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06年恩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冲刺班讲义(doc 168)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4114559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2006年恩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冲刺班讲义(doc 168)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精编》2006年恩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冲刺班讲义(doc 168)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精编》2006年恩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冲刺班讲义(doc 168)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精编》2006年恩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冲刺班讲义(doc 168)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精编》2006年恩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冲刺班讲义(doc 168)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2006年恩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冲刺班讲义(doc 16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2006年恩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冲刺班讲义(doc 168)(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源泉与资本的属性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四节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企业制度的演进第五节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 劳动力的买和卖三 人力资本四 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 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总公式 G W G 适用于产业 商业 借贷资本 货币流通公式 W G W 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 资本流通公式 G W G 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 循环形式不同运动目的不同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资本总公式及矛盾 矛盾 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解决矛盾的条件 资本是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A 等

2、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B 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但 资本又离不开流通 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矛盾解决 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 劳动力的买卖 1 完全自由的人 概念 是人的劳动能力 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是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2 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 劳动力使用价值 劳动 能生产大于自身的价值 劳动力价值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包括三部分 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 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 1 有一个最低限度2 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3 劳动力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3、 三 人力资本 质 教育与培训 概念 体现在劳动者身上 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 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特殊形态的非物质资本 质与量 量 劳动力人数 特点 与物质资本相比 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有转让和继承的属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来配置 四 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劳动力具有双重身份 1 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 是公有企业和社会的主人 并通过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的受益来体现 2 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 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发生劳动交易关系 劳动者在一定的期限内就自己的劳动力的支配权转让给企业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 由社会主义市场

4、经济决定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资源的关键因素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 昂首前行 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 尾随于后 一个笑容满面 雄心勃勃 一个战战兢兢 畏缩不前 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 只有一个前途 让人家来鞣 第二节剩余价值源泉与资本属性 一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二 总体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三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四 资本特征与属性 一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 劳动过程 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 作用于劳动对象 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产品为资本家所有 价值形成过程 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

5、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 没有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 是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体现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剩余劳动时间 商品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 二总体劳动者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过程考察 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否则是非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商品生产过程考察 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否则是非生产劳动 现代社会的特点 总体劳动 生产关系角度考察 为资本家生产或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否则是非生产劳动 生产性劳动有缩小的趋势

6、非生产性劳动有扩大的趋势 一切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 包括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 管理劳动 服务作用于生产过程的科学研究劳动等 三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C 是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 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 转移原有的旧价值 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划分意义 揭露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划分标准 价值增殖中作用 可变资本V 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 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 自动化条件下的价值源泉 1 自动化机器仍是机器 是不变资本 2 自动化机器代替不了人的劳动 3 制造和使用自动化机器的工人劳动是复杂劳动 4 率先使

7、用自动化机器的企业获得是超额价值 四 资本的特征与属性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 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结合 性质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体现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 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结合或公有制主导下的私人资本 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一般属性 垫支性 运动性 增殖性 社会性 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一 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二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三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四 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五 剩余价值规律 一 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表明工人受剥削的程度 公式 物化劳动表示 剩余价值 m 可变资本 v 活劳动表示 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 时间

8、表示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量 2 可变资本总量 公式M m v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数量界限 资本的数量界限保证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 1 剩余价值率 决定因素 二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是绝对剩余价值 这种生产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劳动日的最低限度 1 生理界限 2 道德界限 6小时12小时15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 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 15 6 9小时 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争取缩短工作日的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缩短工作日的意义 现代科技进步对缩大劳动日的作用 8小时工作日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 我们厌倦了白白的

9、辛劳 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 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 我们要晒晒太阳 我们相信 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 19世纪80年代 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 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1883年 美国工人平均日工作超过10小时 每天工作12至15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很多工厂 白班倒夜班时 工人会连轴干24小时 1886年5月1日 美国有近50万工人参加了大规模的全国性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罢工 1860年 月 日美国芝加哥秣市广场 背景资料 日本独资企业上海景条针织有限公司 延长劳动时间报道 你一天能烫多少衣服 她警惕地打量记者一番 然后

