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132542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5月联考试题高三历史一、选择题1.论语记载,“叶公语孔子日: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日: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体现了孔子A. 重视社会道德构建B. 主张礼法并施C. 认为伦理重于法制D. 维护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孔子认为在盗窃这件事情上,父子相隐属于“直”,意味着其认为伦理高于法制,C正确;题干主旨是伦理和法制关系,而非构建社会道德,排除A;B是荀子的主张,排除;题干与宗法制无关,排除D。2.公元前348年,秦孝公采取按人口征收田赋的“初为赋”,“淫疲游惰之民”也要交税;秦昭王相蔡泽亦曰: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

2、一其俗。由此可见,秦国改革A. 旨在发展小农经济B. 重在变革土地制度C. 试图缓和社会矛盾D.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淫疲游惰之民”也要交税、“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查其俗”可知,秦国的改革使民众安于农业,有利于稳定社会,D正确;根据材料“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可知,秦国的改革具有双重目的,而非单独的经济目的,排除A;征收田赋不属于对土地制度的变革,排除B;征收赋税加重百姓负担,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C。3.北宋时期,文人参政热情高涨,“真、仁之世,范仲淹、欧阳修等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缙绅知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上自皇帝的所作所

3、为,下到州县官的一举动,凡有越礼法者,皆有敢言之土极力弹劾。材料A. 反映了重文思想B. 说明了北宋士大夫权力增大C. 体现了皇权削弱D. 反映了宋朝士人的道德自觉【答案】D【解析】【详解】文人参政热情高涨,“上自皇帝的所作所为,下到州县官的一举动,凡有越礼法者,皆有敢言之土极力弹劾”,说明宋朝士人的道德自觉,D正确;重文思想是政府政策导致,题干未提及政策因素,排除A;重廉耻、维护礼法制度不能说明北宋士大夫权力上升,排除B;皇权受限是因为逾越礼法,不等于皇权削弱,排除C。4.乾隆年间,出现自发移民现象。国内主要由鲁豫两省迁往东北,由福建迁往台湾;国外主要是迁往东南亚。19世纪中叶以后,为谋生而

4、外迁者的数量和地域倍胜从前。清代移民现象反映了A. 外来商品冲击传统经济模式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C. 国家放松对人口流动的控制D. 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开发【答案】C【解析】【详解】清代中叶以后,政府逐渐放松对人口的限制,而且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因此人口外迁情况更加严重,C正确;乾隆年间闭关锁国,外来商品并未冲击传统经济模式,排除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吸引劳动力,而非排斥劳动力,排除B;题干中人口是自发迁移,与政府无关,排除D。5.咸丰十年设抚夷局,不久改称总理衙门。始终由亲王总领,其地位和影响超越大部并不军机处之下,国史馆中却独不列总理衙门任事者年表。且设立之初即官所“俟

5、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撒,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说明A. 统治者改变了传统外交观念B. 近代化的启动具有艰难性C. 反侵略的失败引发政制改革D. 列强逐渐影响清政府内政【答案】B【解析】【详解】总理衙门官员不在国史馆中记载任事年表,而且“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撒,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说明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有临时性,证明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具有艰难性,B正确;总理衙门一开始成为“抚夷局”说明统治者并未改变传统观念,排除A;总理衙门“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撒,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说明并未引发政制改革,排除C;题干未体现出列强的影响因素,排除D。6.18

6、82年,在日本、美国、英国相继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条约后,朝鲜开始谋求改变其中国“附属国”的地位,向清廷提出派遣使节进驻北京的要求。对此,清廷断快拒绝,继续延续双方的旧有关系。朝鲜政府的这种做法A. 开始冲击中国传统的外交体系B. 说明列强控制了朝鲜的内政外交C. 证明旧有宗藩外交已不合时宜D. 体现其追随列强侵略中国的企图【答案】C【解析】【详解】明清时期的朝鲜和清朝属于宗藩体制,朝鲜要求派遣使节进驻北京的要求,说明其意图突破这一政策,意味着旧有的宗藩体制已经不合时宜,C正确;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传统的外交体系已经遭受冲击,排除A;题干未提供列强对朝鲜的控制的相关史料,排除B;朝鲜的做法出于其对自身

7、地位的不满,而非想要侵略中国,排除D。7.19世纪末,谭嗣同主张“道器并改,器决定道”,认为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三十余年,器物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器决定道”意味着,既然器的层面变了,那么道的层面也要变。谭嗣同的道器观念A. 论证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B. 割断了与“中体西用”的内在联系C. 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融合D. 开启了清末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历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既然器的层面变了,那么道的层面也要变”可知,谭嗣同“道器并改,器决定道”论证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A正确;谭嗣同的主张中认为“器决定道”,并未割裂其与“中体西用”的内在联系,排除B;题干中的道和器与儒道两家思想内

8、涵不同,排除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排除D。8.由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是A. 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发展B. 美国加强对中国经济侵略C. 第三产业成为经济主体D. 迁都促进重庆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1938年以后,债券业实际收益明显上升,受其影响,实体经济收益没有明显上升,部分实体经济收益出现下滑,说明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发展,A正确;题干无法体现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B;第三产业是服务业,题干未提供相关数据,排除C;通过题干收益信息变化无法得出重庆经济发展结论,排除D。9.对下面漫画解析正确的是A. 说明当时国家对农业的重视B. 客观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实际C. 材料严重失实不能作

