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管理及其完善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4097539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管理及其完善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管理及其完善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精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管理及其完善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精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管理及其完善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精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管理及其完善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管理及其完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管理及其完善(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发展完善 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区别 探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运行机制 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 进而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 基本内容 首先分析经济体制同经济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然后分析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实践中的矛盾 最后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讨论 重点与难点 重点1 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区别和联系 2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难点1 分析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运行特征及矛盾2 把握中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方向 第一节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 一 经济体制同经济制度的区别与联系二 影响经济体制的主要

2、因素 一 经济体制同经济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1 经济制度所谓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 反映着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 在生产关系诸要素中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核心与基础 它决定着某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2 经济体制所谓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 它主要包括一定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结构 经济决策权力结构 经济利益和动力结构 经济管理和调控体系等基本要素 是由这些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组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层次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的有机整体 3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区别第一 二者在社会

3、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第二 二者在经济运动中的稳定程度不同 第三 二者在阶级和制度属性上不同 4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联系第一 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体制由于不具有独立的社会属性 它只有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结合 才表现出该社会经济制度的特征 如果没有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便失去了附着点 其作用发挥便失去了依据 第二 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反之 则相反 二 影响经济体制的主要因素 经济体制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范畴 它的确立 发展及转换 受制于各种因素的集合 它们对经济体制的影响可能是

4、直接的 也可能是间接的 可能是长期的 持续性的 也可能是短暂的 一次性的 可能是积极性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 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1 经济因素对经济体制的影响 经济因素主要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性质 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 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对经济体制具有内在的决定性影响 2 政治因素对经济体制的影响 政治因素主要指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 如国家制度 政党制度 民主制度等 和法律制度等因素 其作为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从外部对经济体制施加影响 3 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体制的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 这里只对与经

5、济体制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因素和文化因素加以分析 社会结构包括阶级结构 人口结构 城乡结构 家庭结构等要素 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 科学的发达程度 公民的文化素质现代意识或观念的发育程度等 第二节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实践中的矛盾 一 传统体制的形成与特征二 传统体制与实践的矛盾 一 传统体制的形成与特征 1 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2 中央集权体制的特征第一 在所有制结构上 其构成基本上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形式 否定和排斥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的存在 第二 在经济决策权上 实行过度的 中央集权 即经济权策权集中于国家 第三 在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上 实行行政式计划配置 这种行政

6、式计划配置主要采取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的管理手段 即带有法律强制性地指挥调拔和分配社会经济资源 完全排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四 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 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激励的动力机制主要依靠政治动员 政治制裁和精神鼓励 并未真正体现按劳分配所要求的劳动贡献与劳动报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第五 在经济组织结构上 存在着封闭式的 大而全 小而全 的状况 一方面是中央高度集权管理 另一方面是各个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 形成 条块分割 城乡分割 的局面 总之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以国家权力为资源配置中心 政府成为占有和分配社会资源的绝对主体为根本特征的 二 传统体制与实践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第一 一大二公 的

7、所有制结构与生产力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二 政府权力的过分集中与政企关系危机的矛盾 第三 经济组织结构上的条块分割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第四 社会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与经济失衡的矛盾 第五 平均主义的分配倾向与劳动效率损失的矛盾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同模式二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同模式 根据各个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 大致出现了六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第一种 军事共产主义供给制模式第二种 传统的集中计划经济模式 亦称 斯大林模式 第三种 竞争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 亦称 兰格模式 第四种 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亦称 南斯拉夫模式 或 自治社会主义制度

8、 第五种 含有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 亦称 布鲁斯模式 或 分权模式 第六种 计划性市场经济模式 亦称 锡克模式 该模式是由前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学家奥塔 锡克总结提出的第七种 科尔内改革的理想模式是有控制的市场协调模式 这实际上是从另一角度表达了锡克模式的基本构想 二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 开始的探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主要是在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来的 其实 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认识与实践的探索 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就开始了 认识上的探索如1956 1957年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不要市场的讨论 1958年 1959年关于价格形成机制的讨论等都涉及到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市场机制问题

9、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认识过程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阶段 第二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 这一对社会主义市场问题认识的理论与传统观念相比 在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其中最主要的突破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三 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阶段 1987年10月 中共十三大报告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面貌进行了新的概括和说明 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机制 强调必须把计

10、划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过去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直接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范围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并从总体上提出了新的运行机制应是 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 的机制 第四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阶段 十三大以后 我国经济出现高速增长 但同时也出现经济过热的宏观失控现象 加上1989年国内的和国外势力对我国进行制裁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问题 为了实现经济与政治稳定 开始了治理整顿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行政调整 直接计划调节作用有所加强 对市场调节作用的认识有所降低 第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阶段 三年的治理整顿已见效 经济改

11、革必须继续推向前进 是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的探索 还是重返计划经济轨道 人们在认识出现了纷争 改革实践要求人们必须做出新回答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邓小平1992年初在南巡时发表了一系列谈话 对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问题作了新的历史概括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思路第一 构筑市场的微观基础 要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使企业由过去行政附属物变成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的真正主体 这是构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第二 建立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是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条件 第三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

12、快政府职能转换 第四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秩序和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 为使市场有效运行 必须以法律形式规范市场规律使市场行为有序化 规范化和制度化 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与公正 参考文献 1 奚广庆主编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第1版 2 曹阳著 历史的选择 市场经济发展史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9月第1版 课后练习 基本概念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形式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 思考题1 经济体制同经济制度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2 传统经济体制与实践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有哪些具体模式 各有什么特征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思路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