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工程质量管理大全6

上传人:tang****xu7 文档编号:134165293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工程质量管理大全6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精编》工程质量管理大全6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精编》工程质量管理大全6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精编》工程质量管理大全6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精编》工程质量管理大全6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工程质量管理大全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工程质量管理大全6(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1概述 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 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5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4工程项目质量经济性 1 1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和特点1 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广义的质量是指 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工程项目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 符合国家法律 法规 技术规范与标准 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的总和 1概述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多 工程项目质量波动大 工程项目质量具有隐蔽性 工程项目质量的终检具有局限性 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方法具有特殊性 2 工程项目质量特点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工程项目质量要求 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满足工程合同 规范标准所采取的

2、一系列措施 方法和手段 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 1 工作质量控制目标2 工序质量控制目标3 产品质量控制目标 1 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分解 工作质量是指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人员 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所表现的工作水平和完善程度 该项质量控制目标可分解为 管理工作质量 政治工作质量 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四项 1 工作质量控制目标 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 每道工序的质量 必须具有满足下道工序相应要求的质量标准 工序质量必然决定产品质量 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可分解为 人员 材料 机械 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五项 2 工序质量控制目标 工程产品质量是指工程项目满足相关标准规定

3、或合同约定的要求 包括在使用功能 安全及其耐久性能 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工程产品质量控制目标可分解为 适用性 安全性 耐久性 可靠性 经济性和与环境协调性等六项 3 产品质量控制目标 维修费少使用费少造价低 项目质量控制目标 工作质量 工序质量 产品质量 管理工作技术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 人员材料机械施工方法施工环境 安全可靠性环境协调性美观性经济性适用性 强度 刚度 稳定性使用寿命 耐久性防火 安全 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协调基础设施协调与周围建筑 环境协调 造型体形装饰美观风格 平面 空间布置合理通风 采光 隔音 隔热使用者要求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就是按照项

4、目施工程序 制定工程项目质量规划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和质量管理七种工具 以及相应的控制手段 对项目施工准备质量 施工过程质量和竣工验收质量进行全过程 全面控制 1 3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原理 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质量施工过程质量施工验收质量 施工质量规划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施工准备 工序质量施工过程质量成品保护质量 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 单项工程质量 建设项目质量 2 1PDCA循环方法PDCA循环包括 策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处置 Act 整个循环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 第一阶段是策划阶段 即P阶段 制定质量方针 管理

5、目标 活动计划和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具体工作步骤可分为四步 第一步 分析现状 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第二步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步 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 第四步 制定改进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提出执行措施的计划 并预计其效果 5W1H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 即D阶段 第五步 实施措施和计划 按照第一阶段制订的措施和计划 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认真贯彻执行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 即C阶段 第六步 将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 检查执行的情况 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并提出哪些做对了 哪些还没达到要求 哪些有效果 哪些还没有效果 再进一步找出问题 第四阶段是处置阶段 即A阶段

6、第七步 总结经验 纳入标准 第八步 把遗留问题 转入到下一轮PDCA循环解决 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1 排列图法 排列图的作法 收集整理数据 排列图的绘制l 画横坐标 2 画纵坐标 3 画频数直方形 4 画累计频率曲线 5 记录必要的事项 2 2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 观察直方形 利用ABC分类法 确定主次因素 将累计频率值分为 0 80 为A类主要因素80 90 为B类次要因素90 100 为C类一般因素 2 排列图的观察与分析 按不合格点的缺陷形式分类 可以分析出造成质量问题的薄弱环节 按生产作业分类 可以找出生产不合格品最多的关键过程 按生产班组或单位分类 可以分析比较各单位技术水

7、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将采取提高质量措施前后的排列图对比 可以分析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 此外 还可以用于成本费用分析 安全问题分析等 3 排列图的应用 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整理分析质量问题 结果 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因果分析图也称特性要因图 又因其形状常被称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2 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的绘制步骤 1 明确质量问题 结果 画出质量特性的主干线 箭头指向右侧的一个矩形框 框内注明研究的问题 即结果 2 分析确定影响质量特性大的方面原因 一般从 人 机 料 工艺 环境方面分析 3 将大原因进一步分解为中原因 小原因 直至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加以解决止 4 检查图中所列原

8、因是否齐全 做必要的补充及修改 5 选择出影响较大的因素做出标记 以便重点采取措施 频数分布直方图法 简称直方图法 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 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所以又称质量分布图法 3 频数分布直方图法 收集整理数据 计算极差R 确定组数 组距 组限1 确定组数K 2 确定组距H 3 确定组限 编制数据频数统计表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1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6 5 4 5 2 5 0 51 53 5 2015105 1 1 3 3 7 6 13 12 1717 频数 图9 6模板误差频数分布直方图 观察直方图的形状 判断质量分布状态 不正常直方图包

