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3《黄河颂》教案2长春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194759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3《黄河颂》教案2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3《黄河颂》教案2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3《黄河颂》教案2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3《黄河颂》教案2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3《黄河颂》教案2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3《黄河颂》教案2长春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颂教学目的: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2积累与本课有关的基础知识,了解课文的表达技巧。3理解歌词大意,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有关基础知识。2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

2、后风行全国。新中周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河对口曲5黄水谣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写作的对象,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1)巅:山顶。(2)澎湃;本课形容波浪互相撞击。(3)狂澜:本课指巨大的波浪,猛烈的潮

3、流。(4)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5)哺育:喂养,也比喻培养。(6)体魄:体格和精力。(7)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的事物)。第二步,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一、教师范读。二、学生自由练习朗读。三、学生齐读。朗读指导: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

4、又坚强的精神。四、概括大意: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主体望黄河、颂黄河四、背诵总结固趣: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第2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2理解课文的写法。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黄河颂运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它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本节课我们深入理解课文,看看我们能受到怎样的感染,得到怎样的启示。探究生趣一、探究主旨与情感1本课题目是黄河

5、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讨论并归纳:关键词是“颂”,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2课文的第一节是朗诵词,是作品的序曲部分,这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请同学们归纳作者歌颂黄河的什么?讨论并归纳: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黄河所表现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3课文的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讨论并归纳: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点以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三个方面赞美。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讨论并归纳: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

6、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二、探究内容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讨论并归纳:(1)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暗喻),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2)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暗喻),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万里长城。这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的。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讨论并归纳:这是一个比喻句(暗喻),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这是从表面上理解

7、。从深层理解,黄河如一个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三、探究写法1课文第二节主要是“颂黄河”,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讨论并归纳:望。2“望”字管到哪里?“望”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描写的?讨论并归纳:管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有远镜头全景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有近镜头特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收回俯瞰全景“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3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

8、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讨论并归纳:“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4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讨论并归纳:音节美。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2)画面美。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四、个性解读。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课堂探究:1你对本课有怎

9、样新的见解?2学了本课有怎样的收获?总结固趣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诗歌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布置作业:预习最后一课,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趣味教学资料光未然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0、1935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

11、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1944年光未然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1945年10月,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离开昆明。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光未然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于2002年1月28日16时15分在北京逝世。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