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4108957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精编》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精编》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精编》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精编》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旅游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景区发展摘 要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草原风情、民族文化、北国风光、口岸边境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在全国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已初具产业规模,基本形成了以旅游中心城市为基础,以特色旅游产品为主导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推出了草原、沙漠、森林、边境、民族风情、文化遗迹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内蒙古将逐渐成为中国21世纪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但是从旅游发展的阶段来看,内蒙古的旅游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旅游景点(区)规划建设上,特色不明显,文化品味不高;旅游景区

2、的档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时间、空间的布局还不尽合理;线路组织设计和景点(区)的建设存在着盲目开发和雷同性等诸多不足。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内蒙古旅游业在发展草原、民族风情和森林、冰雪、沙漠、边境,以及历史文化、地质地貌景观和科普旅游等旅游产品上存在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本课题研究在对内蒙古旅游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及市场分析,结合现有旅游项目,围绕内蒙古旅游发展的“四区四线”,以充分挖掘内蒙古旅游业潜在优势为目的,找出现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与项目支撑,确定近中期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选出能够推动内蒙古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拳头产品,并对重点项目的建

3、设条件、市场前景及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从而确定其可行性,最终通过重点旅游项目和重点旅游区域来推动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达到提高旅游业整体素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思路:在紧紧围绕四条精品线路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旅游支线,重点加强线路上主要景区、景点建设,改变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的结构,不断提高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冰雪旅游产品、民族民俗旅游产品、文物古迹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及会议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尽快构建城市旅游产品系列,完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发环城市游憩带旅游产品,营造吸引近程核心市场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提高节庆旅游产品的质量,增加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使

4、产品结构多元化,并形成体系;通过旅游产品的结构调整、创新、转型提升全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在改造、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尽快完善我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大以旅游交通为重点围绕“四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景区(点)的综合接待能力,改善我区旅游业发展的硬环境,增强旅游的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努力将我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使旅游业在自治区第三产业中发挥好龙头作用,成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根据上面的总体要求,到2010年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围绕四条游精品线路和旅游支线,大力开发历史文化、草原风光、大漠古韵、冰雪景观、地质奇

5、观、边境口岸六大类型旅游产品,重点实施阿尔山温泉度假区、阿斯哈图石林旅游区、锡林浩特草原风情旅游区、成吉思汗陵园旅游区、额济纳胡杨林等一批旅游精品工程,力争到201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将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成为以草原和民族风情为主打品牌,以沙漠、森林、冰雪、边境和历史文化旅游为辅助品牌,集观光、会议、节事活动、休闲娱乐、避暑度假、温泉疗养、滑雪垂钓和特种旅游等多种产品于一体的中国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热点地区。到2005年旅游收入将达180亿元以上,接待国内游客2000万人次,海外游客80万人次;到2010年旅游收入达690亿元,年均增长30.5%,接待国内游客5000万人次,国内旅游

6、收入达59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接待海外游客将达250万人左右,创汇12亿美元,年均增长35%。旅游业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旅游业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产品开发重点与项目布局:围绕呼伦贝尔兴安生态风情游旅游线路,大力开发草原、森林、冰雪、温泉、边境等北国风光旅游项目,开发海拉尔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阿尔山、莫尔道嘎室韦黑山头、扎兰屯牙克石海拉尔额尔古纳根河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等旅游支线。开拓高端旅游市场,弘扬“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一主导旅游理念。加快阿尔山、柴河、呼伦湖、满洲里、额尔古纳界河、牙克石凤凰山庄、莫尔格勒等一批旅游景区的开发

7、建设。努力将该区域建设成中国北方具有草原森林景观、边境界河风光和地方民族特色的著名旅游区。围绕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喀喇沁旅游线路,大力开发草原、地质奇观、温泉度假和民族文化等旅游项目,开发多伦正蓝旗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喀喇沁旗、多伦正蓝旗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通辽、锡林浩特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等旅游支线。加快锡林浩特草原文化、阿斯哈图石林、元上都、多伦县康熙会盟园、喀喇沁旗亲王府等旅游景区(点)建设,充分利用该线路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发展自驾车旅游,积极与京津地区的旅游企业合作,拓展北京、天津等地的客源市场,努力将其培育发展成距离首都最近的草原风情、地质奇观旅游目的地。围绕呼和浩特包头鄂

8、尔多斯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游线路,大力开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工业观光等旅游项目,努力开拓北京兴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乌拉特前旗杭锦旗伊金霍洛旗东胜准格尔清水河和林格尔凉城、丰镇凉城呼和浩特四子王旗二连浩特集宁兴和、银川鄂托克前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杭锦旗乌拉特前旗临河磴口乌海市等旅游支线,重点实施成吉思汗陵、响沙湾、辉腾希勒草原、敕勒川草原风情、和林格尔南山、准格尔黄河风情等一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项目,开发神东煤海、伊利和蒙牛等工业观光旅游项目。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该区域建成内蒙古旅游主要客源集散地。围绕阿拉善大漠风情、居延访古与航天科技旅游线路,大力开发居延文化、大漠探险、航天城、汽车越野、空中滑翔

