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之路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4110378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精编》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精编》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精编》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精编》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之路(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金融战探密作者:金鸿95第一章、全球化的阴谋1、全球化思想的始作俑者罗素伯特兰 罗素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和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代宗师” 凯恩斯、伦敦金融城的主宰者罗斯柴尔德等人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秘密组织“使徒会”的成员。罗素认为,科学和技术的无限进步造成了对于人类生存的威胁只要主权国家能自由地发展其科学研究和工业能力,所有的国家都能造出核武器。因此,罗素认为,要想世界保持安全就必须限制不发达国家获取工业技术,消除科技进步并将其置于严格控制之下,消灭国家主权,建立一个专制的世界政府。从某些方面看,罗素思想的出发点有些象道家

2、的老子“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但是,老子希望的是民风淳朴,天下和谐;他认为“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对的。可罗素就完全相反了,他信奉的是“损不足而补有余”。当然了,如果用老子的话来评价罗素之流,就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如何实现罗素所希望的“世界政府”呢?(国际金融势力的想法是)通过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脉,进而控制他国的政权。这一点与马克思所推崇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观点很有异曲同工的味道。那么,如何控制他国的经济命脉呢?通过金融,让世界经济受控制的解体。以此摧毁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发展,并通过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实施致命打击,开辟出一条

3、全球化道路,而所有国家的主权将在全球化中被消灭。这就是国际金融势力发动国际金融战目的。现在我们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国际金融势力是如何发动国际金融战的?他们使用的主要工具是什么?他们使用的工具,主要有两件:汇率和泡沫。如果把汇率比作强攻城头的军队的话,那么泡沫就是混入敌城的奸细。当然,也不能忘记石油武器的作用,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作用不亚于粮食的国家稳定的作用,国际金融势力通过操纵油价的任意波动,疯狂的制造经济泡沫,掠夺他国财富。另外,他们还大力宣扬所谓的经济自由化,特别是金融自由化;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要求各国政府减少对经济和企业的管制,说什么管理经济要靠“市场那支看不见的手”,以

4、清除那些阻碍经济自由化的壁垒,以便他们更加容易的解体他国经济。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的耳濡目染,大家基本了解了汇率武器的强大杀伤力。但是,汇率武器只是敌人进攻的“明枪”;除了明枪,还有暗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暗箭”是什么?就是泡沫武器。说泡沫是令人防不胜防的暗箭,是因为受害的国家中了暗算往往还懵然不知,甚至不但不以为害,反以为利。这才是泡沫武器最厉害的地方。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经济泡沫。2、三种经济泡沫泡沫是指某一事物所存在的表面上繁荣、兴旺而实际上虚浮不实的成分。比如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通俗的理解,泡沫可以认为是某种财产(或者资产、资本)价值与价格的背离。比如一支股票它的每股净资产是1元,在股

5、市上被股民们追捧,价格炒到了10元,这就是泡沫价格与价值已经背离了9元。既然有泡沫吹大的时候,就有泡沫破灭的时候。比如在2007年1月时每股贝尔斯登的股票价格是170美元,但是今年3月贝尔斯登被大摩收购时每股股价仅为10美元。从这个小例子就可以看出,泡沫往往意味着大涨大跌。当然,一国经济泡沫化后也同样会大涨大跌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讲到的所谓的经济周期,随着泡沫的吹起,一国经济进入繁荣期,在泡沫破灭时该国经济又跌入了低谷。所谓的经济周期根本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既然把经济泡沫搅起来时全民亢奋,认为遍地是黄金,在泡沫刺破的时候肯定会有人跳楼,做过山车的感觉就是这么刺激。既然泡沫的危害这么大,那就有必要详

6、细研究一下泡沫的种类:(1)投机泡沫投机是指利用市场上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并从中获利的行为。买彩票就是投机行为,当然,炒股也是。关于投机泡沫,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就是南海泡沫事件:所谓南海就是现在的拉丁美洲。事件发生在1711年。当时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南海公司是英国一个特许贸易公司,它是具有给南海贸易的特许权,垄断经营。不过在公司成立之后的8年里,除了靠向南美洲贩卖黑奴赚钱之外,几乎没干过盈利的事。在1718年时英国的国债总额害达到了3100万英镑。为了迅速筹集资金还债,英国政府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于是,南海公司就开始编故事,说我

7、们在公司发现了金银矿、香料,非常赚钱。南海公司编造的梦幻般的利润前景,唤起了英国人的狂热,南海公司的股价迅速飙升。据历史记载,从1720年3月到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从每股330英镑涨到了1050英镑。当人们为南海公司的股票而狂热的时候,英国还发生过一件事情。在1720年初,南海公司股价迅速上涨。但是,要想进一步推高股价,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涌向南海公司。然而,当时的英国正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夜,大量的民间企业同样需要筹集资本,它们就开始背着政府偷偷地发行股票,导致股票供应大量增加,如此一来,南海公司股票上涨的动力就小了,这就损害了南海公司的利益。于是南海公司采用了不正当的

8、手段,买通了国会的议员们,通过了一个法案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来阻止别人通过发行股票融资,这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法案颁布之后,南海公司的股价进一步被推高了,但是,在南海事件中存在着太多的腐败行为,很快就击破了南海泡沫。人们争先恐后购买股票,而当时的政府成员在股价高涨时卖掉了所持的股票。这些内幕人士的大举抛售,引发了持股人的疯狂抛售,南海泡沫破灭。当时的英国财长就在南海公司的内幕交易中就赚取了万英镑的巨额利润,不过,丑闻败露之后,他被关进了英国皇家监狱伦敦塔。不过比他更命苦的却是那些不知情的投资人,这其中还包括鼎鼎大名的科学家牛顿,牛顿赔了两万英镑。事后,牛顿伤感的写道:我可以准

