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4123648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质量管理责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编》质量管理责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编》质量管理责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编》质量管理责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编》质量管理责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质量管理责任制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度名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电子文件编码GLZD168页码6-1第一条 总经理的质量管理责任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产品质量方面的法、法规和政策。2.负责领导和组织企业质量管理的全面工作确定企业质量目标,组织制订产品 质量发展规划。 3.督促检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确保实现选题目标。 4.随时掌握企业产品质量情况,对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技术性问题,组织有关 人员进行检查。 5.负责处理重大质量事故。 6.经常分析企业产品质量情况,负责产品质量的奖惩工作。对一贯重视 产品 质量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出了废品的严重质量事故,要查明原因,分 清责任,严肃对待,情节恶劣的要给予经济处罚

2、或降职处分。 7.负责组织抓好质量管理教育,领导全公司员工开展产品质量活动,对产品质 量的薄弱环节和重大质量问题,组织质量攻关。 8.为使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由总经理组织进行征求用户意见,搞好信息反 馈工作,将用户意见向全公司公布,并根据用户意见及时研究改进提高质量的措施,认真解 决用户所反映的问题。9.带领全公司各基层领导和员工,高标准,严要求,统筹抓好质量管理工作 。第二条 分管生产、技术副总经理的质量管理责任 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对全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和政策。 3.组织制定企业标准的规划目标。 4.针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性难题,制

3、订有关方案计划,并负责领导实施。 签发人责任人签名制度名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规则电子文件编码GLZD168页码6-25. 针对产品质量薄弱环节,发动员工进行质量攻关,大搞技术革新,切 实解决影响质量的因素,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6.组织全公司质量攻关活动,认真总结交流提高产品质量的经验,制订赶超国 内外先进水平的规划,落实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7.协助总经理处理重大责任事故,并组织有关部门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8.经常听取质量检查的汇报,积极支持技术检查部门的工作,努力提高产品 质量。9.负责组织基层领导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征求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抓 好质量管理工作。 10.协调技术部门、生产

4、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三条 物资采购部门的质量管理责任制 企业生产所需各种材料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产品质量的优劣。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采购人员要积极地采购符合企业质量标准的材料,确保生产正常。1.备品备件。专用器材化工原料等的采购,必须符合生产技术要求,经质检不 符合技术质量标准要求的,必须办理退货手续。 2.经化验检查不符合标准的材料,不准入库、更不准投入生产。 第四条 仓储部门的质量管理责任 1.在办理生产所用原材料入库时,一定要查验货物是否附有质量检测部门所出 据的化验分析或检测报告单。没有报告单或虽有报告单,但不经质检的货物,一律不办理入 库手续。签发人责

5、任人签名制度名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规则电子文件编码GLZD168页码6-32.入库货物要分类存放,要根据货物的特性,采取必要的防护 措施,做到防锈 、防腐、防霉烂、防变形、防损失等,以确保储存过程中不损坏、不变质、不变形。 第五条 设备部的质量管理责任制1.在自制备品备件的加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及加工要求进行加工, 并保证备品备件的加工质量。经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办理人库。2.在提出备品备件的技术要求时,应做到数量、规格、型号、性能、产地准确 ,清晰,不得有误,以保证所购备品备件的技术要求。 3.及时对所购进备品备件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并出据检查报告。第六条 调度室的质量管理责任计调人员必须

6、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要紧紧围绕产品质量、产量搞好组织协调 、监督、平衡工作。第七条 财务部的质量管理责任制认真开展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工作,协助技术部门搞好产品质量的技术经济分析 工作。第八条 销售部的质量管理责任1.严格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组织发货,产品质量要符合用户要求,不得有误 ,如造成因误发而产生的损失,将追究责任。2.定期走访用户,负责收集用户对我公司所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后,向有关 领导汇报。第九条 企营部的质量管理责任1.针对我公司产品生产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生产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2.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产

