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知识管理的本质及其概念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4097618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知识管理的本质及其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精编》知识管理的本质及其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精编》知识管理的本质及其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精编》知识管理的本质及其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精编》知识管理的本质及其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知识管理的本质及其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知识管理的本质及其概念(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識管理的本質及概念 班級 資三A姓名 89156185學號 江武峰 大綱 知識本質的探討知識的分類知識管理的基礎 知識市場知識管理的目的知識管理的執行者 知識本質的探討 資料 data 資訊 information 和知識 knowledge 資料 或數據 資訊 知識定義及轉換解讀知識的觀點 資料 或數據 結構化的交易記錄例如 一份客訂書單上 需載明 客戶名稱 書名 定價 經辨人 日期 等 數據太多未必對決策有用 有時反而造成下決策時的困擾 良佳的決策取決於關鍵性的數據 而非巨量的數據 數據本身無法提供判斷和行動的依據 但是數據是 創造資訊 的原料 數據是對事件 審慎 客觀 的記錄 資訊 是

2、具有意義包括關聯性與目標的數據 其藉用情境 蒐集資料目的或卻了解的問題 進行分類 計算 更正與濃縮等方式 例如 單月內 某書目的訂量極高 某書類的需求上升 該書區門市是否有及時補書 出版社的反應時間 資訊的產生 並非是由數據被處理在先 爾後再賦予意義的 應是先決定要被賦予什麼樣的意義 再決定要如何處理數據 數據 資訊 5C 文字化 Contextualize 分類 Categorize 計算 Calculate 更正 Correct 濃縮 Condense 資訊 數據處理的過程和方法反映了使用者要賦予資訊什麼意義 而資訊的意義在於能否啟發接收者的看法 進而影響其判斷與行動 真正能使資訊產生價值

3、的則是人所擁有的知識 資訊 知識 4C Davenport 戴文坡 與Prusak在其WorkingKnowledge一書中認為 知識是由資訊經過以下轉換分析而成 如下 比較分析 Comparison 這個情況與以前所遇到的問題有何不同 例如 縱向比較該季各月 某暢銷書類的銷售成長 橫向比較每月該季 該暢銷書類的業績 資訊 知識 4C 影響分析 Consequences 這些資訊對最後的決定與實際的行動有何影響 例如 若觀察出該書種的暢銷原因 該如何發起相應的活動以刺激買氣 關聯性分析 Connections 資訊之間 彼此有何關聯 例如 可能某書區近期有暢銷書 該書同作者 同議題的書 可能帶

4、動各書區相關的買氣 資訊 知識 4C 交談分析 Conversation 別人對這些資訊的看法為何 例如 商品部 客人的意見 或門市本身的直覺與經驗 精品资料网 解讀知識的觀點 知識是的創造是在人與人之間進行的資訊累積 其存有一種特定的態度 觀點 或意圖 並且 知識關聯於策略與行動 知識是由 人 經過思考的活動後 加以記錄 彙整而整 而資訊化後的知識 如果可以適當地流通與分享 則有助於新知識的產生知識可以透過結構化的媒體進行傳遞例 書籍 文件 解讀知識的觀點 科技可以提升競爭優勢 但沒有公司能長期壟斷最新科技 因此無法長久維持優勢 而好點子也會很快就眾所周知 競爭對手很快地進行模仿 唯有具備豐

5、富的知識並進行管理 藉由提升品質 效率 顧客價值與激發創新 才能持續不絕地維持競爭優勢 知識導向 致力於利用知識創造價值的策略 可以長久提供企業競爭的相對優勢 對於組識而言 其知識的創造及運用 是其獨有的資產 是其他組織無法模仿的 不同於有形資產 無形資產的知識不但不會隨使用時間的增長而折舊 反之是隨著使用而增加其價值 舊的構想可以衍生出新的構想 人s 資訊工具 資訊 既有知識 新的知識 資料 4C 5C 結構化媒體 經驗 既有公式 直覺 無中生有 判斷 取捨 價值觀 信念 組識目標 需要人參與的部份 能力 行動 行動 解讀知識的觀點 能力為知識執行的具體實現 其呈現方式包括 決策與行動的品質

