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4114103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编》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编》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编》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编》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概况电力行业属于国家的垄断性行业,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经营业绩较为稳定的特点,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技术、资金和通讯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一)电力行业现状目前,我国基本扭转了连续20多年的缺电局面,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和消费国,电力供应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见图1) 图1:近三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和用电量(单位:万千瓦时)1.生产能力持续增长,消除了电

2、力“瓶颈”的制约。“九五”以来,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8%,长期存在的严重缺电局面得到了基本缓解,消除了电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到200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1932万千瓦,其中水电7935万千瓦,占24.8;火电23754万千瓦,占74.4;其他为核电210万千瓦,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约33万千瓦,共占0.8(见图2)。全年发电量达到13685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图2 200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构成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电力工业体系,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川渝和南方互联

3、等7个跨省区电网,以及山东、福建、海南、新疆、西藏等5个独立的省级电网。除西北电网主网架电压等级为330千伏外,其它跨省电网和山东电网均已建成500千伏主网架。华东电网装机容量已超过5000万千瓦。随着三峡输变电工程、东北和华北联网等工程的实施,电网发展已开始进入大区电网、独立省(区)电网互联的新阶段。在电力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工程安装质量、工艺及机组投产移交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国各主要电网频率合格率均达到99.9以上。 3.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实行集资办电和利用外资政策,发电环节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电力企业加强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稳步推进;电力工业政企分

4、开、农电体制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三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4.电力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如小火电无序蔓延的状况得到初步遏制,关停小火电机组约1000万千瓦,高效大容量机组比重逐步上升;水电发展更加受到重视,三峡等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电网建设投入显著增加,西电东送通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送电能力不断增加。5.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火电厂基本实现了烟尘和废水达标排放,2000年烟尘排放总量与1995年相比下降了约25,废水排放总量下降了约35,废水回收利用量增加了约一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脱硫技术国产化

5、和产业化取得了实质进展;年粉煤灰综合利用量超过6000万吨;水电和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规范化。(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1.电力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如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电网结构薄弱,对局部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还存在“瓶颈”制约;水能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率只有20左右,尤其是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站比重偏小;电网调峰能力普遍不足等等。2.电力发展水平和电气化程度仍然很低。如供电煤耗、线损率分别比先进国家高23个百分点;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只有0.25千瓦,人均发电量只有1078千瓦时,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

6、为发达国家的1/61/10;全国还有574万户家庭没有用上电;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为11左右,远低于17的世界平均水平。3.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由于电力工业的体制性缺陷,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效率低、服务差的问题;电力市场壁垒阻碍着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电价形成机制不能充分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制约了电力消费的有效增长和电网的发展,也妨碍了节约用电和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在电源结构方面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维持燃煤机组为主的基本格局。目前已采取烟气脱硫措施的火电机组

7、容量仅500万千瓦左右,绝大多数火电厂还没有采取脱硫措施。火电厂的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这已成为电力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二、电力需求分析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取得明显成效,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这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电力工业面临了难得的发展机遇。1.电力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九五”期间,全国发电量年均增长6.3%,而“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预计 “十五”期间全国电力需求的平均增长速度为5%,实际增长速度可能略高一些,电量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按电力弹性系数

8、0.8测算,2005年约需发电量1800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约4亿千瓦;2010年发电量约2350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5.2亿千瓦。2.用电构成将继续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逐步推进,使得电力需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预计第一产业用电将稳定增长;第二产业随着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单位产值电耗将进一步降低,在全社会用电中的份额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用电在全社会用电中的份额将逐步上升;城乡居民用电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3.各地区供需平衡的差异将逐步缩小“十五”期间,随着进一步实施宏观调控和电网之间的互联,各电网之间的供需平衡差异将逐步缩小

