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

上传人:考*** 文档编号:134111192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偃师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1课时)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双向表主要检测题型: A、填空题 B、判断题 C、选择题 D、简答题 E、阅读分析题 F、欣赏评价题学习类别学习内容学习水平重点难点检测方法知识技能情感识记理解掌握分析应用体验感悟表达教材知识字词禅师 旁骛 亵渎断章取义 A、C、句段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C、D、F主旨要敬业也要乐业D、E、F学科技能写作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E、F核心素养情感价值观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D、2、 教材内容分析敬业与乐业位于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是一篇宣讲人生

2、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学情分析:学生刚接触议论文,还不了解议论文的知识点,所以在讲课之初,要先给学生补充讲解一些议论文的知识点和议论文阅读需要注意的答题要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初步学会阅读逻辑性比较强的议论性文章。2、初步了解并能够判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难点:1、树立对事业的责任心和热爱事业的态度

3、2、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反思与批判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引、学、探、点、练、点、结的课堂模式融入知识问题化,问题学生化,学生教师化,教师导演化)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引、 一、导入自古至今,从中到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热爱的的人。比如,白求恩,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职业精益求精,收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诺贝尔,他全心研究炸药,自己多次在实验中死里逃生,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不放弃,最终成功研制出了炸药。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今天这篇文章敬业与乐业将会告诉我

4、们答案。学、展示双向细目表1、课文及作者相关知识多媒体显示梁启超图片资料梁启超,字卓如,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政治、经济、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2、交流背景这篇文章是作者作为大学教授给学生作有关人生与事业演讲的演讲辞。当时作者,经历无数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的弊端。回国后,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

5、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正由于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所阐述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智慧的光芒,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为什么推崇传统文化的缘由。字词旁骛承蜩解剖亵渎骈进教诲拣择强聒不舍不二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探、通读全文,思考: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9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活动4【讲授】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探讨赏析课

6、文2-5段,论述“有业”之必要本文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礼记:“敬业乐群”;老子:“安其居,乐其业”;推出“敬业乐业是人类的不二法门。在第二部分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明确:有业(25段)敬业(67段)乐业(第8段)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明确: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4、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道理论据)1)经济独立,人格自尊的需要;2)身心安顿,避免无所事事、烦闷无聊;3)生活起居规律,健康养生;4)从业中的挫折磨练意志品性;5)事业的小小成功均能带来自信;6)创造性的成就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二)探讨赏析课文6-7段,论述”敬业“的重要。1、在谈“敬业”得

7、到重要性之前,文中是怎样解释“敬业”的呢?由“主一无适便是敬”朱熹;“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这几个名言作为道理论据,引出什么是“敬”。为什么要“敬业”呢?文中举了哪些事例,说明了什么?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个例子说明:职业都是神圣的,应有一种敬业精神怎样做才是“敬业”呢?以“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文正;“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作为道理论据证明做事专心,心无旁骛,这样就是“敬业”。现代社会中,怎样理解“敬业精神”呢?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

8、动。我们学生需不需要敬业精神呢?对于学生来说,认认真真听课,仔细认真做作业,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就是“敬业精神”点、本节课学生了解了敬业与乐业的内容,同时也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知识活动6【活动】议论文知识及训练议论文知识点阅读目标: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点明确议论文的三要素重点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以及论证思路这些重要题型的答题方法练、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针对某个事件或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立场的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关于论点的知识点定义:论点是作者针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它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换言之就是:把作者通过文章最想告诉读者

9、的内容,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中心论点。在形式上常常是完整的句子。)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论点的引出方法:开门见山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结、知识树上结果实第二部分 教学效果检测 敬业乐业检测题教学效果检测基本常识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1)心无旁骛( )_(2)痀偻丈人承蜩( )_(3)强聒不舍( )_(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2给加粗字注音。旁骛()佝偻() 解剖()扯直()3根据注音写字。亵d() pin进() 教hu() jin择()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我这题目,是把

10、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敬业乐群:_断章取义:_(2)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理至易明:_(3)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强聒不舍:_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一句中,“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答:_3各种职业,其工作条件差别很大,对于艰苦的职业怎样才能做到乐业?答:_4敬业与乐业文中作者说“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这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每个人

11、做事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分,有没有矛盾?为什么?答:_能力提高阅读最苦与最乐,回答问题。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负的事,达观的人看来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法逃躲啊!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

12、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灾、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