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面破损调查及修补技术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4104365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路面破损调查及修补技术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速公路路面破损调查及修补技术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速公路路面破损调查及修补技术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速公路路面破损调查及修补技术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速公路路面破损调查及修补技术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路面破损调查及修补技术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路面破损调查及修补技术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芜宣高速公路路面破损调查及修补技术研究目录第一章绪论.11.1芜宣高速公路简介.1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3国内外研究现状.11.4研究的主要内容.5 第二章芜宣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路况调查.6 2.1交通数据采集.82.2结构承载力.92.3行驶质量.102.4抗滑性能.102.5车辙.112.6沥青路面破损.11第三章芜宣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223.1桥头跳车.223.2坑槽.233.3裂缝.263.4车辙.29第四章养护技术的分类.304.1裂缝封缝.304.2表面封层.314.3薄层罩面.34第一章 绪论1.1芜宣高速公路简介近年来,随着车流量急剧增加和超限车辆的破坏,沪渝高速公路

2、芜宣段病害不断出现,路面车辙、裂缝和桥头跳车等病害发展较快,并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鉴于此情况,安徽交通集团已计划投入4000万元资金对芜宣高速公路进行维修。本次计划对芜宣路病害严重的芜宣方向沥青路面车辙、裂缝、唧浆等病害进行处治并罩面,铣刨罩面约43万平方;对部分病害严重路段沥青路面挖除重铺,约4。6万平方;对全线13处桥头跳车处进行处理,并对K0+000-K1+153段进行“白加黑”改造,同时对施工影响的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改造,本次养护工程施工招标分1个标段。本次养护工程施工计划分2年实施,2010年度施工时间为2010年5月1日9月30日,2011年度施工时间为2011年4月1日9月30日

3、。目前,芜宣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招投标工作已全面完成,4月底,中标养护施工单位进场进行维修施工。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高速公路在世界的发展已有半个世纪了,但在中国大陆只有十余年的历史。1988年10月31日,全长18.5公里的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大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实现了零的突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公路设施迅速增加。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久性以及行车舒适性,越来越受到公路部门的重视。然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经受繁重的轴载负荷和密集交通量反复作用的同时,还要经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路面使用品质呈逐年下降趋势,有的已经出现裂缝、车辙、沉

4、陷、龟裂等破损病害,因此保持优良的路面使用品质是高速公路为车辆提供高速、畅通和舒适行车的重要保障。当路况变化达到一定限度或路面使用性能下降到最低服务水平时,就要求及时采取现代化的养护对策,快速进行修复,使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保持在良好状态。可见如何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做出准确的评价和正确的预测,并采取可行的养护对策是保持路面使用品质良好状态的关键。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历史较短,养护管理研究刚刚起步,传统经验一般是依靠路面状况的定性观察和工程师们的主观经验来确定养护路段和养护技术措施,缺乏一定的先进性和准确性。管理体制、养护技术的陈旧落后,不可避免地造成养护维修决策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更无法达到有效利用

5、资源的目的,因而必须确定正确的维修养护技术经济组合,供养护决策人员和养护管理人员决策使用。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起始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和德国是北美与欧洲建设高速公路起步最早的国家,至70年代末,这些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基本完成,美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3万公里,德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万公里。自70年代末期开始,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临近使用中期,维修、罩面工程逐年增多,为了对高速公路开展科学的养护维修管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汉德森教授(Hundson)等运用运筹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开发了“路面养护管理系统”(PMS)。随后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

6、州和省相继建立和实施网级路面管理系统,到80年代中期,约有35个州和省己经建成或基本建成路面管理系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路面管理系统(1978),华盛顿州路面管理系统(1980),亚利桑那州路面管理系统(1980),美国陆军工兵团的PAVER路面管理系统(1983),美国空军机场道面维护管理系统(1981),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的路面信息和需求系统(PINS,1983)、改建信息和优序系统(RIPPS,1984)及城市路面管理系统(MPMS,1987)。同时,其它国家也陆续开展并建立了路面管理系统,如丹麦路面管理系统(1980),英国运输和道路研究所(TRRL)的公路养护评价系

7、统(CHART,1980)等。至80年代末,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利用不断完善的PMS系统确定养护对策,同时还产生了许多以PMS为经营主体的科技公司,协助政府或工程企业完成路面养护管理和决策工作。除了管理技术之外,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养护材料与养护机械也逐步开发完善,形成成套的技术,如局部修补技术、罩面技术、稀浆封层技术、恢复抗滑能力技术、沥青再生技术等。因此在发达国家,由于有完善的管理系统和成套的养护维修技术,高速公路虽然使用年限较长,但路面使用品质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1.3.2国内研究现状国外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全国网高速公路路面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都是根据国外公路结构形式、材料性质和地理环

8、境条件等建立起来的,使用性能模型都是以其路面性能数据进行标定的。目前我国尚无法全部达到建立国外模型的试验和现场实施条件,故其性能评价指标和方法不适合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和行车特点,也无法直接应用在我国高速公路。我国从1984年开始陆续引进英国的PMS(Snaith,1984)路面评价系统、芬兰FPMS路面管理系统及世界银行HDM-(Wa tanatada,1987)。1985年交通部在辽宁引进英国的沥青路面养护管理系统(BMS),1987年湖南省开发了适合该地区的路面养护系统。自此之后,广东、北京、杭州、河南、陕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江西等省市也开发了适合自己地区的路面养护系统。19

9、88年,交通部在云南引进了世界银行的HDM-公路养护标准模型,开始了我国在公路养护领域经济分析研究。“七五”期间我国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通过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干线公路路面评价养护成套技术”的研究,建立了我国的干线公路路面评价养护系统,即路面管理系统CPMS(China Pavement Management)。“八五”期间,我国在14个省市推广使用CPMS系统。与此同时,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与同济大学、北京、广东等地区联合开发了干线公路(省市级)路面评价养护系统(PEMS)。1998年东南大学和南京机场高速公路联合开发了以养护管理为基础的道路设施管理系统。1.4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论文结合安徽省芜

10、宣高速公路养护问题,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介绍了所调研高速公路的交通数据采集、结构承载力、行驶质量、抗滑性能、车辙和沥青路面破损六方面路况数据的定义、指标、量测方法和采用的测量仪器,分析了该高速公路三种主要病害产生的原因、机理以及防护措施。第二章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路况调查路况数据包括路面病害、平整度检测、抗滑能力检测和弯沉检测等,这些路况数据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基础和养护维修方案选择的主要依据。路面病害的调查往往是最先实施的,调查内容包括损坏类型、程度和破损面积或长度,通过对路面病害调查结果的分析不仅帮助判断路面损坏的原因,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其它项目调查:如弯沉检测和钻芯取样的频率和范围等。路面状况数据是路面性能的直接反映,是编制道路养护和改建计划的依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判别路面状况是否适应目前的交通和使用要求,并确定所管辖的路网内需要采取养护和改建措施路段。路面评价决策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及时而真实地采集到路面状况数据。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急剧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