9、括 1 折齿型 2 左 或右 缓坡型 3 孤岛型 4 双峰型5 绝壁型 2 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 将直方图与质量标准比较 判断实际生产过程能力 图9 8 a 生产过程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其余均为非稳定状态 控制图又称管理图 是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 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 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 判断生产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4 控制图法 控制图的基本形式 横坐标为样本 子样 序号或抽样时间 纵坐标为被控制对象 即被控制的质量特性值 控制图上一般有三条线 上控制界限 UCL 下控制界限 LCL 中心线 CL 1 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及其作用 123456789 被控制对象 样本序

10、号 UCLCL LCL 图10 9控制图的基本形状 控制图的作用1 过程分析 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2 过程控制 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任何一个生产过程的产品总是会有所差别的 这就是质量特征值的波动性 或称质量数据的差异性 造成质量数据差异性的原因 人员 材料 机具 方法和环境等五个方面 归纳起来为两大类原因 一类是偶然性原因 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一类是系统性原因 也称异常原因因素对质量波动影响很大 容易产生次品或废品 2 控制图的原理 衡量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指标 一是看分布中心位置 二是看分布的离散程度 按用途分类1 分析用控制图 用来调查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2 管理用控

11、制图 用来控制生产过程 使之经常保持在稳定状态下 3 控制图的种类 按质量数据特点分类1 计量值控制图 主要适用于质量特征值属于计量值的控制 a 单值 控制图 b 平均值 极差 控制图 c 中位数 极差 控制图 d 单值 移动极差 控制图 2 计数值控制图 a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b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c 样本缺陷数控制图 d 单位产品缺陷数控制图 采用 三倍标准偏差法 确定控制界限计算公式如表9 7所示 4 控制图控制界限的确定 选定被控制的质量特性 即明确控制对象 收集数据并分组 确定中心线和控制界限 描点分析 5 控制图的绘制方法 图9 11混凝强度 平均值 R控制图 绘制控制图的目的是分

12、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当控制图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点子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 二是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没有缺陷 可以认为生产过程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 否则应判断生产过程为异常 6 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 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质量数据之间的关系多属相关关系 有三种类型 一是质量特性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是质量特性和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 三是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用Y和X分别表示质量特性值和影响因素 5 相关图法 3530252015 0 40 50 60 7 图9 13相关图 相关图的绘制方法 1 收集数据 2 绘制相关图 相关图的观察与分析相关图中点的集合

13、反映了两种数据之间的散布状况 归纳起来 有六种类型 3 相关系数用相关系数定量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的密切程度 相关系数的计算 相关系数的意义 相关系数的检验 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 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 整理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分层方法有 1 按操作班组或操作者分层 2 按使用机械设备型号 功能分层 3 按操作方法分层 4 按原材料供应单位 供应时间或等级分层 5 按时间顺序分层 6 按检查手段 工作环境等分层 6 分层法 统计调查表法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调查表 常用的调查表有 l 产品缺陷部位统计调查表 2 不合格项目统计调查表 3 不合格原因调查表 4 施工质量检查评定

14、用调查表等 7 统计调查表法 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3 1标准的基本概念标准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活动和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 指导原则和特性文件 1 GB T19000 2000族标准的构成2 ISO9000 2000族标准的主要特点 3 2GB T19000 2000族标准的构成和特点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总体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3 3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 进行质量认证的意义2 质量认证的基本概念3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程序 3 4质量认证 4 1质量成本法1 质量成本项目 1 内部故障成本又称内部损失成本 是指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

15、前 由于自身的缺陷而发生的费用之和 4工程项目质量经济性 内部故障成本包括 l 废品损失 2 返工损失费 3 停工损失费 4 事故分析处理费 5 质量过剩支出 6 技术超前支出 7 其他费用 2 外部故障成本指工程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后 因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 包括 1 申诉受理费 2 回访保修费 3 索赔费 3 鉴别成本为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 而对工程本身以及材料 构件 设备等进行质量鉴别所需的一切费用 包括 1 进料检验费 2 工序检验费 3 竣工检验费 4 机械设备试验 维修费用 4 预防成本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而进行预防工作所耗费的费用 1 质量工作计划费用 2 新材料 新工艺的评

16、审费用 3 工序能力控制及研究费用 4 质量情报费用 5 质量管理教育 培训 费用 6 质量管理活动费用 质量成本统计及时 准确 全面的做好原始记录 原始凭证工作 在项目施工上建立质量成本统计报表制度 实行旬 月 季 年的定期统计 质量成本核算1 原始凭证 2 记账凭证 3 台账 4 报表 2 质量成本统计与核算 3 质量成本分析 最佳质量成本当内部故障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 预防成本 鉴别成本之和最低时 即为最佳质量成本 质量总成本 鉴别加预防费 故障费用 100 合格品 100 不合格品 成本 l 质量成本报告的内容 2 质量成本报告的形式 3 质量成本报告次数 2 质量成本报告 目的 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 从而提出改善质量和降低成本的途径 3 质量成本分析 5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5 1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从生产管理的角度 安全管理应概括为 在进行生产管理的同时 通过采用计划 组织 技术等手段 依据并适应生产中人 物 环境因素的运动规律 使其积极方面充分发挥 而有利于控制事故不致发生的一切管理活动 安全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保护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宏观的安全管理包括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