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企业现场管理实务19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4102080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企业现场管理实务19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精编》企业现场管理实务19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精编》企业现场管理实务19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精编》企业现场管理实务19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精编》企业现场管理实务19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企业现场管理实务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企业现场管理实务19(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現場改善誰都可以做到的 現場改善 心不在焉 則視而不見 食而不知味 對改善不關心是最令人擔心的事 何為現場改善在企業的運營業績中 最具關鍵性的地方是現場 在現場里 生產顧客滿意的產品或服務 為企業創造出附加值 它是企業的核心 在日本企業管理中 現場改善被視為逐步轉好和深化的進程 是最明确 最簡單 最迅捷 通向量產最大化和質量最优化之路 提案建議制度提案建議制度是屬于 個人導向 改善活動的一种 目的是著重在正面激勵員工的參与以提升士气 開發具有改善意識的及自律化的員工 激勵員工對現場改善活動的一個有效方法是鼓勵員工多多提出建議 不論建議的大小和可行性 現場改善 与歐美管理方式的最大不同 在于不需

2、复雜的技術 煩瑣的程序和昂貴的設備 只要透過全面 持續的現場改善管理方法 便能輕易地解決組織積弊 獲得高水平的質量和巨額利潤 現場改善 是一門內容并不艱深的管理實務課程 它將容易地教會你如何檢視周圍環境 從看似复雜的麻煩中梳理出最簡單 代价最小的解決之道 是一種經營理念 用以持續不斷地改進工作的做法和人員的效率等 Newshorteroxford 日文的改善意指持續不斷的改進 也隱含 每一位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 要以相對的費用來改進 大部分的日本式管理比如 全面品質管理 品管圈 生產力 零缺點 及時生產方式及提案建議制度等都可濃縮成一個名詞 改善 誰都可以從事改善 國際勞工組織 Internat

3、ionalLabourOrganization 的一位改善課長曾經說過 工作改善其中九成 只要有常識就可以做到 問題是因為對于已往的工作方法已經習慣成自然 由于習焉不察 以致 心不在焉 而視若無睹 因而看不出何處應該加以改善 不要以為 改善是專家的事 與我毫不相關 而不積極從事改善 改善是每一個人應該做的 份內 的事 對改善的看法 以 現狀必定有改善的地方 的眼光去觀察改善的目的在使工作更 輕松 良好 迅速 低廉 不要想 一步登天 要一步一步地改善 只要目前的工作稍有改善 就有所獲了 絕對要摒棄 小小的改善又有什么用 的觀念 小小的巧思 可能就是改善的開始 這就要日常對工作關心 時時想改善 才

4、會觸發改善的靈感 本身的工作 自己是一等一的專家 下棋 一定要懂得 原則 才算有了改善的利器 改善起始于 這樣做妥當嗎 的問題意識 哪些是改善的事項呢 選擇改善對象著手 例如 1 容易疲勞2 危險而容易受傷3 作業環境4 不良5 布置不善6 作業令人生錯誤 7 失敗多8 修正太多9 費事費時10 需要熟練11 工治具不好12 副料的消耗過多 工作細分 所有工作應養成 再加以細分 的習慣 形成 動作研究的觀念 MotionMind 即 以分析的 效率化的方法去觀察 考量動作 例如 伸手去拿一個加工件 的動作 如果以 動作研究觀念 的眼光來看 就會發現 放加工件的地方如何 在左邊還是右邊 离手是近

5、或遠 伸手的距离是多少 等 至少可以發現三個問題 加工件的放置法如何 散開放呢 還是放在一個容器內呢 容器是哪一種容器 拿加工件時需不需要用眼睛看 拿加工件時 機器是停止嗎 還是繼續在加工 只要以 動作研究觀念 的眼光去觀察 一個動作至少可細分成三個小動作 而每一個小動作又分成數項細小動作 動素 每一個動素都可能有好幾個可以改善的地方 改善時 改善由常識性的改善 發展為 原則 的改善 所謂 改善的原則 就是工業工程 IndustrialEngineering 的改善 現場改善的原則與基本技術 1 最好的改善技術就是 排除 2 正與反 推不動時不妨拉拉看 3 現場改善是 是結合與分割 的運用4