9、为史料使用D. 体现了当时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答案】B【解析】【详解】1859年正值大跃进,漫画中巨大的白菜正是当时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写照,能够反映当时的历史实际,B正确;大跃进中国家重点发展的是钢铁工业,排除A;漫画作品本身带有夸张成分,而且创作时间是1959年,属于当时的作品,可以作为史料,排除C;漫画具有夸张成分,而且1959年我国农业受到大跃进、自然灾害影响,出现困难,排除D。10.1964年1月,中法发表建交公报后,毛泽东在会见法国政府代表团时说:“中法可以合作反对大国的欺侮,法国要把整个欧洲团结起来,可以做日本的工作。建立从欧洲的伦教、巴黎到北京、东京的反对美苏两霸的第三世界。”从中

10、可以看出A. 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冲击两极格局B. 中法合作追求全球战略平衡C. 多极化格局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D. 资本主义阵营已经濒临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毛泽东主张中法合作反对大国,而且希望法国能联合欧洲,策动日本,建立起反对美苏的第三世界,体现了中法合作追求全球战略平衡的意图,B正确;法国不属于第三世界国家,排除A;题干只是毛泽东的建议,而非实情,排除C;D夸大了中法建交的影响,排除。11.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导向的,其代表人物对美学和哲学精神的重视更甚于客观主义和怀疑主义。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纪某些思想方式,仍然相信占星术,并与天文学相混淆。据此可知A. 文艺复

11、兴难以推动科学发展B. 人们仍深陷宗教蒙昧之中C. 当时自然科学发展举步维艰D. 思想解放过程具有渐进性【答案】D【解析】【详解】文艺复兴中不是以科学为导向,重视哲学和美学的精神,保留了中世纪某些思想方式,体现了文艺复兴 作为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具有渐进性,D正确;A不符合史实,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排除;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排除B;题干主旨是文艺复兴思想中的局限性,而非自然科学的发展情况,C脱离主旨,排除。1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市场金银贬值,商品价格持续上升,城乡雇佣工人的名义工资虽然有所增加,但远远落后于物价的涨幅。该现象A. 加速了社会分化B. 限制了自由劳动力流动C. 推动了

12、商业革命D. 减缓了手工业发展速度【答案】A【解析】【详解】金属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是价格革命的影响,而价格革命导致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势力衰落,从事商品生产销售的资产阶级力量上升,加速了社会分化,A正确;城乡雇佣工人的名义工资虽然有所增加,但远远落后于物价的涨幅,必然导致劳动力转向工资较高领域,排除B;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同时发生,不存在后者对前者的推动,排除C;手工业制造产品,产品价格上升,因此价格革命推动手工业发展,D排除。13.德国率先将焦油染料从实验室转入工厂生产,并从煤炭中提炼人造染料,不久人造染料排挤了植物染料,其化学工业领先欧洲;美国打出世界第一口油井,分解合成技术扩大了石油

13、的用途,与内燃机共同推动石油产量在30年间增加了25倍。材料说明了A. 美德技术超过同期的其他国家B. 化工行业引领了产业结构的变革C.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环境污染D. 科技进步对生产力发展至关重要【答案】D【解析】【详解】焦量化生产、煤炭提炼技术、石油分解合成技术等共同推动了石油产量的上升,而这得益于科技的进步,说明科技进步对生产力发展至关重要,D正确;材料未将美德技术与其他国家对比,排除A;题干未涉及产业结构变化相关内容,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14.1914年圣诞节,已对战5个月的英德士兵走出战壕,一起唱颂歌,用挖战壕的镐充当门柱,进行了足球比赛。最后长官下令重回战壕。一名德国士兵告诉

14、英国士兵:“今天我们和平共处,明天你就将为你的国家而战,我也会为国尽忠,祝你好运。”这A. 体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开始淡化B. 说明一战的非正义性C. 表明反战和平主义思潮已兴起D. 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答案】D【解析】【详解】英德两国士兵在圣诞节一起踢足球比赛,但是回到战壕后就成为敌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D正确;“明天你就将为你的国家而战,我也会为国尽忠”说明民族主义并未淡化,排除A;题干与一战性质无关,排除B;和平思潮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C。15.有学者指出,今日俄国新政之实施,“大半皆手段也,非目的也。”“俄国新政府遂行社会主义之手段,然行之难通,而不得不取与他种阶级相妥协之方法者(如与资

15、本家妥协等),说者或谓其主义之变更与矛盾,实亦不然。”这反映了俄国A. 经济举措和政治目的的矛盾性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性C. 经济政策的国家资本主义特点D. 经济政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描述“俄国新政府遂行社会主义之手段,然行之难通,而不得不取与他种阶级相妥协之方法者”可知,这里所指俄国的妥协办法是新经济政策,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是手段不是目的,与社会主义并不矛盾,反映了俄国新经济政策中国家资本特点,C正确;A与题干观点相反,排除;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时期建立的,排除B;新经济政策适应了经济规律,排除D。二、非选择题16.制度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认识社会动态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形成,是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建立、巩固的成果。促进了都县制的普遍推行,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它包括以宰相制度为主的中央中根机构和相应的中央行政管理机制、行政监察制度,以郡县制为结构形式的地方行政制度,还有选拔行政人才的人事选被制度,组建为自上而下、交错契合、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摘自刘修明、夏禹龙中国古代文官体制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和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1933年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