 水表现者 需由静脉适量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溶液 症状严重者 可 对症处理 如头痛或失眠者 可口服止痛剂或镇静剂

15、 高热持续不退 者 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温或服退烧药 关节疼痛严重者 可口服 5 10 硫酸镁 局部湿热敷 每日2 3 次 关节积液时 可进行关节穿 刺 注入链霉素 四 疗效判定 1 治愈 1 临床症状 体征消失 体温正常 肌肉关节疼痛消失 无头 痛 神经痛 无肝 脾 淋巴结肿大 睾丸疼痛肿胀消失等 2 体力和劳动能力恢复 2 好转 1 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体温基本正常 其他部分临 床症状 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 2 体力和劳动能力较治疗前提高 注 布病血清学检验结果不作为疗效判定标准 四 诊断治疗流程 五 患者诊疗与管理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明确布病的诊断治疗流程 对布病诊断治 疗的全过程实

16、行分级管理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与工作围如 下 一 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站 中心 1 发现有疑似布病症状及体征的患者 应及时向当地旗县级疾控 医疗机构转诊布病疑似病人 询 问 病 史 疾控 地病 中心 流行病学接触史体 格 检 查 阳性 布病平板凝集试验 血常规 血沉 肝功 布病确诊病例 社区乡镇建立 健康档案 网络报告 主动就诊布病疑似病人 疾控 地病 中心门诊 参照急性期布病治疗 急 性 县区市定点医院 参照慢性期布病治疗 慢 性 阴性阳性 试管凝集试验 阴性滴度未达到诊断 中心上报 并将患者转诊到当地旗县级疾控机构进行诊断 2 疾控机构对确诊 治疗 病情稳定的患者 转诊到乡镇 社区 卫生院 卫生服务站 中心 按医嘱进行规化治疗 3 由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站 中心 建立病人健康档案 二 疾控机构 1 对接诊的或转诊的疑似布病病例进行问诊 体格检查 并做血 清学检查 对试管阳性者由本级疾控机构结合病史和流行病学接触史 作出初步诊断或确诊 2 对确诊的急性布病病人 由当地有资质的疾控机构布病门诊进 行规化治疗 对在疾控机构经过3 5 天治疗的病人 病情稳定后可转 诊到乡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