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2 腊八粥 教案设计(4篇)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34097448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2 腊八粥 教案设计(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2 腊八粥 教案设计(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2 腊八粥 教案设计(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2 腊八粥 教案设计(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2 腊八粥 教案设计(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2 腊八粥 教案设计(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2 腊八粥 教案设计(4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4篇教学设计腊八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2.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3.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4.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2,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

2、确文体1.播放微视频,引出小说背景。2.板书课题,读准课题。二、字词教学,了解环境1.出示字词,读准字词,引导学生从词语内容和形式上发现规律。2.情境朗读,了解环境。三、梳理情节,初识形象1.快速默读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儿想吃腊八粥却吃不到,他是怎么办的?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小说情节。3.根据板书,串联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内容。4.小结: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刚才,我们读了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梳理出的情节就是小说的情节。5.交流: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四、品读语言,丰盈形象1.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的变化。2.品读短句。(1)齐读,思考:本句中哪个字最精

3、彩?(2)对比朗读,从“那”字,你感受到什么?(3)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知八儿形象。(4)有感情地朗读。(5)小结:一个“那”字,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刚才,我们抓住了八儿的语言,品读“那”这个关键词,揣摩了八儿的心理,从而让八儿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更加丰满。3.品读长句(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填一填:八儿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变化?写一写:你又读到一个怎样的八儿,并想想理由(填在磁卡上,一张磁卡写一个词)。一定要填在磁卡上。温馨提示:四人小组,一人主持,其他三人一人汇报一处。(3)小组汇报。(4)小结:刚才,我们读了八儿这处长

4、的语言,从分粥的变化中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丰盈。(5)串读三次分粥的句子,读出变化。4.小结:刚才我们品读了八儿的语言,关注了关键词句,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八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沈从文不愧为语言大师,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时,每个词语,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语言形式展现人物不同的形象。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环境中的情节,品读八儿的语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八儿心里隐藏的语言和那锅不断叹气的粥,这又藏着什么奥秘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揭秘。第二课时【导入】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内容评论1.谈话导入。2.

5、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什么事?【讲授】二、品读课文评论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明确任务:课文是如何写八儿嘴馋的?3.读文探究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八儿特点的句子,作批注。2)小组交流4.集体汇报1)描写动作的句子。2)描写语言的句子。3)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5.小结: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画。表现了一家的其乐融融。【活动】三、指导朗读评论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作业】四、作业评论1有感情地

6、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课题 腊八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甜腻”等1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导入板块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

7、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指名学生谈谈对腊八粥的印象。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4.齐读课题。新课教学板块二 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l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l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腊 粥 腻 咽 匙 搅 稠 嘟 肿 熬 褐 缸 脏(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匙”的读音。钥匙

8、(shi)汤匙(ch)“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腊八粥 甜腻 搅和 可靠 猜想 肿胀 粉碎 外套 染缸 解释(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3.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示例:生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生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生3: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时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生:对

9、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进行概括。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板块三 深入文本,层层剖析1.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3.细读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

10、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4.学生交流。(1)“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2)抓住重点词句,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想象粥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时的感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沸腾的粥是什么样子的,从“叹气”一词体会运用拟人的写法的好处,感受腊八粥的美味。5.指导朗读,指名学生读。6.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导入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复习回顾。(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腊八粥,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

11、什么内容吗?(2)回顾第1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诱人的?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自然段,那么第219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等粥、喝粥。(板书:等粥、喝粥)课件出示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等粥”的?盼粥想粥猜粥看粥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析八儿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体会八儿的心情。(板书课题:腊八粥)新课教学板块二 精读感悟,品析形象过渡:美味的腊八粥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都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的人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1.盼粥。(1)默读第28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画出

12、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汇报。“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

13、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3)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粥一旦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2.想粥。(1)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体会八儿的馋嘴、可爱)课件出示“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是呀!孥孥说得对。”“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

14、和妈妈对他的宠爱。(4)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3.猜粥。(1)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2)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画下来。(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极了)4.看粥。

15、(1)教师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时,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此时的心理?(板书:惊异)(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课件出示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3)找出关键词和第13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4)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板块三 感悟表达,拓展阅读1.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八儿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吗?(板书:喝粥)课件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