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122727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1、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2、右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隋朝建立 隋灭陈,统一全国 开凿大运河B隋灭陈,统一全国 隋朝建立 开凿大运河 C开凿大运河 隋朝建立 隋灭陈,统一全国 D隋朝建立 开凿大运河 隋灭陈,统一全国3、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

2、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4、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5、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y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材料中的“物”是( )A耧车 B筒车 C水排 D曲辕犁6、史学家吕思勉

3、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A隋朝短命而亡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7、“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文成公主 玄奘 鉴真 AB CD8、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促进

4、南北经济的交流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9、下面是小明整理的唐朝灭亡后的历史信息,其中正确的是()政权更迭与分立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时候的情景五代十国中的“十国”都是南方政权。ABCD10、“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11、图1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12、两宋时期,

5、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 B C D13、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据上表可知( )A南方的生产技

6、术比北方先进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14、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三司 B行中书省 C中书省 D宣政院15、图2中的历史人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的是( )建立了元朝创立行省制灭亡南宋 废除丞相ABCD16、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7、的历史转折。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西汉B唐朝C元朝 D清朝17、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反映南移完成的是( )A临安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B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C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D广州、泉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18、清朝蓝鼎元的论南洋事宜书云:“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戚继光闽广抗倭 B明朝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9、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8、?”这反映出( ) A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B作者对旧制度和传统礼教的批判C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 D作品对人民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20、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能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在本质中反映了当时中国(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军机处效率低下 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 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21、清朝统治者认为对少数民族应该“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政府( )A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B平定准噶部叛乱 C收复台湾 D实行金瓶掣签制度22、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

9、臻于极致的标志是( )A废除宰相制度 B设立锦衣卫 C设立廷杖制度 D设立军机处23、下列关于图3中“大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代表元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政事 B代表清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务C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D有利于加强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24、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政府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A山海关之战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D台州九捷25、秦刚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如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封建社会的危机一、选择题(每个

10、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材料分析题(共三大题,满分50分)26、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据

1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4分)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6分)材料三 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

12、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6分)(4)材料 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13、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2分)简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2分)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礁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该船是一艘南宋商船,800多年前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 摘编自2016年4月25日人民网(1)根据材料写出这艘“商船”原定的航行路线。(2分)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2分)材料二 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