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132342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汽车制造工艺学 试题库 一 填空题一 填空题 1 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 所镗出的孔是 椭圆 形 2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 加工精度 和 加工表面质量 3 表面残余 拉 拉或压 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4 车削加工时 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 变大 5 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 润滑 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6 在受迫振动中 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 会发生 共振 现象 7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 刻划 滑擦 摩擦抛光 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8 产品装配工艺中对 三化 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 通用化 和 系列化 9 尺寸链的特征是 关联性和 封闭性 10 零件光整加工

2、的通常方法有 珩磨 研磨 超精加工及 抛光 等方法 1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 工艺文件 12 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 直接改变生产对象 形状 尺寸 相对位置 及性质的过 程 13 零件的几何 尺寸 形状 位置 精度 表面质量 物理机械 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4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 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 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 不 延长加工时间 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5 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 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6 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 大 加工精度就越高 低 17 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1

3、8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19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 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 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 调整误差 刀具 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 工件的安装误差 20 零件的加工误差值越小 大 加工精度就越高 低 21 机械产品的质量可以概括为 实用性 可靠性和 经济性 三个方面 22 通过切削加工方法获得工件尺寸的方法有试切法 静调整法 定尺寸刀具法 主动及自动测量控制 法 23 加工经济精度 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24 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 所镗出的孔是 椭圆形 25 工艺上的 6 原则是指有 99 73 的工件尺寸

4、落在了 3 范围内 26 零件的材料大致可以确定毛坯的种类 例如铸铁和青铜件多用 铸造 毛坯 27 表面残余拉应力会 加剧 加剧或减缓 疲劳裂纹的扩展 28 车削加工时 主偏角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 变大 29 切削液的作用有 冷却 润滑 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30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 切削 滑擦和刻划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31 在受迫振动中 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 会发生 共振 现象 3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主要有 工艺过程 卡片和 工序 卡片两种基本形式 33 产品装配工艺中对 三化 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 通用化 标准化 和系列化 34 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 珩磨 研磨 超精加工

5、 及抛光等方法 35 使各种原材料主 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称为工艺 36 衡量一个工艺是否合理 主要是从质量 效率 生产耗费三个方面去评价 37 零件加工质量一般用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两大指标表示 38 而加工精度包括形状精度 尺寸精度 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39 根据误差出现的规律不同可以分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第 2 页 40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有 加工原理误差 机床的制造误差和磨损 夹具误差 刀具误差 调整误 差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 工件残余应力引起误差等 41 在加工或装配过程中 最后 形成 间接 保证的尺寸称为封闭环 42 采用 6 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

6、限制工件的 六个自由度 实现完全定位 称之为六点定位原 理 43 在尺寸链中 除封闭环以外 其它所有环被称之为组成环 44 互换法的实质就是用控制零件的 加工误差 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 45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 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 和 位置精度 三方面的内容 46 在加工过程中 若 切削刀具 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加工表面都不变的情况下 所连续完成的那 一部分工序 称为工步 47 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原材料的尺寸 形状 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48 工艺过程又可细分为毛坯制造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热处理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 49 工步是指在加工表面 切削刀具 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不变

7、的情况下 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加工 50 大量生产的工艺特点是按部件 组织生产 通常采用调整法进行加工 51 组合夹具是在夹具完全标准化的基础上 根据积木化原理 针对不同对象和要求 拼装组合而成的专 用夹具 主要用于单件 小批生产或新产品试制 52 通常 夹具由定位元件 夹紧元件 引导元件 夹具体等组成 53 工件以内孔定位时 常用的定位元件有刚性心轴和定位销 54 通常情况下 对工件夹紧的基本要求的要求是夹得稳 夹得牢和夹得快 55 顺序式夹紧机构 由于工件尺寸误差会依次传递 因此用于工件的加工表面和夹紧力方向相平行的场 合 56 当车床导轨与主轴中心线在水平面内有平面度误差时 工件会被车成

8、圆锥体 当车床导轨与主轴中 心线在垂直面内有平行度误差时 车出的工件是双曲面回转体 57 尺寸链环 包括封闭环和组成环 其中自然形成的尺寸大小和精度受直接得到的尺寸大小和精度的影 响 并且自然形成的尺寸精度必然低于任何一个直接得到的尺寸的精度 58 夹紧力的三要素作用点 大小和方向 59 切削速度 进给量 或进给速度 和背吃刀量 统称为切削用量或切削三要素 它是调整刀具与工件间 相对运动速度和相对位置所需的工艺参数 60 产生积屑瘤的条件是切削塑性 金属和 中 低切削速度 速度切削 应尽量避免产生积屑瘤 61 车削时使用的车刀结构主要有整体式 焊接式和机械夹固不重磨的可转位硬质合金车刀等 62

9、 常用的硬质合金材料有K YG P YT 和M YW 类 切削铸铁类等脆性材料时 应选 择 K 类 YG 类 硬质合金 63 工艺系统的变形包括 机床夹具变形 刀具变形 工件变形 64 工件定位中由于 定位 基准和 工序 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 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65 定位误差的构成及产生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基准不重合误差 2 基准位移误差 二 判断题二 判断题 66 加工表面上残留面积越大 高度越高 则工件表面粗糙度越大 67 工艺尺寸链中 组成环可分为增环和减环 68 通常车间生产过程仅仅包含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基本生产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生产 服务过程 69