9、。初步分析,东北电网、海南电网供过于求的情况还将延续一段时间;广东、浙江、河北南部等局部地区供应不足的问题在“十五”初期有可能加剧;其他地区将基本保持供需平衡。4.电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将趋于明显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行各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影响企业的用电水平。电价高于企业的承受能力时,用电量明显减少;二是影响高耗电产业发展的地区分布和现有布局。高耗电产业将纷纷由电价高的地区转移到电价低的地区,致使各地区电力需求增长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电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将更多地受到电价水平的影响。5.负荷增长

10、速度将持续超过用电量增长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电力负荷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空调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气温对用电负荷的影响越来越大,部分省份全年最高负荷逐步由冬季向夏季转移,导致年最大负荷增长的波动性增大,各电网日负荷率、年负荷特性值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后负荷的增长将继续高于用电量的增长,调峰矛盾日趋突出,电网需要的调峰容量逐年增加。“十五”电力供需的矛盾将主要表现在调峰能力不足,或是调峰的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需要。三、电力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目标 为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促使电力工业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如下电

11、力发展与结构调整目标。-电源努力改善电力投资环境,保持相应的电力建设规模,保持电力供需的平衡。“十五”末期,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9亿千瓦,其中水电9500万千瓦,火电28600万千瓦,核电870万千瓦,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120万千瓦。-电网到2005年末,除新疆、西藏和海南外,各相邻电网基本实现互联,电网结构更加合理,具备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能力;全国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线路达到23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6.7亿千伏安;二次系统与一次系统协调发展,通信网络整体能力大幅度提高;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平均达到99.9%,部分重点地区达到99.99%;电网综合线损率控制在7%以下。-技

12、术装备继电保护、电网稳定控制、超高压输变电、水电筑坝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空气冷却机组、洁净煤发电机组、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核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和电力环保装置等设备的国产化步伐;直流输电、500千伏大容量变压器、电力环保技术等,具备独立的设计、建设和设备供应能力;建立和完善适应电力工业发展需要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检测与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有关电力节能环保技术以及迫切需要的难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掌握占据未来电力科技制高点的技术。-环境保护按照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全国火力发电厂主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基本维持在2000年的排

13、放水平,并力争有所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废水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上。-农村电气化在农村电力“两改一同价”的基础上,力争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农村电气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实现农村电气化打下坚实基础。全面完成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实现一县一公司。县及县以下人均年用电量及人均生活用电量有较大增长;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富裕程度,建成一批电气化县、电气化乡(镇)和电气化村。到2005年,全国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进一步减少无电农户。 四、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分析 (一)基本经营情况 由于电力行业属于国家支持的基础设施产业,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多,销售利润较易得到保证,从表1可以看到平均

14、每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8057万元,增长22.81%,主营利润27991万元,增长14.64%,净利润19993万元,增长24.33%,净利润增幅大于主营业务增幅,电力行业主营业务、主营利润、净利润增幅在15%左右。上市公司实际上反映了国家电力工业的实际状况,即供电量增长不多,但是小火电关停,投产的机组增加容量速度大于供电量增长速度的趋势有所减缓,机组利用小时数略有提高,保证了上市公司继续增长。 表1 2000年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经营增长情况代码简称主营收入及增长率主营利润及增长率净利润及增长率(万元)(%)(万元)(%)(万元)(%)600098广州控股345917 41.70 14595

15、9 29.08 88255 66.56 600101明星电力24347 17.71 11439 14.30 8166 -1.74 600116三峡水利22208 16.11 11085 45.62 3789 30.22 600121郑州煤电45884 -4.26 18192 -20.97 11786 -34.45 600131岷江水电10675 -16.27 6314 -16.00 3035 -30.18 600236桂冠电力64718 3.56 40691 -3.28 23563 5.19 600283钱江水利14595 -5.97 8489 -8.24 4536 -26.43 600292九龙电力27752 -8.39 10948 -9.57 7320 5.76 600642申能股份142397 24.39 54299 25.16 152304 83.60 600644乐山电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