6、 處理複雜事物的經驗 迅速的情境判斷 濃縮後的專業直覺 新環境中自我進化的學習 以及價值觀 信念 承諾等都是知識的反映 知識比數據或資訊都要更接近行動 知識的評估應以其對行動所造成的影響為準 智者知曉的是有用的事物 並非以量取勝 希臘悲劇詩人Aeschylus 經驗 解讀知識的觀點 最大的好處在於 鑑往知來 必須是 客觀 有根據的 判斷 解讀知識的觀點 有別於數據與資訊 知識本身包含了判斷的成分 呼應第34頁 知識是一種流動性的綜合體 是活的系統 能與環境互動並藉以持續成長與變化 知識是可被容疑 不斷突破的科學思想 經驗法則 直覺與複雜性 有經驗的人能在新狀況中 迅速察覺熟悉的模式 並予以適當

7、反應 直覺不是虛幻的 這意味我們非常熟悉過程 唯有複雜 纖細 敏銳 的感應系統 才能記錄與規範複雜的事物 依賴沒有矛盾的單一數據 可能會令人自以為無所不知 由於無法察知這些數據的謬誤將導致行動的錯誤 直覺 濃縮的專業知識 價值觀與信念 野中郁次郎與竹內弘毅 有別於資訊 知識與 信念 以及 承諾 都有關係 價值觀迥異的人們 在同樣的情況中會觀察到不同的事情 並且會以自身的價值觀 來組織自己的知識 知識的分類 宣告式知識 declarativeknowledge 對某事物的了解 程序性知識 proceduralknowledge 對某事物的發生 執行過程的了解 取自 管理資訊系統 謝清佳 吳琮璠

8、智勝出版 2000年5月四版 知識的分類 依日本學者 野中郁次郎 竹內弘高 指出 提出者另有其人 認為知識可分為兩大類型 外顯的知識 explicitknowledge 內隱的知識 tacitknowledge 外顯的知識 explicitknowledge 得以使用正式的語言清晰表達的知識稱之 可以訴諸文字 客觀地傳授給別人的知識 內隱的知識 tacitknowledge 根植於個人經驗中 難以用正式語言表達的知識稱之無法輕易描述的判斷或直覺稱之 外顯 內隱知識的探討 外顯知識容易由電腦處理 以資料庫儲存 操作存取 以及用網路傳遞 內隱知識的 主觀 與 直覺 性質 卻很難以任何有系統或邏輯的

9、方式處理或傳輸內隱知識必須仰整人與人的接觸才能擴散 而利用資訊科技 我們可以更多元地加強這個層面 參考 經理人利用文件所獲得的知識只占三分之一 其他三分之二是從面對面的溝通和電話討論而來 外顯 內隱知識之間的互動關係 從內隱知識到內隱知識 稱之為 社會化 線上討論 群體會議 與客戶的互動 可以透過電腦網路來加速其過程從內隱知識到外顯知識 稱之為 外表化 此為知識創造的關鍵 可透過 比喻 模擬 和 模型 的使用 讓內隱知識有效地轉化為外顯知識 從外顯知識到外顯知識 稱之為 結合 從外顯知識到內隱知識 稱之為 內在化 知識管理的基礎 知識市場 湯瑪斯 戴文坡 ThomasH Davenport 在

10、 WorkingKnowledge 一書中指出 知識市場運作的六個基本力量分別是 買方 賣方 仲介者 價格 原則及市場失靈 知識市場 概述 知識 無形商品 的運作方式與較為實質的商品類似 具有真實的知識市場 組織中的個人因為需要知識以解決工作上的問題 就變成了 知識的買方 提供被需求的知識的人 稱為 知識的賣方 提供知識的人之所以願意這麼做 是相信如此做可以獲得好處買方及賣方的產生就形成了組織內部的 知識市場 既然有市場 就會產生 仲介者 的角色 為買賣雙方牽線 知識市場 概述 續上 許多知識管理計劃的失敗 就是忽略了市場的動能及人性 以為知識的交換不需要驅力 也不會有摩擦 人們會自動地分享知

11、識 不在乎報酬所有知識管理計劃的第一步 在於承認知識市場的存在 所有的市場體系都會受到社會與政治的現實面影響 並在這兩個層面當中運作 知識市場 買方 驅力 是 社會學 的問題 購買知識的動機是買方社會地位的提升 讓他們在工作上更加出色 阻力組識文化認為無法獨立解決問題是無能或脆弱的象微過度強調 集體表現 的組識文化 知識市場 賣方 驅力 是 政治學 的問題 組識需利用政治智慧 確保知識分享的好處高於知識的囤積 阻力有潛力成為知識賣方的人不願意參與知識市場的活動 不鼓勵凸顯個人表現 的組識文化 知識市場 仲介者 誰做 組識的資訊中心藉由管理資訊的業務 有可能成為最佳的知識媒介者條件 了解組識的知