10、小声说 二三百件吧 接着她又说 每烫一件衣服是三分钱 今天是休息日还要加班 记者故作好奇地问 这名女工再次看了一下四周说 任务紧张 我们已经连续加了半个月的班了 每天晚上要做到11点左右 这不 又有5000多件衣服来了 一名来自江西的老工人对记者说 他最长一次加班一直连续工作了近40个小时 从前一天早上一直到第二天半夜 因为加班而病倒的人太多了 其中我亲眼看到一个小姑娘在工作时突然间就喷出一口鲜血 那都是给累的 这么辛苦地加班却从来没有一分钱的加班工资 累倒了 病倒了也全靠自己 但如果生意清淡停工停料则要克扣工人工资 据这位老工人介绍 厂里工人的工资有计时的也有计件的 还有固定的 从200 9

11、00元不等 平均为400多元 然而每个工人每个月只能领到工资的一半 其余的要到年底才能拿到 到时还要被扣除这样或者那样 少则几百元 多则上千元 而且还要等到大年前的二十八或者二十九才发到手 连回家过年都来不及 三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是相对剩余价值 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 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都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前者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后者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12、 前者是一切社会的一般基础和后者的起点后者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 四 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 提供剩余价值的部门大为扩展提供剩余价值的主体有所变化提供剩余价值的手段更文明 五 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内容 通过扩大和增加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 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决定着社会资本运行的各个环节 决定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矛盾发展全过程 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 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实质 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 第四节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企业制度

13、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企业制度的演进企业管理及其性质 一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 一 简单协作二 工场手工业三 机器大工业 二 企业制度的演进 业主制 出资人是所有者和经营者 按自己意愿经营并获得全部收益 自然人企业不是法人企业合伙制 是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共同投资者共同投资 并分享收益 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 自然人企业合作制 劳动群众自愿组合 共同投资 使用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进行合作劳动的经济形式 股份合作制 是股份经济和合作经济相互融合 渗透而成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企业制度 公司制 随着大规模资本联合 协作生产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 主要形式 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 前者 不通

14、过公开募集股份 也不发行股票 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集中组成的公司 后者 全部股份分为等额 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 或由发起人认购一部分股份 其余部分由社会公开募集 第五节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一 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二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工资三 工资的形式及其变动 一 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 工资的本质 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不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 1 如果劳动是商品 价值量就无法计算 2 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 3 把劳动看成商品 不是违法价值规律 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 1 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 但是 看起来好象是一定时间的劳动 2 工资是在工人劳

15、动之后才支付的 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3 工资形式的劳动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4 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 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的 二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 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 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工资 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 在公有制经济内部是社会主义市场性按劳分配和结果和实现形式 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关系 三 工资形式及其变动 主要形式 计时工资 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形式 计件工资 是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支付工资 其他形式 名义工资 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 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

16、资料的数量 变动趋势 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 实际工资呈曲折上升趋势 四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其他转化形式 奖金 对劳动者超额劳动支付的价值 联产承包计酬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 津贴 对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额外劳动和某种艰苦劳动的补偿 南昌市 2001年2月18日正式发布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 其包括经理 技术人员和工人等38个通用工种的劳动力价格 劳动部门是在调整了200多家企业 118个工种和10万在岗职工工资情况以后 制定出此工资指导价的 这种指导价分配列出了各类工资的高 中 低三档不同工资标准 由求职者与用工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商定 你如何评价这一作法 案例 据统计研究证明 我国现在劳动力商品的市场化程度大约是在70 左右 在劳动力市场还不十分发达的情况于 特别是受到户籍等方面条件的限制 劳动力还没能实现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 人力资源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用 同时使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而由政府部门为劳动力供求双方确定劳动报酬提供了较合理的市场参考依据 有利于正确确定新工资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引导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案例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