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企业预算管理编制13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4106539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企业预算管理编制13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精编》企业预算管理编制13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精编》企业预算管理编制13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精编》企业预算管理编制13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精编》企业预算管理编制13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企业预算管理编制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企业预算管理编制13(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国家预算及其管理体制 8 1国家预算概述8 2国家预算管理体制8 3国家预算及其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国家预算概述 8 1国家预算概述8 1 1国家预算的含义与特征国家预算的含义国家预算的特征 法律性 年度性 公开性 统一性 国家预算概述 8 1 2国家预算的分类按编制的形式分类按编制方法分类按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分类按分级管理的要求分类按收支管理范围和编制程序分类按收支的平衡状况分类 国家预算概述 8 1 3部门预算制度部门预算的含义部门预算的内容部门预算的优点 国家预算概述 8 1 4国家预算的构成构成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的依据 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原则 我国的国家预算共分五级预算 国

2、家预算体系图示 国家预算概述 8 1 5国家预算的编制 执行和决算程序国家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调整国家决算 预算管理体制 8 2国家预算管理体制8 2 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涵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预算管理体制 8 2 2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原则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预算管理体制 8 2 3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简单回顾分税制改革的内容实现分税制的意义分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改革与完善 8 3国家预算及其体制的改革与完善8 3 1国家预算的改

3、革与完善完善复式预算制度及其编制方法改革与完善部门预算创造实行零基预算的条件 改革与完善 8 3 2改革与完善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科学地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财权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改革与完善 进一步完善省以下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税费改革 规范预算外资金 详见第6章 深化 收支两条线 改革 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 改革与完善 8 3 3国家预算及其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收付制改革与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见第2章 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见第5章 国家预算 本章结束 加油 含义 国家预算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有计划分配财政资金的工具 国家预算又是按法定程序编制 审议和批准的国家

4、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含义 它反映着政府集中社会产品的程度 规定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从形式上看 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排列 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的特定表格 从内容看 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国家预算的执行是财政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过程 分类 分类 分类 分类 分类 分类 含义和内容 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作为预算管理基础单位 并以部门为依托的 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综合预算管理制度 部门预算由政府各部门编制 经政府部门审核后由人大通过 能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 1999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下发的 2000年关于改进中央预算编制的通

5、知 正式提出了编制部门预算的问题 优点 部门预算可以清晰地反映预算支出在各部门的分布 便于对其预算的执行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上一个口子对外 可避免目前存在的各部门预算资金管理既相互交叉又相互脱节的弊端 有利于全面发挥财政分配资金的功能 优点 有利于预算分配公开 公平 公正原则的实现 有利于人民和审计机关对政府财政的监督 有利于规范政府和财政部门的行为 有利于强化预算观念 提高管理水平 国家预算体系 程序 国务院财政部 门 编制预算草案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初审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国家预算编制的程序 方法 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 预算法 规定 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

6、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 我国目前实行的复式预算 由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组成 执行 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 收入入库 支出拨付以及预算调整 都必须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 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 具体工作由本级财政部门负责 调整 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 预算调整是指经过批准的国家预算 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 使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改变 预算调整必须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决算 国家决算是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年度会计报告 是年度预算工作的总结和终结 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预算编制单位 在每一预

7、算年度终了后 按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 具体事项由国务院财政部门部署 概念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又称为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 是指国家确定各级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权责的根本制度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税收制度 基本建设财务制度 行政事业财务制度等 实质 实质是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 在国家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 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 内容 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 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类型 统收统支型预算管理体制分类分成型预算管理体制总额分成型预算管理体制收支大包干型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型预算管理体制 分税制 原则 全国统一财

8、政方针政策全国统一财政计划全国统一财政法令和制度 原则 重要性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财政 而建设一个强有力的财政的重要前提 在于财政的统一 在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相互关系中 统一领导居于主导地位 表现为在财力分配中 中央支配的财力应为主要部分 与中央政府的职能相适应 保证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有较强的调控能力 原则 分级管理就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 根据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 以及本地区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各级地方政府有自己的财源 财力和财权 负责本级的财政管理 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原则 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 地域广大 地区发展极不

9、平衡的国家 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必须依靠各地区 各部门共同努力来完成 实行分级管理 有利于各级地方政府 各部门因地制宜地处理问题 把本地的各项工作做好 以保证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分级管理 要求有一级政权要相应建立一级财政 编制一级预算 原则 分级管理的内容地方政府根据按税种划分的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范围 编制本地区的地方预算 统筹安排地方财政收支计划 在保证完成中央计划任务的前提下 地方政府对其财力自行安排 自求平衡 原则 地方政府确定自己的主体税种 健全地方税体系 建立中央与地方两套相对独立的税收制度 分别设置机构征收 地方政府根据中央统一制定的财政政策 法规制度 结合本地区

10、情况 制定具体的执行办法和实施细则 并根据地方政府的事权 制定一些地方性的财政法规 原则 理由财政管理体制之所以要实行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因为各级政府担负着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需要在具备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承办各项事业的权利 要办好所举办的事业 必须有相应的财力 财权作保证 实质上就是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 确定各级政府的财权 原则 途径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责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 赋予各级政府相应的财权 原则 财政管理体制中的权 责 利相结合的原则 就是要保证各级地方政府都有各自的收入来源和支出范围 承担相应的责任 享受应得的利益 权力 责任和利益是相互联系的 不能只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

11、不能有责无权 忽视经济利益 也不能只有权力和利益 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原则 国家在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使用财政资源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为了促进各级地方政府理财的积极性 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必须承认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及效益差别 明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社会公平的要求 简单回顾 建国初期 国家财政实行 统收统支型预算管理体制 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 划分收支 分级包干 调整 1985年到1987年的 划分税种 核定收支 分级包干 制 1988年到1993年的预算包干制 1993年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提出把地方财政包干

12、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的分税制 内容 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 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 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范围 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 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 建立健全分级预算制度 硬化各级预算约束 意义 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强了中央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有利于我国分级财政的真正建立 进一步深化 2002年1月1日 中央打破了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所得税收入的办法 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的改革 作为1994年分税制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这次所得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进一步深化 除铁路运输 国家邮政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

13、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缴纳的所得税继续作为中央收入外 其他企业所得税和全部个人所得税 包括对个人储蓄存款利息征收的所得税 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 进一步深化 2 中央将保证各地区2001年地方实际的所得税收入基数 实施增量分成 2002年所得税收入中央分享50 地方分享50 2003年所得税收入中央分享60 地方分享40 2003年以后年份的分享比例根据实际收入情况另行确定 进一步深化 对于跨地区经营 集中缴库的中央企业所得税等收入 按相关因素在有关地区之间进行分配 中央因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办法增加的收入将全部用

14、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 改革与完善 我国复式预算改革思路是 抓紧研究科学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实行收支两条线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项目支出管理方法和手段 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改革与完善 明确制定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的原则明确所要建立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的目标模式将预算支出定额分为个人经费 经常性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三类 改革与完善 实行零基预算的条件零基预算只能在摸请家底的条件下进行 确定各单位的预算管理形式 人员编制和实有人员 区别单位情况采取不同标准供给经费 确定行政 事业单位正常经费定额 根据需要和可能确立专项经费 含义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与支付的制度 其核心就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 所以这种制度又成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国外普遍采用的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办法 其核心环节是集中支付 意义 有利于实现财政资金的集中化管理 有助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的监督制约机制 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中明确提出 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中也提出 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 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并在 十五 期间全面推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