6、改善順序 所得的改善成果5 四S 是現場改善的基本6 5W1H 為何手法 的進攻方式7 應用 動作研究 來發現最佳方法8 改善提案源源不斷的 備忘祿 1最好的改善技術是 排除 最好的改善就是放棄目前所用的手段 放棄手段 就要舍棄該項目的 一 為什么這樣做 在現場 如果你問作業員 你為什么做這項作業 回答很可能是 我也不知道 我們本來就是這樣做的 如果仔細調查這种情況 往往會發現 加工和處理方法雖然已經改變 然而現在已經不必要的動作 因為長久以來的習性使然 仍然繼續沿用而無法加以排除 也就是說 改善的線索在于 為什么這樣做 的問題意識 二 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改善 是以更好的方法來達成相同的目的

7、我們要改善的對象是動作或作業 或制程的 手段 手段 是為了達成目的所想出來的一种方法 而完成同一种目的的方法不計其數 正因為有不同的途徑 所以才有了改善的余地 若只有唯一的途徑 那么就沒有任何改善的可能了 而要想出更好的方法 必須回到 為什么這樣做 的原點 將的目的予以明确化 才能找到改遙善的方法 從達成同一目的的諸多手段中 挑選一個比目前更好的方法 三 能否排除 將改善對象的動作 作業 制程的良好方法更進一步 可考慮將需要這項改善的目的予以排除 加工鑄件的工厂 通常鑄件的 毛邊 制程處后 才予以切削加工 如果能改善模具的精密度 使 毛邊 不再產生 則這項麻煩的制程就可以排除了 改善的手段 是

8、為了達成目的而想出來的方法 如果目的已經達成 手段當然就成為不必要的了 這种消滅 改善手段 的改善方法 就是 排除 是諸多改善技術中 最好的原則 目的 最終 手段 手段 目的 2次 目的 1次 手段 一部分能否排除此目的 能否排除此目的 圖 目的与手段 的系列關系及手段排除的思考步驟 有無手段的改善 能否排除此手段 2 正与反 推不動時不仿拉拉看 如果目前使用的方法不盡理想 不妨改用完全相反的方法 有時會有意外的效果 一 倒轉的构想東方人的鋸子 是拉向里面時會切割 而西方人的鋸子 卻是推向外面時會的 兩者都是以鋸木為目的 但构想卻完全相反 這可能是基于民族性 習性 体格的差別而來 哪一种更合理

9、 很難斷定 不過在工厂的改善方面 這种倒轉的构想 往往能夠將已往的方法顯著地改善過來 一家汽車厂 大反 更低更長 的汽車設計常識 而以 更高更短 的設計贏得了 市場占有率 還有一些積体電路厂 不考慮設厂于溫度高的熱帶地區 而設厂于空气調節費用更低的寒冷地區 因為暖氣費用比冷氣費用低廉得多 這些都是這種 倒轉的構想 所產生的結果 二 將卡車裝貨地點降低如何我們要改變過去根深蒂固的想法 工廠的地面必須是平坦的 將卡車停車的裝卸貨地點降低 使其高度與卡車貨台高度相同 而卡車出入通道改用斜坡方式 則裝卸作業將會省時省力 三 牙醫師的治療椅以前的牙醫師是讓病患者坐在固定的椅上 而牙醫師則彎腰駝背治療病患

10、 這種方法 不但使醫師姿勢不自然 容易疲勞 而且效率也不佳 近年來 牙醫師的治療椅已經改善為可調整式 醫師坐在椅子上 用按鈕來控製治療椅的升降 使病患的口腔來配合牙醫師的姿勢 這是與已往的方法正好相反的方式 也是逆向思維構想的產物 四 反向螺釘的效用普通的螺釘 順時針方向是上緊 但是有一些高速旋轉的機器 如果用這種螺釘上緊 則機器旋轉時易松動而脫落 因此 特殊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用反向上緊 反時針方向 的螺釘 3現場改善是 結合與 分割的交互運用 有時將不同機能與手段結合為一而達到改善目的 有時卻要將完整的加以分開而達到改善目的 結合與分割的交互運用 4 改善順序 所得的改善成果 將過去的順序或步

