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通金融史》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131195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本书读通金融史》读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本书读通金融史》读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本书读通金融史》读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本书读通金融史》读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本书读通金融史》读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本书读通金融史》读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本书读通金融史》读书笔记.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名:一本书读通金融史编著:赵浩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页数:326页评级:读者评价:读完财务报表分析,再看这本书,感觉轻松很多,但并不代表本书的内容很浅显,相反的,本书内容丰富、逻辑清楚,寥寥30万字将人类一百多年经济发展和金融变迁清晰的展开在你面前。国家的兴衰、危机的周期、石油的涨跌,巨头的博弈,一个个精彩的剧交替呈现,精彩纷呈,值得一读。金融大国的兴起与变迁葡萄牙与西班牙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本位”逐渐进入历史垃圾堆,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追逐海外利益,展开了对黄金的狂热追求,并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欧洲各国特别是葡萄牙、西班牙开始探索开辟海上新航线。 1469-

2、1475年,葡萄牙发现了“黄金海岸”,1492年到达了非洲好望角,5年后绕过好望角,凭借其航海技术和军事实力控制了非洲27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20的非洲大陆,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珠宝和原材料,贩卖了大量的非洲黑奴。1500年,葡萄牙探险家发现了巴西这块“新大陆”,控制了巴西的经济命脉“蔗糖”,并设置了13个由大贵族统治的都督府,掠夺了大量的货币和原材料。但由于葡萄牙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加上大量财物用于贵族的挥霍,葡萄牙最后一个国王去世后,后继无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成为葡萄牙的国王,葡萄牙自此成为西班牙的附庸。 西班牙的崛起于葡萄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二者发展轨迹差别颇大。首先西班牙国内手工

3、业基础较好,丝绸行业、造船和兵器行业不断壮大,西班牙通过海上的扩张,占领大量的殖民地,除了掠夺外,西班牙控制了海上商路,通过贸易赚取金银、财富。和葡萄牙一样,疯狂的发展了十几年后,便走向衰落。这期间,农业税负沉重,没有技术改良,加上将强制性粮食价格限制,导致农业发展严重滞后。西班牙虽然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但结构依然不合理,国家为了增加收入将大量的原材料用于出口,西班牙王室将这些原材料出口到英法后,在购买回加工后的商品用于享受,大大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7世纪,其他欧洲国家处理完自身事务后,开始了与西班牙经济和军事上的争夺,由于当时西班牙一枝独秀,它便成为其他国家的共同敌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4、,从而最终走向了衰落。荷兰“海上马车夫”的金融大国 1602年,以阿姆斯特丹为主联合其他城市成立了“尼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注册资本50万英镑,国会授予该公司很多特权,并釆取现代股份公司的模式,垄断了从好望角穿越印度洋、太平洋至南美南端麦哲伦海峡或者合恩角一线的贸易权,并通过这一合法的外衣进行殖民扩张,成就了殖民帝国。 1609年,荷兰建立了阿姆斯特丹银行,吸纳各种存款,并为整个欧洲提供贷款,对荷兰国内机构的利率3%,而其他国家的商人收取6%的利率,给国家的财富带来了爆炸式增长,随着荷兰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业成为其最活跃的行业。18世纪后期,荷兰已成为英法最大的债权国,荷兰已成为当时世界上

5、屈指可数的金融大帝国。 1613年,成立了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17世纪中叶出现股票交易所,荷兰成为整个欧洲最活跃的资本市场,荷兰商人获得了大量的股息,有效的促进了荷兰经济的发展。 但由于荷兰缺乏发展工业的所需的资源、国土和人口,欧洲各国与荷兰开始了激烈的竞争,金融业的过度发展致使成本迅速上升,欠债的国家纷纷与荷兰开战以致贷款无法收回,荷兰一个多世纪积累的财富被洗劫一空,进入了全方位的衰退,金融地位逐渐被一直与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英国所取代。英国日不落帝国 18世纪大商业发展时期,伦敦的金融业出现了拍卖、保险、融资、票据贴现等功能,英格兰银行逐渐从主要为政府提供贷款转向为持股人提供盈利上面,从而