9、确地计算出天体的运动规律,但我却无法计算出股票市场的变化趋势。看来,头脑发晕的并不只有凡人。今天在股市上的炒股人,有几个是在坚持价值投资的?恐怕不超过百分之一。大家都是在“博傻”在明知股票(其他投资资产品也一样)价格已被高估的情况下还要买入,希望的是接下来还会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接手。结果在泡沫破灭时自己变成了那个傻瓜。股市泡沫破裂时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房地产投机泡沫的例子也不少,在这里简单看一下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海南房地产投机泡沫,威力丝毫不小于股市泡沫:当时在海南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平均80个人就有一家房地产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基本上都不是为了盖房子,而是为了炒地皮的。当时的炒地皮

10、绝对是热火朝天,看几个数字: 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就达800万平方米,地价由1991年的十几万元/亩狂升至600多万元/亩;同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83%,另一个热点城市三亚也达到了73.6%,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40%来源于房地产业。在泡沫吹起的过程中,在四大商业银行的带领下,银行、国企、乡镇企业和民企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涌进海南,总数不下千亿。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是在玩空手套白狼。开发商们把炒地皮赚到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把还在图纸上的房子高价抵押给银行,再去炒新的地皮。投机性需求已经占到了市场的70%以上,

11、一些房子在图纸上就已经被倒了几遍手炒作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6)统计,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涨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顶峰。短短三年,增长超过4倍。1993年6月23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出来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第二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出台了16条强力调控措施,银根全面紧缩,海南房地产泡沫应声破裂,房价掉头砸下。这场调控的结果,就是给海南留下了600多栋共1600多万平方米的“烂尾楼”,18

12、834的公顷闲置土地,800亿元的积压资金,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从1999年到2006年,海南省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才基本处理完积压的房地产。去过海南旅游的人都知道,海南有一大怪,乞丐住别墅,全拜海南房地产泡沫所赐。(2)债务泡沫:债务泡沫有两种,一种是纯恶性的,这种债务是被人捏造出来的,本身就不应该存在,比如 1979年的“利率冲击”造成的全球发展中国家债务泡沫:1979-1981年间,英国撒切尔政府和沃克尔领导下的美联储推行极端的货币主义“休克疗法”,将利率提高到美国内战以来最高的水平:美元基本利率更高达21.5%;英国把基准利率提高到 17%;欧洲美元贷款的利率也升

13、至1980年初的20%。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则由1973年5月会议时的1300亿美元,暴涨了5倍,到1982年时更是达到了6120亿美元。利率是国际金融势力单方面调整的,欠债的发展中国家绝对不愿意接受这么高的利率如果一开始就知道利率会上调到如此的高度,他们肯定不会借这些债,但是,他们借的钱已经花出去了,现在还债还不起,赖帐又没实力,因为打不过美国,还没人出头替他们说话,这些发展中国家一下子就成了待宰的羔羊。其实,当利率飚升的时候卡尔松(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就是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尔维德 卡尔松)曾开玩笑说,“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强有力的新式武器,它杀死人但让楼房屹立,它叫做17%的利率

14、”。从卡尔松的这句“玩笑”里可以看出,这次提高利率行为是一个标准的“陷阱”。根据古老的英国法律,收取任何数额的利息都是一种罪行;这种高得足以“杀死人”的利率应该定什么罪行才合理呢?这些暴增的债务无疑是不应该出现的,现实的债务远没有那么多,这就是泡沫严重的、恶性的债务泡沫!这些巨大的债务泡沫直接导致了拉美债务危机,墨西哥总统波蒂略开始带头抵抗。1982年8月初,洛佩兹总统公布了“洛雷斯行动”计划,停止支付外债。不过,其他欠债的拉美国家太胆小,没有人敢跟进。之后,波蒂略也被国际金融势力搞下了台。再后来,墨西哥比索对美元比价从1982年年初为12比1贬到1989年的2300比1,墨西哥经济被有控制的

15、解体了。与墨西哥一起被解体的,还有大批的拉美国家。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这一劫难无疑是悲惨的,作为第三世界领袖国家的中国也没有出来主持正义,只顾着韬光养晦。中国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呢? 就是1989年美国在联合国制裁中国的时候几乎没有国家出来支持中国除了巴基斯坦和古巴。中国不在关键时候给穷弟兄们搭把手,中国落难的时候自然也没有人管闲事。与“利率冲击”所形成的债务泡沫相比,另一种债务泡沫就显得“善良”多了个人消费信贷。消费信贷的本质是透支未来,透支未来的收入,透支未来的消费需求,透支未来的幸福生活。可能在许多人眼里,个人消费信贷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有了信贷消费,可以提前买车,可以提前买房生活将变得无比美

16、好。某些专业人氏更是不遗余力的宣传消费信贷:称消费信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的了“良好的作用”,是消费信贷使西方国家多次摆脱了经济衰退。在中国,尽管“消费信贷刚刚起步”,却已经让上千万户人圆了住房梦。我们还应该改革消费制度,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因为消费信贷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对比发达国家,我国消费信贷还处在初级阶段,无论是消费规模和信贷品种,都大有潜力可挖在法国,1/2的家庭有债务,1/4的家庭靠贷款买房子;在美国,每年有6000万家庭用信用卡消费。我们还差得远呢。多好的主意,国民经济良性发展,老百姓还得实惠!事实果真如此吗?真相总是可怕的。下面还是通过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真相看一下消费信贷的给老百姓带来的“真正实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