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194010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苏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检测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_ 姓名_ 得分_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yu) _ 扬 浓(y) (jio)_ 洁 宫(qu)_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要善于创新,善于思考,充分挖决传统节日的文化底酝,并积极赋与其新的时代元素,把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化,引导它们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不断创造出多姿多采的节日文化艺术,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主动感受和亲近传统节日,从而让人们从内心重新拾起对传统节日的憧憬与期盼。错别字改 正3默写。(10分)_,冷露无

2、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_。 (_十五夜望月)_,人杰地灵。海纳百川,_;_,无欲则刚。_,万家忧乐到心头。 (湖南岳阳楼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_。 (杭州岳墓对联)_,月有阴晴圆缺。 (_水调歌头)4. 修改病句。(4分) 本学期,许多同学积极参加到阅读文学名著中。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大家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大家计划利用寒假再多读几本文学名著。 第_句,修改意见:_ 第_句,修改意见:_5特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文化资源,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 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下面是有关民俗文化的内容,请加以探究。(1)贴年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右面是著

3、名的杨柳青年画作品“连年有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2分) _ _(2)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为了继承和发扬它,在元宵节,老师出了一道上联,请你答出下联。(2分) 上联:玉宇无尘千顷碧 下联:_二、阅读与理解(44分)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67题。(5分)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6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2分)_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_阅读社戏选段,完成

4、811题。(12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最惹眼的是屹

5、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

6、,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8文中写山“踊跃”地向后“跑”,表现了什么?(2分)_9联系上下文,你认为在选文第一小节里“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些方面表现了这种心情?(3分)_10若将文中的画线句改为“那航船,在浪花中飞速前进”合适吗?为什么。(3分)_11在文中,我曾两次远望戏台,都觉得那戏台如同仙境,但两次望时的心情有何微妙的差别呢?(4分)_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6题。(13分)漫话对联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

7、“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

8、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

9、”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

10、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12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 、 、 、意义与影响。(3分)13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3分) “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联。 “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联。14“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最合适?为什么(3分)_15第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_16第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