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施工的解决方案 (1).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34107891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施工的解决方案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限空间施工的解决方案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限空间施工的解决方案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限空间施工的解决方案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限空间施工的解决方案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施工的解决方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施工的解决方案 (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xxxxxxxx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潭柘寺镇鲁家滩村,为保证生产有序运行,提高生产效率,拟实施垃圾池渗沥液收集间污泥清理项目。其主要实施内容为:清理东、西两个垃圾池渗沥液收集间地面卫生、排水沟内的杂物和淤泥、渗沥液收集池中的垃圾和淤泥。二、施工部署 1、安全管理小组人员配置为保证作业工人的安全施工,项目部选择了一支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队伍,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施工前,确认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其中作业负责人为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为项目及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带头,成立了有限空间施工安全管理小组组长:xxxx 联系电话 xxxx副组长

2、:xxxx 联系电话 xxxx2 安全管理小组人员职责2.1组长职责a.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监护者职责。b.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2.2副组长职责a.组员是项目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督促、检查本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b.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c.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d.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项目

3、技术负责人职责:负责编制有限空间施工方案,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负责对工程部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3工程部职责a.在安排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前,认真阅读施工方案、如对施工方案有疑问必须立即向项目负责人反映、不得有误。b.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用。c.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凡未经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签署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d.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2.4安全组职责a.负责对有限

4、空间作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全过程掌握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无关作业人员进入。b.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并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命令终止作业。c.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

5、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2.5作业负责人职责掌握整个作业工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2.6监护人员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呼叫应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安排无关作业人员进入。2.7有限空间作业者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6、;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三、作业前准备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识别应当由具相应专业资质的人员分析识别,按照下列(但不限于)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识别:1.1 有限空间内结构是否复杂、狭窄等,是否存在分隔、斜坡、其他复杂结构,是否导致限制作业,是否存在机械伤害等;1.2 空间内是否存在机械动能设备,是否能够有效锁定或者连锁;1.3 是否存在可燃性化学品、有毒化学品或者其蒸气;1.4空间与外部的物质连接是否有效隔绝;1.5作业照明条件是否达到要求;1.6是否存在高热、高湿,导致作业人员疲劳现象;1.7

7、是否存在缺氧或者富氧现象,是否存在通风不良情况;1.8是否会存在交叉作业现象;1.9其他危险有害因素。2.0验证或者判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2.1对各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集中分析,制定出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程序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防护措施。2、明确所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要指定指挥人员、作业人员、看护人员、救援人员。2.1明确信息沟通的工具、方式和内容,可行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安全先进的通讯工具协助。2.2所有参与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应参加相关培训。须明确在作业中的工作职责,掌握安全作业知识和技能、信息沟通方式、应急救援方案、防护用品使用和要求等;2.3根据安全技术防护措施,检查安全防护用品和应急物资(包

8、括应急药品)的有效性、充分性等;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通风要采取措施,保持有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 1.1存在自然通风局限时,须采取机械强制通风。 1.2作业时适宜的新鲜风量应能够达到。不准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1.3定时监测2、清点施工工具及材料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完成离开时应清点作业工具、材料的数量并全部带出,不准留在有限空间。3、照明和防护措施 3.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2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佩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有条件可以使用长管压缩空气呼吸器。 3.3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电器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穿戴防静电等防护服装。 3.4进入

9、有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 3.5 在检查井口明显位置悬挂警示牌,必要时派专人监护。 3.6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必要时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行施工。 3.7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不能抛掷材料、工具等物品,要防止落物伤害作业人员。 3.8有限空间外要备有必要的充足的安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物资。4监护 4.1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4.2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懂急救知识。 4.3作业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须阻止作业。 4.

10、4作业监护人应清点出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人数,并与作业人员验证或者确定联络信号,在检查井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严禁离岗。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4.5作业监护人员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 4.6必要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系上安全绳,以便紧急时被拖曳施救。4.7发生有限空间事故,救护人员确保做好自身防护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抢救。5施工将施工人员分为2组,每组设置一名现场施工负责人,2组轮流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轮流负责进行污泥清运工作。五、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为提高抗御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防止一旦发生中毒或窒息现象发生,保障施工安

11、全的人身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维护社会稳定,迅速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减少损失,特制定本预案。1、组织部署1.1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领导的有限空间应急救援小组,出现紧急情时及时进行抢救。另外派专人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认真负责检查,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项目部,及时采取救援措施,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应急抢救应急队伍,负责现场的紧急抢救工作。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要确保应急队伍保持随时待命状态,一旦险情发生,确保抢救小组人员及时到位,抢救及时。1.2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a.中毒事故b.缺氧窒息事故1.3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a.发生中毒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

12、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人员死亡(根据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b.发生缺氧窒息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人员死亡(根据有限空间氧气含量及消耗量的不同,其后果有轻有重)。1.4抢险救援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抢险人员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在发现受伤人员后,将其抬上担架迅速转移至安全区,在转移过程中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 在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将救出伤员转移至安全区后,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情况严重时将伤员转送医院救治。1.5恢复现场抢救活动结束后,对出入口进行清理,保持抢救通道通畅。加强对作业人员及监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同时检查作业人员身体情况,有禁忌症人员,禁止其进入现场作业。作业人员统一检查自己的防护设备及灭火器等物品,确保安全可靠。积极配合有关单位、部门调查、统计事故损失,避免事故再次发生,尽快恢复生产。 精品资料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