6、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 19世纪初,英国的生铁、棉纺织、机器制造成为世界主要的供应者,同时英国也成为世界上原料、能源的消耗和需求者,成为世界工厂。 19世纪中,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其国力,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份额较19世纪初提高了10倍,达到19.5%。击败荷兰的海上舰队和法国后,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全球40%的贸易通过英镑来结算,伦敦随即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成为“城中之城”。 1851年,英国世博会召开。 19世纪末,通过对北美、非洲和亚洲的殖民侵略,拥有了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 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和新型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的崛

7、起,英国的黄金储备全部用于偿还美国的贷款,宣告了英国殖民帝国走向衰败,由美国主导的世界历史格局已来临。日本-海岛小国 20世纪初,美国为牵制俄罗斯支持日本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侵略战争,并于1945年取消日本的战争赔偿并扶持日本垄断资本的发展,美国为日本提供数额庞大的援助和贷款,并为日本提供大量的订单,日本内部釆取了合理的经济和国家发展战略。 1955-1977年,日本经济特别是科技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每年高达9%,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日元汇率的升值,但日本政府所采取了一系列适度扩张的政策,率先走出了石油危机,对外贸易额不断扩大,并成为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同时,日元逐渐走上金融舞台,东京几

8、乎聚集了日本一半的银行信贷、股票交易市场、债券市场等。 20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致使日元急剧升值,加上日本政府宽松的信贷政策,日本楼市、股市泡沫越来越大,此时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金融体制改革后,东京聚集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银行,是世界上最大银行的聚集地之一,虽然主要服务区域集中在亚太和西太平洋地区,但其规模已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 20世纪初,经济增速放缓、大量不良贷款增加,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潜在的弊端逐渐显露,日本对金融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为面临崩溃的金融体制重新注入了活力,但要取得成效恐怕还需时日。美国世界霸主 1900年,美国通过金本位法案。 1914年一战至1945年二战结

9、束,英国国力大大削弱,美国大发战争财,通过向英国大量贷款逼迫英镑贬值。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的抢占了英国海外的大部分据点,对外贸易占世界1/3,黄金储备占世界的3/4,并采取了遏制英镑的战略,从此世界货币出现了新的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五十年代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1955-1970年代,曾经5年年均GDP增长率达到20%,随着国内垄断和对外投资的深入,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这个阶段美国的科技快速发展,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明显。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和金融的统治力逐渐增强,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的霸主。美国

10、通过其美元霸权手段控制其他国家经济和政治,从中获取巨额的剩余资本,美元资本的输出同时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高了美国经济政策灵活性,例如在一国对外经济逆差情况下,轻松的通过增加他国的外汇储备就能很好的解决困扰他国的难题,美元的霸权给他国的影响丝毫不逊于对美国自身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黄金价格的大幅波动、美国贸易逆差以及其他国家的崛起,先前在金融市场上抢购美元之风已被抢购黄金所取代,黄金价格的大幅上升,导致美国无力维持自由市场的黄金官价,被迫宣布黄金市场与官方黄金交割脱钩,也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处于崩溃的边缘。 20世纪70年代,由于日本和德国的兴起,美国财政状况

11、恶化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金融市场抛售美元成风,西方国家釆取联动汇率制,放弃了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机制,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随之瓦解。即使如此,美元依旧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统治地位。 20世纪80年代,持续50多年的美苏争霸结束,西方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愿意在维持美元的霸权地位,从而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风波不断,美国经济霸权开始衰落。90年代,美国GDP增速急剧下降,美国通过不断地下调利率刺激经济,资本开始外流。1994年逐渐开始复苏,利率上升,资本回流,导致原资本流入国的经济陷入泥潭,最终引发了他国货币危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兼并与收购 美国历史上的铁路大收购 背景: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战