7、品质量。签发人责任人签名制度名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规则电子文件编码GLZD168页码6-4第十条 生产部、原料部的质量管理责任1.在领料时要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对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性能要求,不得擅自改变 有关技术标准。2.在投料时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原料配比进行,该计量的要求进行精确计量。3.积极配合技术部对工艺规程进行修改,不断提高工艺规程的合理性、科学性。4.认真做好技术部在生产流程中设置的工艺质量控制点上进行半成品质量检测分 析工作。5.随时接受技术部质检部门的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6.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对提高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技术改造工作。7.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汇报生产中所出现的质量问题,不得隐瞒事实真

8、相。在合理的 工艺规程指导下,必须对整个生产控制过程和产品质量负责,同时也必须对产品在用户 使用时与生产相关的质量负责。第十一条 技术部的质量管理责任 1.负责制订工艺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工艺规程要不断进行修改和补充。修改补充必须经过分管副总经理的审批,对与工艺规程有关 的质量负责。 2.应向采购部门提供符合工艺要求的原料质量标准,并由专人检验入厂的各种 原材料。不合格的原材料经过加工,仍达不到使用要求,为确保质量应提出措施报总经 理或常务副总经理批准,方可投产。 3.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和提出原材料、半成品及生产过程的检验项目 和检查 方法,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和组织统一

9、操作,企业使用的标准试剂由技术部统一分配,对试 剂和所使用的仪器的准确性负责,并应定期校正。签发人责任人签名制度名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规则电子文件编码GLZD168页码6-54.协助副总经理组织全公司质量活动,总结交流提高质量的经验,制定提高产 品质量的措施,制定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计划,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并 把有关情况向总经理和分管经理汇报,经常组织化验人员参加学习,提高技术管理水平。5.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负责收集整理和交流国内外技术 情报,并建立技术档案。6.实行专职质检人员与生产责任人自检相结合,专职检查人员要认真、负责、 及时将检查结果通知有关部门,共同

10、把好质量关,对出厂成品评定的等级负直接检查的责任 ,不 得弄虚作假,以次充好。7.对所用的检测仪器的准确性负责,应定期进行校正,严格操作规程和维护保 养规定,为保证产品质量创造条件。第十二条 生产部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1.深入进行“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认真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 好自检,互检,支持专职检验人员的工作,把好质量关。2.严格贯彻执行工艺和技术操作规程,有组织,有秩序的文明生产,保持环境卫生,提高产品质量。3.掌握本单位的质量情况,表扬重视产品质量的好人好事,对不重视产品质量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4.组织车间员工参加技术学习,针对主要的质量问题提出课题,发动员工开展技术革新与合

11、理化建议活动,对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和质量事故要分析原因,积极向有关部 门提出,共同研究解决。5.对不合格产品进入其他部门,要负主要责任。签发人责任人签名制度名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规则电子文件编码GLZD168页码6-6第十三条 生产班组长的质量管理责任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对本班组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认真贯彻执行质量制度和 各项技术规定。 1.尊重专检人员的工作,并组织好自检,互检活动,严禁弄虚作假行为,开好班级质量分析会,充分发挥班组质量管理的作用。 2.严格执行工艺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员工的质量责任制,重点抓好影响产品质量关键岗位的工作。 3.组织有序的文明生产,保证质量指标的完成。 4.

12、组织本班组参加技术学习,针对影响质量关键因素,开展革新和合理化建议 活动,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交流和技术协作,帮助员工练好基本功,提高技术水平和质 量管理水平。 5.组织班组员工对质量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办法。第十四条 员工的质量管理责任 1.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管理思想,精益求精,做到好中求多,好中求快 ,好中求省。 2.要积极参加技术学习,做到四懂:懂产品质量要求、懂工艺技术、懂设备性 能、懂检验方法。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本单位的设备、仪器、仪表,做到合理使用、精心使用、精心维护、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4.认真做好自检与互检,勤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下一个岗位,做到人人把好质量关。 5.对产品质量要认真负责,确保表里一致,严禁弄虚作假。签发人责任人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