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99833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考向预测本专题考试大纲: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考查较多,考查方式兼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所占分值较大,难度也相对较大,主要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等新史观进行分析评价本专题命题角度侧重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影响。高考命题从多角度考查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自由主义思想等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的理解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高考命题可以从整体史观角度考查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的积极影响;从革命史观角度考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2、和地区的掠夺;还可以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认识其影响。知识与技巧的梳理【知识框架】本专题分为以下两条主线:主线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伴随生产力发展及全球侵略扩张逐步形成发展的(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完成。(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主线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

3、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伴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1背景(1)四大因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是根本原因;“寻金热”是社会根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碍商路是直接原因;传播宗教是精神动力。(2)三个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4、地理知识的增加。2经过: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3影响(1)对欧洲: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对美洲、非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黑奴贸易给非洲带来灾难。(3)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4)对世界:人类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1殖民扩张(1)荷兰:组建东印度公司等大型商业公司,垄断贸易;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2)英国:采取殖民战争、海盗劫掠、黑奴贸易等掠夺方式;1

5、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2影响(1)对殖民国家: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2)对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3)对世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例题】(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解析】从题干“新发现”及图片中的罗盘和美洲的地图,可以判断出图片反映的是发现美洲新大陆,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而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罗马帝国395年分裂为东罗马

6、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当时罗盘针还没有发明,A项错误;智者运动宣告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与图片信息不符,C项错误;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不符合“新发现”和图片信息D项错误。【答案】B【解题技巧】仔细读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到有美洲地图和罗盘,根据图片可知是欧洲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可以得出正确选项,这与罗马帝国无关,与人文主义无关,还没有到英国海上霸权确立的时间。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前提和条件(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2)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3)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7、(4)市场:国内及海外市场的扩大。2成就(1)纺织机器: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2)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3)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富尔顿制成蒸汽轮船。3影响(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2)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3)城市化:改变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4)思想科技: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5)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2成就(1)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2)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

8、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3)石油化工: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3影响(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2)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3)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4)国际关系: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关系日趋复杂。【例题】(2017课标全国卷,33)下表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

9、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提升的幅度大于工人阶级收入提升的幅度,意味着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项正确;据以上分析可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没有同步增长,A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机器大生产,B项错误;此时英国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不能说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C项不正确。【答案】D【解题技巧】首先要

10、读懂表格,对比两项数据,一组国民总收入的变化,一组是工人购买力的数据变化,再根据选项对表格的解读,得出正确的选项。(45分钟)限时训练经典常规题1(2015福建文综,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解题思路】注意题干时间“17世纪上半叶”。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7世纪是荷兰贸易的黄金时代,通过侵占据点(如台湾等),控制东亚海上商路,故A项正确。英国打败法国是在18世纪中期,时间上不符,故

11、B项错误;西方的殖民扩张,促使中国实行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D项表述错误。【答案】A2(2014课标全国卷,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解题思路】本题中,西、葡两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大都位于大西洋沿岸,并没有比欧洲其他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故B项错误;当时西、葡两国相对于西欧其他国家而言,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因此“商业资本发达”和“金银需求量大”不符合史实,故C、D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时期的西、葡两

12、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的,故A项正确。【答案】A3(2015课标全国卷,33)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题思路】考查对表格的正确解读。根据所学知识知道,这一时期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英、美、德、法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是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

13、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B项;欧美国家正快速发展,可以排除A选项;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并没有缩小,欧美国家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其他国家,排除C项;世界经济结构也未发生重大变化,还主要是工业为主,并且从表中也得不出这个结论,D项错误。【答案】B4(2016课标全国卷,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解题思路】注意数据的时代性

14、特征,不要拘泥于数字本身。本题中美国南北部铁路轨距的不同数据,说明当时美国铁轨的不统一现状。为何一个国家的铁轨不统一标准?这和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现状相吻合。当时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没有形成成熟的统一市场,国家也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故A项正确。材料数据反映不出“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也未能反映出,故排除。【答案】A5(2017天津文综,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

15、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解题思路】分析题干材料可知,因火车比马车快太多,而各地时间却存在差异,给火车正常运行造成巨大困扰,因此,英国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使人们不能再依据当地日升日落的周期来生活,而要依据人工时间,这体现了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B项正确;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是材料说明的重点,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日常生活需要精确时间的必要性,C项错误;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D项。【答案】B高频易错题 6(2017河南洛阳高三检测)14世纪末,欧洲市场的利息率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