12、争结束,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开始兴起了兴修铁路的热潮,各路铁路项目纷纷上马,华尔街疯狂追捧铁路投资,并成为了铁路投资的中心,大量的资本涌向铁路,铁路开始供大于求,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过度建设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另一方面不同的铁路铁轨间距不一致,严重影响了运输的效率。到1877年,65条铁路被迫关闭,大量铁路公司倒闭,雪上加霜的是1890年7月,总统哈里森颁布了谢尔曼购银法案,为了保持白银价格,每月购买450盎司白银,导致黄金大量外流,国内黄金储量大大减少,导致美国国内经济衰退,先后30多家铁路公司倒闭,大量铁路等待清算。其中像杰伊.科克这样曾经成功的投资家也折戟在北太平洋铁路的投资上,这也直接引发了

13、40多家公司的倒闭,铁路投资前景一片黯淡。 美国一铁路的兼并重组迫在眉睫。就在这时,约翰.皮尔庞特.摸.摩根(J.P摩根)登场了,他认为铁路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命脉,铁路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杰伊.科克的失败源于其错误的投机理念,不在于铁路本身。于是摩根开始了对美国铁路的整合,铁路没有辜负摩根的期望,成为了一棵摇钱树,摩根通过对铁路的控制坐稳了华尔街霸主的地位,成为华尔街的王者。 早年摩根通过倒卖古巴的咖啡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他敏感的嗅到了机会,利用南北战争的情报进行黄金的投机,从而积累了大笔的财富。南北战争结束后,摩根看到了铁路的投资的机会。首先摩根相中了萨斯科哈那铁路,这条铁路从纽约

14、州首府奥尔巴尼至宾夕法尼亚州州境北侧的宾加姆顿,只有短短227公里,但连接着煤炭聚集地和东部的工业城市,是能源供应的大动脉。摩根联合原铁路公司经理拉姆杰,在与当时极具影响力的投资家古尔德的竞争中胜出,并掌握了萨斯科哈那铁路控制权,随后出人意料的将铁路99年的使用权租赁给了一家由古尔德控制的公司,以避免日后铁路经营的麻烦。经此一战,摩根在美国铁路业声名鹊起,赢得了铁路业和华尔街的尊重。 摩根的第二次大收购是纽约中央铁路。纽约中央铁路由老范德比尔特(美国历史上注著名的铁路大王)整合而成的,然而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威廉.亨利.范德比尔特接管后,公司经营压力很大,于是威廉找到摩根来接手,摩根联合与罗

15、斯柴尔德家族源于深厚的皮博迪,秘密的将25万股纽约中央铁路股票卖给英国的小额投资者,同时威廉手中的股票也没有下跌。纽约中央铁路已实际上处于摩根的控制之下,在他的管理下,公司业绩良好,这让摩根在欧洲的声誉大增,在美国铁路的声势也更大了。 第三次重要收购是西岸铁路。西岸铁路由乔伊.古尔德和乔治.普尔曼修建,它的路线与摩根的纽约中央铁路很相似,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趁机接管了西岸铁路,这让摩根非常头疼。于是摩根先说服了威廉的同意,随后与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董事长乔治.罗伯茨进行谈判,摩根充分利用自己的实力和谈判技巧,最终以其个人的名义获得了西岸铁路公司,并租给了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摩根的铁路控制之路又进了一步。 1888年,北太平洋铁路和南方铁路系统破产,继而导致了30多家铁路公司的倒闭,摩根继续抓住收购的大好时机,借机结识了第一国家银行总裁乔治.贝克,从而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接管了美国的铁路。除了联手金融家之外,摩根还找到了其他的专业帮手,十分有效的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在一起,改变了美国的商业模式。虽然这期间受到雅各布希夫、哈里曼对北太平洋铁路的争夺挑战,到1900年,摩根已经掌控了美国绝大部分的铁路,成为当之无愧的铁路大王。 并购卡内基钢铁 金融大亨摩根成功控制铁路以后,看到石油领域无法与洛克菲勒竞争,恰逢卡内基萌生退意,于是将目光转向了钢铁。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