12、識性質及分佈 並且具有宏觀的角度仲介者本身不涉及買方或賣方的個別利益 更能 客觀 地了解公司各類知識的需求與資源以傳統生產力的概念來評估的話 其貢獻很可能會遭到忽略 圖書館員 為較為被動的比喻 事實上可能成為主動的 業者 知識市場 價格 組識內知識市場的賣方報酬是由組識支付 非買方 戴文坡指出 交易報酬 即價格 為 互惠 favor 聲譽 credit 及 利他主義 altruism 互惠 互利主義 知識賣方可能認為 願意分享知識的良好聲譽會令同儕對他有信心 當立場轉換時 也會對變成買方的他伸出援手 聲譽 聲譽雖然無形 卻能產生有形的利益 聲譽的價值端視組織的政治生態與文化結構而定 長期忠心的

13、服務再也不是鐵飯碗的保證 必須提昇其知識 技術與能力的聲譽 公司應有正式管道 追蹤和獎勵知識的分享 這樣的合作就更有可能在未來為組織帶來實質的利益 利他主義 雖然願意分享知識的人 多少是受到本身對其專業的狂熱 以及利他主義的驅使 但光靠 善心 是不夠的 知識的利他主義是可以 也應該被激發的 實例 克萊斯勒為背景相似 以及興趣相投的工程師成立了 科技俱樂部 期望能激發互信的合作關係 並進而形成利他主義的企業文化 價格制度的原則與實現 缺乏 信任 的知識計劃 注定都是要失敗的 組識必須肯定賣方的功勞 培養出足夠的信任度 來建立有效率的知識市場有四點要注意制度化 信任必須具體可見 組織成員必須親自體

14、驗知識分享的好處 看到別人因分享知識而獲得肯定 而非光是 使命宣言 MissionStatement 範圍 信任必須全面 不得存在有不信任和不願分享知識的員工 價格制度的原則與實現 續上 起點 信任必須從高層開始 管理階層必須以身作則 樹立典範信任必須親自接觸 由於人是社會的動物 信任必須產生於面對面的接觸 買方若僅從知識庫中下載所需資訊 並不會感受到具有必須回饋提供者的義務 但如果同樣的資訊是透過電話或會議 或親自拜訪中取得 情形便有不同知識管理若僅靠資訊科技是無法發揮作用的 信任才是組織知識分享的必要條件 也是組織知識市場最核心的原則 實現 實踐團體之前 非正式網路 優點 成員會不斷的彼此

15、溝通 能隨時掌握第一手的資料 職場對話往往是知識網路的成員在自我補充最新資料 這樣的非正式網路是強而有力的 雖不夠完備 但可能是最好的知識市場指標缺點 無法提供全面性由於未經正式記錄 不一定能立刻取得所需的資料 搜尋過程可能會很緩慢 也不見得可靠 實現 實踐團體 業務 興趣或目標相近的人組織而成 用此溝通管道 使彼此的互動關係更加緊密 經理人應視其為公司的資產 並加以保存 經理人不可低估談話的價值 註 非正式網路 實踐團體 職位與教育程度均為知識市場的訊號指示 知識市場的病徵 市場失靈 有下列四個原因壟斷 心態人為的不足 難以取得或組識過度精簡 人才流失交易障礙 政策 階級科技不足 發展有效率

16、的知識市場 運用資訊科技 知識地圖 溝通管道催化手段日本公司設立談話室舉辨 知識博覽會 論壇 討論區 等知識市集 要給組識成員足夠的時間採購知識創作與定義知識市場的價值 知識市場的周邊效益 提升職場士氣認同 被認同 積極心態 強化公司凝聚力強化成員對組織目標的信念與瞭解豐富知識庫藏興盛的知識市場會不斷試驗和精煉組織所蘊含的知識 參考書目 知識管理 戴文坡 普賽克著 胡瑋珊譯 中國生產力 資訊管理 理論與實務 謝清佳 吳琮璠著 智勝出版 2000年5月四版 知識管理與創新 尤克強著 天下文化 管理資訊系統 第二版 宋鎧等著 華泰出版 知識管理的目的 為了達成組識目標 創造利潤 而對知識的產生 傳播與運用加以管理的程序與機制 該機制用以提升組識知識分享與交流的能力 以便利用知識採取行動 建立企業的核心能力 知識管理的執行者 資訊工作 主要指創造 處理資訊的工作資訊工作者 創造資訊 資訊的工作人員資訊工作者可分成 資料工作者 知識工作者 定義 資料工作者 使用 整理或分送資訊者 銷售人員 會計人員 祕書 定義 知識工作者 創造新資訊或新知識之工作者 科學家 工程師 作家 知識管理的執行者 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