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金融创新方向与趋势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4097228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金融创新方向与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编》金融创新方向与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编》金融创新方向与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编》金融创新方向与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编》金融创新方向与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金融创新方向与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金融创新方向与趋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创新方向和中资银行产品创新策略1西方金融创新的特征和趋势无论从上述的西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阶段演变的时间层次,还是按照金融产品组合一体化和复合程度发展的内容层次,都可看到西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清晰脉络和发展趋势,并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1)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总是与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跟它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相适应的。每一时期的金融都是主要针对那时期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制约因素而作出的创新,有什么样的环境,然后就有什么样的创新。(2)与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西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有几个趋势是明显的:一是金融交易的工程化(衍生交易化),二是资产证券化,三

2、是银证保产品组合化。在这一演变过程中,金融产品组合一体化和复合程度都日益提高,在个性化、客户化程度上也逐渐加强。事实上,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曾一针见血、人木三分地指出,在金融空前发达的今天,金融创新无非通过两种方法,一种是资产证券化,而另一种,则是金融衍生品。格林斯潘的看法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前文的分析。2中资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方向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金融业在组织制度、管理制度、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和工具、金融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业务仍然是中国金融服务业和业务主体,中间业务收入在中资银行全部营业收入的占比极低。从金融产

3、品创新的时间层次上,目前,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还停留在西方商业银行60一70年代的阶段,还无法实现向其80一90年代创新阶段的推进。从金融产品创新的内容层次上,目前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还主要停留在基础产品的创新上,还无法实现向衍生产品创新和组合产品创新的层次推进。即使是基础产品创新,也仅停留在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业务上。在银证保组合创新方面,受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约,仅停留在银行与证券、保险的简单松散的业务合作方面。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与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把握我们目前所处的金融环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方向。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金融市场化的

4、特征日益明显。市场化不断深入前景下各种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日益频繁和剧烈。无论是企业、居民还是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增加,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外部需求和内在动力。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管制的日益放松,也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金融监管观念在逐渐转变,监管理念正逐渐由“法无规定则不可为”向“法无禁止皆可为”转变。新的商业银行法的颁布,为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留下了空间。法律修改的一小步,可能成为了推动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一大步”。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与实施为商业银行进人这一以前的敏感区域扫除了障碍。中国衍生产品交易市场预计将有快速增长。最近时间以

5、来中外资银行在这一方面的运作也可见竞争加剧的端倪。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建行和工行已经对其的房地产信贷证券化方案进行了设计并提交给央行,对房地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政策也在反复研究之中。同时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的房贷已经初具规模。对这一业务的试点估计在不远的将来。从银行所处的宏观经济、金融和法律、政策环境来看,中国银行业目前所处的阶段,跟西方金融业在80年代的阶段特征有着极强的相似性,而且部分地带有西方银行业所处的90年代的特点,透过西方银行业80年代以来金融产品创新的历程,我们可很清晰地看到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前景,隐隐嗅到中国银行业大规模金融创新前夜的气息。结合中国银行业所处

6、的环境,对金融创新的时间层次分析,清晰表明衍生金融产品创新和资产证券化无疑将成为中国银行业下一阶段金融产品创新的重点方向。对金融创新的内容层次分析也表明,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将告别简单意义上的浅层次的基础金融产品创新,而衍生金融产品创新和组合产品创新将成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方向和趋势所在。因此,今后几年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向和趋势:(1)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2)银行产品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进一步融合的资产证券化创新;(3)银行与证券、保险的进一步融合,业务产品进一步相互渗透和组合,并最终走向混业经营。其中,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应该成为我们近阶段的产品创新重点,而资产证券化和银证保

7、组合创新等应成为继金融衍生晶创新之后的另一个产品创新重点。3中国银行业的产品创新策略中国银行业用了20年不到的时间,完成了西方银行业需要化5060年才能完成的商业化改革进程。而中国加入WTO更使这一进程大大加快,金融当局也日益清楚地意识到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挑战,必将逐渐改变目前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控制过严的状况,实际上这一改变已经在进行之中。考虑到这一事实,可以预见中国的金融市场化进程将不断加快。中国银行业必须作好相应准备,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金融产品创新。(1)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从产品创新,到服务创新,再到管理创新是一个由浅到深、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样地,金融产品创新,从基础金融

8、产品创新、到衍生金融产品创新,再到组合金融产品创新,也是一个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决定了中国银行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层次推进战略。当前,国内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的重点还主要停留在基础业务层。然而随着金融制度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变化,中资银行必须及时适应环境的变化调整产品创新的重点方向。(2)加强基础产品创新,并作好第二、第三层次金融产品创新的知识、经验和人员准备。目前阶段应充分重视基础性产品的创新,特别是加强中间业务的开拓,增加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对客户的价值。从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实际来看,我国银行业应在以下领域尽快取得突破和发展:中间业务;消费信贷;国际金融业务;投

9、资银行业务。在进一步加强基础产品创新的同时,商业银行必须把创新的重点及时转移到第二、三层次即金融衍生产品和组合产品的创新上来,把衍生业务和组合产品发展作为防范风险和利润来源的新增长点。对于这两层次的产品创新,宜采用追随西方国家银行业的做法,实行模仿战略。(3)资产证券化将是继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之后商业银行另一个产品创新重点。资产证券化对于改善银行资金流动性,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两点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两个更加重要的问题。目前银行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时机已经日趋成熟。中资银行应作好相应的准备,加强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设计。(4)组合产品创新的战略准备和层次推进。从事物

10、发展的规律来看,先通过合作积累经验,逐步发展到时机成熟,从基础业务创新,最终水到渠成地进入组合业务创新的经营,这种方式对中国金融业的成长较为有利,可以说这是一种过渡模式。首先,在目前政府的监管水平和资本市场仍不完善的情况下,它可以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其次,它可以为将来中国组建“金融超市”进而实现全面的业务一体化经营积累经验。这一模式的实现可分三步走:各金融机构相对独立运作,在组织结构上没有联系,相互之间只有形式松散的业务组合协议,如交叉销售协议等,或建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的实质性战略联盟,在较低层次上实现组合业务创新;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经营银行业务创新直接控股,直接

11、对金融业务打包销售或以股份的方式进行业务渗透和扩张;最终实现业务一体化的创新模式,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将其作为通向综合經营的桥梁。(5)依托银行电子化建设,利用电子化平台加速金融创新步伐。中资银行利用电子化平台以加速金融创新步伐,亟需在3个方面取得突破:业务流程中的信息化建设;办公系统的电子化建设;网络银行建设。电子化建设特别是网络金融的构建和发展已成为金融业能否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并成为金融产品创新的重中之重。金融与信息化的结合将继续更改金融业现存的价值链,从而带来金融产品组合、创新与效率的革命。由于中国银行业受控制过严从而导致各银行产品的同质性极强,而电子化则可以有效提高银行产品的专业化程度和技术含量,提高创新仿效的难度,拉长了创新阶段与模仿阶段的时间间隔,从而更大程度上维持金融创新的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