9、等旅游项目,开发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东风航天城、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东风航天城、乌海阿拉善左旗月亮湖通湖等旅游支线,重点加强腾格里沙漠月亮湖生态旅游区、东风航天城、额济纳胡杨林景区、巴丹吉林世界级沙漠生态探险等旅游区建设,积极发展包机旅游业务。与宁夏和甘肃等地合作,做强做大阿拉善旅游环线的开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围绕四条精品旅游线路、二级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中心城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在建项目建设力度,力争规划和建设一批新的公路、铁路、机场建设项目,努力使交通条件与建设旅游大区要求相适应。重点加强呼和浩特机场扩建、海拉尔机场改建、鄂尔多斯机场、巴彦淖尔市机场、阿

10、尔山旅游支线机场、伊敏伊尔施铁路、室韦莫尔道嘎旅游公路、新巴尔虎左旗满洲里旅游公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高旅游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高标准建设供电、供水、通讯、卫生保洁等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形成便捷、安全和舒适的旅游环境。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围绕“吃、住、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在呼市、包头、赤峰、海拉尔等旅游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一批吃住行配套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准化、实用化的旅游宾馆和饭店,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蒙式餐饮。围绕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建设一批旅游购物商场和超市。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市时代广场、包头香格里拉大酒店和阿尔山市五星级海神大酒店等一

11、批项目,积极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合作兴办旅行社、旅游宾馆。预计2005年,全区星级以上的旅游饭店达到180家;到2010年,星级以上的旅游饭店达到220家。内蒙古旅游业重点项目总投资共计178.25亿元,其中:20个重点旅游产品投资26.67亿元,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39.48亿元,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投资约12.1亿元。目 录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与现状2(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背景2(二)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4(三)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8二、内蒙古旅游开发的资源与市场基础9(一)内蒙古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9(二)内蒙古旅游开发的市场基础12(三)旅游发展的区域合作分析21三、旅游产品

12、开发的总体思路26(一)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要求与原则26(二)发展目标29(三)旅游产品开发重点与布局30四、重点旅游项目预可行性分析36(一)重点项目的选择与确定36(二)呼伦贝尔兴安生态风情游线路重点项目38(三)锡林浩特克旗喀喇沁旅游线路项目48(四)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旅游线路项目56(五)阿拉善大漠风情、居延访古与航天科技游线路项目66(六)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重点项目72五、投融资方案75(一)投资规模75(二)融资规划76六、效益评价81(一)旅游业效益评价81(二)重点旅游项目效益评价83七、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保护85(一)旅游环境的保护取向85(二)重点旅游区的资源保护87

13、八、保障措施89(一)组织与管理保障89(二)资金保障90(三)人力资源保障91(四)开拓市场,切实加大旅游促销力度92(五)加强与外围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和资源共享93(六)组建引进旅游企业集团,形成旅游规模化优势93附图:1、内蒙古旅游自治区交通与线路分布图2、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重点项目布局图3、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客源市场示意图附表: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重点项目一览表前 言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草原风情、民族文化、北国风光、口岸边境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在全国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已初具产业规模,形成了以旅游中心城

14、市为基础,以特色旅游产品为主导的良性发展格局,推出了草原、沙漠、森林、边境、民族风情、文化遗迹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内蒙古将逐渐成为中国21世纪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但是从旅游发展的阶段来看,内蒙古的旅游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旅游景点(区)规划建设上,特色不明显,文化品味不高;旅游景区的档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时间、空间的布局还不尽合理;线路组织设计和景点(区)的建设存在着盲目开发和雷同性等诸多不足。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内蒙古旅游业在发展草原、民族风情和森林、冰雪、沙漠、边境,以及历史文化、地质地貌景观和科普旅游等旅游产品上存在比较优势,发展潜力

15、巨大。本课题是在对内蒙古旅游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及市场分析,结合现有旅游项目,围绕内蒙古旅游发展的“四区四线”,以充分挖掘内蒙古旅游业潜在优势为目的,找出现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与项目支撑,确定近中期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选出能够推动内蒙古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拳头产品,并对重点项目的建设条件、市场前景及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从而确定其可行性,最终通过重点旅游项目和重点旅游区域来推动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达到提高旅游业整体素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与现状(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背景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位于北纬3724至5323,东经 9712 至12604之间,从东到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跨距1700多公里。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 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2.3%。内蒙古东北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接壤, 西与甘肃、宁夏毗邻,南与河北、山西、陕西相连,北与蒙古和俄罗斯交界,国境线长 4221公里。目前内蒙古有49个民族,主要以蒙古族和汉族为主,此外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1、区位背景内蒙古地跨“三北”,毗邻八省,中东部地区面向京津唐,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