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激励与沟通-大学毕业等于零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4171787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激励与沟通-大学毕业等于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精编》激励与沟通-大学毕业等于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精编》激励与沟通-大学毕业等于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精编》激励与沟通-大学毕业等于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精编》激励与沟通-大学毕业等于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激励与沟通-大学毕业等于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激励与沟通-大学毕业等于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激情有理 1981年,我幸运地走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但不幸的是,一进北外,就“被迫改行”(原本报考的是英语系),拿起了法语课本。但不幸之中毕竟还有万幸:就在同一年,在巴黎,一位法国人异想天开,推出了一场长达6个小时的世界影视广告通宵展映活动,这也就是后来让我痴迷至今的“饕餮之夜”. 激情有理(1) 激情有理(2) 激情有理(3) 第二篇 如此乐观如是说 我真的想雅,雅得冰清玉洁,然而这是一个“凡俗”的世界,这是一个苦难和幸福并存争斗的世界。在“幸福”的召唤和追求的征途上人人都可能是一个基点,而摆脱“苦难”摘取幸福的跋涉中却源于:事在人为! 如此乐观如是说(1) 如此乐观如是说(2) 如

2、此乐观如是说(3) 第三篇 漂泊的行者 我一次次意识到:人在任何时候付出的努力都是为自己日后的薄发而做的积淀,不要忽视任何积累经验的机会,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付出总会有回报。我是一棵正在成长的树,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向着太阳,向着天空伸展。只要我的心没有停止前进,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前进的脚步。我,在路上. 漂泊的行者(1) 漂泊的行者(2) 漂泊的行者(3) 第四篇 行走的快乐 “你总是有着一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别人觉得不可思议之时,你已经狂奔而去。” 这是两年前我最好的一位朋友在得知我想去北京发展后的一番感慨。但我仍然是高兴的,为自己终于按自己的意愿做了喜欢的事。人生就像爬山,乐趣是爬山的

3、过程,而不是到达山顶后一览群山小的骄傲。 行走的快乐(1) 行走的快乐(2) 行走的快乐(3) 第五篇 人生,留给世间什么 一个人想快乐几个小时,可以喝酒抽烟;想快乐一个月的话,你可以结婚;想快乐一生,你就得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一直在找,但我可以说,我终于找到了。易中创业,已经做了4年。尽管它离我理想的境界差得还很远,但我相信: 人生,只有前面有理想照耀才是光明的。 人生,只有为理想而努力的过程才是幸福的。 人生,留给世间什么(1) 人生,留给世间什么(2) 人生,留给世间什么(3) 第六篇 在思考中经营人生 我曾在许多院校多次给广大学子讲授我的感悟、反思以及从众多成功者那里获得的一点点经

4、验: 广结善缘不断精进,在职场中建立个人品牌,不要太刻意追求成功。 但问我现在的理想实现了多少,那我的答案是不到 1,因为如果你是一棵树,只有把根植得更深,使自己的树干长得粗壮,枝叶长得繁茂,才能让更多人乘凉。 在思考中经营人生(1) 在思考中经营人生(2) 在思考中经营人生(3) 第七篇 追忆似睡年华 电影黑客帝国揭示了这样的事实:很多情况下,我们最大的障碍是我们自身。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永远保持最后的一点信心,最终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追忆似睡年华(1) 追忆似睡年华(2) 追忆似睡年华(3) 第八篇 一个偏执狂的凤凰涅槃 我心中一向自信,即便是经受了无数的打击,我仍有英雄主义的

5、情结,这是我最坦诚的“另类”人生的真实写照。我将一如既往问心无愧地走自己的路,为信念和理想而活,永不妥协,绝不退缩,不见黄河心不死,撞倒南墙继续走。人生苦短,难道还有什么比亲身体验更重要、更快乐、更有意义吗? 一个偏执狂的凤凰涅槃(1) 一个偏执狂的凤凰涅槃(2) 一个偏执狂的凤凰涅槃(3) 第一篇 激情有理激情有理(1) 作者:綦玉宁 1981年,我幸运地走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但不幸的是,一进北外,就“被迫改行”(原本报考的是英语系),拿起了法语课本。但不幸之中毕竟还有万幸:就在同一年,在巴黎,一位法国人异想天开,推出了一场长达6个小时的世界影视广告通宵展映活动,这也就是后来让我痴迷至今的“