11、驟前後加以改變 很可能就獲得改善契機 改變順序的構想 加工制程及步驟 通常都定有一定的順序 而大多數人都毫不懷疑其合理性 事實上 這種固有的想法才是妨礙改善的死角 仔細勘查現行步驟或順序 制程或機器布置 往往會發現作業順序的先後 部份是不能更改的 而部份是可以加以改善 如果作業順序的關係是絕對的 則不適用 改變順序 相反 變更可以改變的作業順序的先後 會獲得相當好的改善成效 5 四S 是現場改善的基本 四S指 整理 整頓 清掃 清洁 很多人認為 將用具 零組件排列整齊 不顯得零亂就是 整理 整頓 這是表面上的整齊而已 重新認識 整理 整頓 清掃 清洁 整理 是將需要的與不需要的物品明確劃分 將

12、不需要的予妝以廢棄的意思 聽起來很簡單 事實上卻很難 因為需要或不需要很難加以區別 尤其說要 廢棄 更是舍不得 廠方往往會以 這些零件下使用 這些機器總有一天會用到的 等不切實際的理由 使閉置庫存料 閉置機器日益增多 影響了每天的生產 活動這些就變成了工廠的浪費 6 5W1H 為何手法 的進攻方式 6 5W1H 為何手法 的進攻方式 生產流程的改善技術 1 最少浪費的生產方式就是 平準化 生產2 定座方式與繞道方式 平準化之道3 U字型生產線 最適合流程式生產4 擔任多製程 能大幅提升生產效率5 只要動腦筋都可以變成 看板 方式6 濁流 變成 清流 的關鍵 專用生產線7 設備小型化 是彈性生產

13、的前提條件 8 順利的拿與放 是流程化的原點9 製程流動化 使生產過程容易順流10 再進一步使 工廠內外都流程化 11 由圓仔生產改善為無浪費的 一個一個順流 12 消滅浪費 必須斬草除根13 改善不賺錢製程的 製程分析 生產效率 動作的改善技術 1 少人化 是彈性生產的捷徑2 人員集中 是排除浪費及互助的手段3 防患機會損失于未然而造成的浪費4 以標準時間管理來消除機器之 閑置 5 高精度之 製各分配 能產生利潤6 以 提升作業員熟練度 因應技術革新 7 變化間距法 的多品種混合生產8 新小集團活動的展開可用 MODAPTS 法9 挖出隱藏的浪費 現場探查 10 用 減省製程 來發掘改善之點

14、11 對發現作業浪費有效的 觀測 12 自動化生產線需 用數据說話 改善 是一种解決問題的過程 為了能正确地了解及解決問題 首先必須匯集及分析資料 以确定問題的真象 沒有确實的資料 就去嘗試解決一個問題 這并不是科學或客觀的方法 現場督導人員的職責 現場督導人員常常不了解自己的正确職責 而常從事一些 救火 數人頭 以及為達成生產數量而不顧品質的工作 甚至在他們心目中沒有每日生產目標數量的想法 他們只有嘗試使產量愈多愈好的想法 此种現象的發生 是由于管理當局沒有解釋清楚如何去管理現場 沒有給予明确地說明督導人員所應扮演的角色及管理職責 督導工作的因果關系圖 立定挑戰 今天 許多現場的督導人員 僅是嘗試維持現狀的水准 終日苦干 大聲呼喝 東奔西跑 而沒有明确該如何追求進步的目標 立定挑戰的目標 是成功的督導人員的主要要素 督導人員必須對現在的流程有充分的認識 方能設定适當的挑戰目標 現場督導人員的假想管理功能 如前所述 管理人員的工作 在現場可分為兩項主要的功能 維持及改進 過度耗用資源已經產生了一些未曾意料到的弊端 沒有了改善的動力 不會激發大家的腦力潛能 以及尋找改善的方法 等到知道了改善的必要性時 競爭的机會卻早已從身邊消逝而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