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1.1《散步》教案人教版(新疆专用)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00620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1.1《散步》教案人教版(新疆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1.1《散步》教案人教版(新疆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1.1《散步》教案人教版(新疆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1.1《散步》教案人教版(新疆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1.1《散步》教案人教版(新疆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1.1《散步》教案人教版(新疆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1.1《散步》教案人教版(新疆专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步散步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过程方法学习本文,首先要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反复诵读,领会主题。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散文,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深沉的亲情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教学难点领会本文表现至善至美的亲情美的主题以及对文章语言文字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等的欣赏与感悟。教学方法引导 诵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

2、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自备部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幻灯片出示一组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师述: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查1、简介作者。2、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熬() nn()芽 咕咕()叫分歧() sh()时 水波lnln()3、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初春的田

3、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分歧:意见不一致。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粼粼:形容水的明净。三、配乐范读,感知全文教师配夜莺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进入情境。四、自由朗读、自主学习1、散步的地点?(田野)2、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我妻子母亲儿子;我)3、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五、合作探究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中,用小组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探究下面问题:在解决分歧中,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

4、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 六、课堂小结 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权利是没有大小的,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分组讨论进行)(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写人物的言行和心里活动的句子,说说你鲜花给他(她)的理由。我:(孝顺、有责任心强)我的母亲:(宽容、体谅、疼爱孙子)我的妻子:(贤良、孝顺)儿子;(活泼、可爱)2、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穿

5、插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提示:“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过渡语:“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希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最后一句话表现出作为中年人的重大责任感,他们既要好好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人,还要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抚养下一代,绝不能有什么闪失,这正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何尝不是如此呢?)同学们,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

6、,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二、拓展延伸1、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2、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仿写:“爸爸妈妈是;我是。三、中考连接下面的这篇母亲的菩提树,表

7、现的也是浓浓的亲情,但与课文相比又有所不同,你试比较一下,看看两文有哪些不同。母亲的菩提树俞彪家乡老屋的后院里曾有一棵很高大的桂树,是母亲在我出生不久时栽种的。母亲称之为菩提树。那时我身体瘦弱,经常生病,高烧不退。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好,生病的时候很少住院。每次发烧,母亲都会用一条沾湿了的毛巾放在我的额头,然后拿一炷香匆匆来到后院的桂树下点燃,跪下向神祈祷,让菩萨保佑我平安无事。或许是我的命大,或许是母亲虔诚的祈祷感动了上苍。每次我的病都能奇迹般地好起来。母亲极是感动,对桂树越发地敬重起来,细心照料它,而且每遇大事,母亲都要来到桂树下面,烧上一炷香,许愿一番。读书的时候,到了夏天,天气燥热,我耐

8、不住屋里的高温,便把煤油灯和书桌移至桂树下温习功课。因为白天桂树宽大的枝叶遮住太阳,桂树下一片清凉。我一边作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边听桂树的枝叶在微风轻拂下发出轻微的响声,仿佛在我的耳边唱着一支动听的歌曲。在我复习功课的时候,母亲每次都陪在我的身旁,用一把大蒲扇给我扇风,驱赶蚊虫。煤油灯的光亮照在母亲的脸上,我看见母亲满脸的皱纹和疲倦。但母亲始终微笑着,一副很欣然的样子。母亲一边给我摇着蒲扇一边对着桂树,嘴里轻轻念着:“菩提树,我儿读书这么用功,您可要保佑他考中大学”今天,每当回想当年的情景,我都非常感动,为我善良的母亲。然而母亲的菩提树终究不是万能的,它虽保佑我考进大学,但它却不能保佑我的姐姐从

9、病魔中逃脱出来。我的大姐就是在满院桂花飘香的季节离开了人世。桂树于母亲来说,不仅是保佑我们一生的神的象征,而且母亲还能从它身上取得许多有用的东西。到了八月,桂树上开满了桂花,风儿吹过,地上落满了缤纷的花瓣,母亲把它们扫起,晒干,做成桂花茶,供我们饮用。母亲说桂花茶清凉解毒,常喝人不会生病。我不知是否有此一说,但每次喝桂花茶,都觉得清宜爽口,香甜无比。大学毕业后,我在离家遥远的城市工作,而后又去了南方闯荡。虽然我已长大成人,可是母亲却一直对我放心不下,牵肠挂肚,每次来信,问寒问暖,信里说:“后院的桂树已经砍去,我虽不能去桂树下为你烧香求愿了,但每日在心里我都为你祈福,愿你平安地出去,平安地回来。

10、” 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原来母亲的桂树早已种在她的心里了四、课堂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让我们随着家和万事兴的曲子,沿着心灵的轨迹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没有终极-结束曲:家和万事兴作 业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2、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我”委屈儿子 (尊老) 互 和 温馨 敬 谐 和睦散步 互 相 责任 爱 处母亲依从孙子 (爱幼)教 学反 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