6、饕餮之夜”。 法语外教 大二的时候,有一天,法语外教梅涛小姐在课堂上告诉我们,法国有许多人喜欢看广告,广告是一个公众话题,人们谈论广告和谈论天气一样平常,而且津津有味。这让我听得目瞪口呆,笑掉大牙:资本主义竟然已经没落无聊到如此地步。 梅涛小姐是个地道的法国人,但给人的感觉却像一个不折不扣的德国人。她不苟言笑,工作起来像头牛,连在黑板上写字也都像运足了气一样,弄得粉笔头“啪啪”飞落。常常是一堂课还未过半,她的鼻尖儿上就已经沁满了汗珠。她是我们的语言老师,也是一位法兰西文化的模范传播者。她说的有关法国的一切,我们都信,或者努力去信,唯独她这段有关广告的插曲,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力。无论如何信马由

7、缰,无论如何壮着胆子浪漫,我们也想不出法国人究竟哪里出了毛病。那时,广告在人们的眼里就像苍蝇一样,人们厌恶它,鄙视它,恨不得一巴掌拍死它。不过,梅涛小姐在向我们提及广告的时候,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她永远紧绷的脸上却露出了少有的轻松,兴奋得像是变了一个人。我相信梅涛小姐说的是真话,但又无法相信法国人竟然会傻到如此地步。 从本科到研究生,后来又留校任教,再借调到国家教委国际合作司,一切都顺理成章,不紧不慢。我也满足于校园的单纯清净,与世无争,平时与学生混得不错,再做些翻译上的学问,北外10年一眨眼就过去了。10年间,除了梅涛小姐的那几句广告闲谈外,广告与我似乎毫不相干。 1991年初,我出国进修。

8、原本去法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法国之行泡汤,我“被贬”来到瑞士洛桑大学的现代法语学校,一边进修法语,一边在语言实验室担任助教,辅导来自各个国家的法语学生。没有想到,正是这一次“不幸”,让我体验了一次激情的力量,也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 瑞士闪念 在瑞士,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活生生的西方广告。洛桑和日内瓦一样,都属于瑞士的法语区,收看法国电视台的节目非常方便,我很快就明白了梅涛小姐当年有关法国人喜欢看广告的奇谈。另外,刚到瑞士,有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也让我见识到了广告或者说广告文化的特殊之处。 一次是在一个有关语言的研讨会上,一位语言学家对瑞士和法国的广告语(广告口号)进行了比

9、较分析。他侃侃而谈,竟然从广告语里挖出瑞士人是如何保守、如何自高自大而又含而不露,法国人如何懂得诱惑与被诱惑、如何胸怀世界而又缩手缩脚等等。真厉害。 另一次是在大学公寓的前厅里,两个大学生坐在电视机前看广告,一边看,一边争先恐后地抢着猜广告卖的是什么产品。整个广告时间成了他们两个的益智游戏,而且是前仰后合,旁若无人。当然,他们看的是法国电视台的广告。广告一结束,两个人才算是恢复到正常状态,变得没精打采了。 虽然觉得那里的广告很新鲜,但瑞士的山川更新鲜,更诱人,世外桃源一般。因此,我对满世界的广告很快就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了。 除了学业外,打工、旅游成了我在瑞士生活的第二职业,有时打工和旅游两不误

10、,更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乐不思蜀的感觉。有一次,为一家培训机构派发培训小广告,一天就要跑好几个城市。一会儿是人来人往的闹市,一会儿是幽静的莱芒湖畔,一会儿又是爬半个小时才有一户人家的美丽山地。虽然腿脚受累,却真正领略了瑞士的如画风光。 一年的进修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我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回国。一天,我收拾行李到深夜,感觉有点疲劳,又有点心神不定,就来到公寓的前厅,打开电视,准备休息片刻。夜静极了,只听到不远处莱芒湖水有节奏的拍岸声响。公寓的学生都已经入睡,我把电视的音量调到了最低,信手选了一个频道。广告,广告,广告,还是广告没有停顿,一连串的广告。鬼使神差,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没有换频道,而是呆呆地