10、切削速度增大时 切削温度升高 刀具耐用度大 70 同一工件 无论用数控机床加工还是用普通机床加工 其工序都一样 71 因为毛坯表面的重复定位精度差 所以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 72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 Ra 值愈大 表示表面粗糙度要求愈高 Ra 值愈小 表示表面粗糙度要求愈低 第 3 页 73 热处理调质工序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 半精加工之前进行 74 刀具切削部位材料的硬度必须大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75 因为试切法的加工精度较高 所以主要用于大批 大量生产 76 切削用量中 影响切削温度最大的因素是切削速度 77 积屑瘤的产生在精加工时要设法避免 但对粗加工有一定的好处 78 工件定位时 被消

11、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 但完全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不完全定位 79 定位误差包括工艺误差和设计误差 80 工艺尺寸链中 组成环可分为增环与减环 81 车床主轴的径向跳动不会影响车削轴类零件的圆度误差 82 加工原理误差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消除 83 工序能力系数与被加工工件工序公差无关 84 一批工件的尺寸服从正态分布 则这批零件的随机误差是 6 85 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 一般应选择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86 工件有两个以上表面参与定位称为过定位 87 精加工时使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88 车削时为获得高的表面质量应采用中速切削 89 复映误差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12、90 单件 小批生产多采用工序集中原则 91 不完全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的 92 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可以反复使用 93 轴类零件常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 遵循了互为基准原则 94 可调支承一般每件都要调整一次 而辅助支承可每批调整一次 95 采用六个支承钉进行工件定位 则限制了工件的 6 个自由度 96 在切削加工中 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 97 现代制造技术是一门信息 光 电学科融合的综合体 98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只包括毛坯的制造和零件的机械加工 99 超声加工 电子束加工 激光加工都是特种机械加工方法 100 现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用切削和磨削方法加工零件的过程 101 机械加

13、工工艺系统由工件 刀具 夹具和机床组成 102 退火和正火作为预备热处理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 粗加工之前 103 工序集中优于工序分散 104 调质只能作为预备热处理 105 精基准是指精加工时所使用的基准 106 设计箱体零件加工工艺时 常采用基准统一原则 107 平面磨削的加工质量比刨削铣削都高 还可加工淬硬零件 108 积屑瘤在加工中没有好处 应设法避免 109 刀具前角增加 切削变形也增加 110 切削热只是来源于切削层金属的弹 塑变形所产生的热 111 为减轻磨削烧伤 可加大磨削深度 112 加大进给量比加大背吃刀量有利于减小切削力 113 切削用量三要素中 对切削热影响最大的是切削

14、速度 第 4 页 114 车削细长轴工件若不采取措施 会车出腰鼓形工件 115 镗孔时 镗杆的径向跳动仍然能镗出工件的圆孔 116 铣削和拉削时 由于切削力稳定 故不会引起强迫振动 117 机床的传动链误差不会影响滚齿加工精度 118 刀尖的圆弧半径和后刀面磨损量增大 将使冷作硬化层深度增大 119 加工表面层产生的残余压应力 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三 三 单选题单选题 120 粗车碳钢工件时 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 A A 前刀面B 后刀面C 前 后刀面 121 钻削时 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B A 刀具B 工件C 切屑D 空气介质 122 车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

15、是 C A 刀具B 工件C 切屑D 空气介质 123 切削加工时 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A 刀具材料 B 进给量 C 切削深度 D 工件材料 124 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 A 的结果 A 残余应力作用 B 氧化 C 材料成分不匀 D 产生回火 125 纵车外圆时 不消耗功率但影响工件精度的切削分力是 B A 进给力 B 背向力 C 主切削力 D 总切削力 126 前刀面上出现积屑瘤对 D 有利 A 精加工 B 半精加工 C 光整加工 D 粗加工 127 钻削时切削热传出的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B A 刀具 B 工件 C 切屑 D 空气介质 128 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

16、由大到小排列是 B A VC AP F B VC F AP C F AP VC D AP F VC 129 用硬质合金刀具高速切削时 一般 C A 用低浓度化液 B 用切削液 C 不用切削液 D 用少量切削液 130 加工材料时 刀具前角加大 材料的塑性变形减小 切削力减小 A A 铝合金 B 脆黄酮 C 灰铸铁 D 铸铁 131 粗车碳钢工件时 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 A A 前刀面 B 后刀面 C 前 后刀面 D 空气介质 132 对下述材料进行相应的热处理时 可改善其可加工性的方法是 B A 铸件时效处理 B 高碳钢球化退火处理 C 中碳钢调质处理 D 低碳钢过冷处理 133 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车削光轴 加工后检验发现鼓形误差 中间大 两头小 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D A 车床主轴刚度不足 B 两顶尖刚度不足 C 刀架刚度不足 D 工件刚度不足 134 若车床两导轨面在垂直面内有扭曲 则外圆产生 C A 圆度误差 B 圆柱度误差 C 尺寸误差 D 其它误差 135 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后的尺寸符合正态公布 且分散中心与分差带中心重合 但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工 件超差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