11、看了下去。我什么也听不见,耳边只有湖水悠缓低沉的撞击声,一浪接着一浪。广告,广告,广告没完没了,过瘾之极!我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节目,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饕餮之夜”,更不知道这是法国电视台有史以来第一次转播“饕餮之夜”,但我的眼睛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散发着魔力的广告世界。 窗外渐渐亮了起来,街面上也开始有了动静。终于,公寓的清洁女工来了,她看上去无精打采,而我也是一脸疲惫,但一浪接一浪的广告狂潮让我的大脑始终处于极度的亢奋状态。女工见我这么早就起来看电视,很惊讶。互道早安后,为了不妨碍她的清洁工作,我只好起身回房间了。就在我关电视的一刹那,我的心开始狂跳起来,一个压抑不住的念头像浪潮一样不停地

12、向我撞来:去法国,学广告! 激情有理(2)法国求学 我没有回国,而是不分昼夜,把洛桑大学图书馆里的广告书籍翻了个底朝天,然后选择了设有广告专业的法国信息与传播科学高等研究学院,准备报考。 由于考试时间迫近,我在瑞士的签证即将到期,去法国参加考试的签证申请又被拒,求学的梦想一下子变得十分渺茫了。但学广告的激情一遍一遍地告诉我:不能放弃。我没有时间多想,直 接打电话到学校,一五一十地讲明了自己的情况。在焦急等待校方答复的时候,我甚至想过即便是偷越国境,也要去巴黎试一试。随后就开始与日内瓦的中国朋友联系过境事宜。在而立之年,对自己的命运做出重新抉择,投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甚至昨天还是只有反感的领域,不

13、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在这个时刻放弃激情,也许就很难再有第二次机会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执著和真情打动了校方,学校竟然破例为我在法国驻日内瓦领事馆设立了一个单人考场,与巴黎的报考者在同一时间考试。当我走进法国领事馆,独自坐在空荡荡的会议室里,面对着墙上镜框里密特朗总统神秘的微笑的时候,我明白,这一次,是我选择了命运,是死是活,不再回头。 综合知识初试通过之后,我又参加了专业考试,通过之后又进行了面试,接受未来导师的考察。最后,我被幸运录取,开始攻读商业传播与广告传播的博士学位。 入学之后,我才了解到,这所学校是法国传播领域久负盛名的精英学校,入学之难,让很多法国学生都望而却步。第一轮初试过

14、后,常常就有半数考生被淘汰出局。记得参加最后面试的时候,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法国女孩。趁着“临刑”前的一点空隙,我和她打招呼,随便聊了两句。得知她是广告公司的职员,我顿时觉得她太伟大、太了不起了。那时,在我的心目中,广告公司是最神圣的地方,学广告的最高境界也莫过于进入一家广告公司了。我很疑惑她为什么还要来学广告果然,张榜之后,她没有被录取。我竟然是最后十几位幸运者中惟一的外国人。 学校的校风非常严谨,而且大大超出了曾经也是大学教育工作者的我的想象。开学那一天校长讲话,他从会堂的后门进来,学生们都静静地目视着他。在走到距离讲台不远的地方,校长看也不看学生,像是自言自语地突然冒出一句:“学生们不起立

15、吗?!”声音不大,但却好像是师傅怒斥徒儿一样:不懂规矩!只听哗的一声,徒儿们齐刷刷地起立致敬。这时,我发现校长的手里竟然还夹着一根冒烟的雪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是在法国的大学里。 开课后,无论大课小课,都有一位秘书拿着签到表让每一个学生签到。上课时间一到无论主讲老师是否准时驾到,秘书都会把签到表拿走。因此,学生即便是迟到,都可能以旷课论处。 学校不仅校风严谨,而且绝大部分授课老师、包括论文导师都是工作在法国传播一线的决策人物。他们实战经验丰富,授课内容非常实用,还经常会透露一些决策内幕。有一次,我和导师探讨什么才是赢得广告客户的决定性因素,老先生笑而不答,从公文包里摸出一个厚厚的有点发旧的本子,上面记录的都是他职业生涯中积累的关系名单。他哗地翻了一下本子,略带神秘地说:“靠这个!”然后又睁大眼睛,点了两下头,意思是说:这是真的。 来到巴黎之后,生活变得异常单纯、单调,专业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很辛苦,但我倒是有一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乐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