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0周测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97078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0周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0周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0周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0周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0周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0周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0周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0周测试题四川省宜宾市一中15级2016-2017学年上期第十周生物试题姓名:_班级:_考号:_成绩:_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类C. 一块稻田中的全部稗草 D.一片草原中的全部细菌( )2右图为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种群增长的“J”型

2、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3下图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B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C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D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 )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趋光性森林害虫,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捕,定时计数B调查昆虫卵和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C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D调查乔

3、木类的马尾松,小样方最好划分为1m2左右( )5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共生、竞争 B竞争、共生 C寄生、竞争 D共生、寄生(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C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所有边上的菌体( )7下图是甲、乙两个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2时两种群个体数量达到K

4、值 Bt3开始甲种群出现环境阻力Ct4开始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Dt5时乙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8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最终是达到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9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10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竹林的

5、竹子长势不整齐,有高株、矮株,说明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外来物种加入某森林后形成一个新种群,可能会造成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降低C研究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进行D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替代的过程,就叫演替( )11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B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12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突破K值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种群密度不能

6、反映出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13右图显示某池溏内a、b、c、d四种绿藻在不同水深的分布情况。其中最能适应弱光环境的绿藻是Aa BbCc Dd( )14某同学在对一块5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 m2,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A15 000 B16 250 C17 500 D70 000( )1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7、A该区域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提高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失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6请根据调查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宜调查 草本植物,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和 ,其中 (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2)某同学想调查该山地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调查方法),由于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较难再次被捕捉,因此用该方法计算所得的种群数量会比实际值偏 。(3)在

8、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用 的方法。17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完善下列探究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实验材料:酵母菌、洁净的试管、滴管、高压灭菌过的5%葡萄糖溶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必需材料和仪器。(实验时间为一周)(1)提出问题:酵母菌种群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2)作出假设:_。(3)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加入5%葡萄糖溶液10mL,接种少量的酵母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七天。每天取样,用血球计数板测定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数据。(4)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如右曲线。(5)结果分析:该试管中酵母种群的K值约是_个,从第

9、6天后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其原因有:_。(6)问题探讨:每天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数目,每天取样的时间应该_。在整个七天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_。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_(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A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B 盖玻片盖放在计数室上C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18之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2)若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

10、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该山区优势度指标最高的树种是_。若此山区不受人为干扰,若干年后,上述四种植物中,优势度指标最高的是_。(3)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_。判断的依据是_。(4)若调查该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需采用方法_。四川省宜宾市一中15级2016-2017学年上期第十周生物答题卷班级:_ 姓名:_ 学号:_ 成绩:_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16(1) (2) (3) 17(2) (5) (6) 18(1) (2) (3) (4) 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CDDAABDB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BBBCDCD16(1)双子叶 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2)标志重捕法 高(3)逐个计数17(2)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S”型变化曲线 (5)108; 营养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多(6)相同; 取样前将试管摇匀; BCA18(1)次生演替(2)赤杨; 栎树(3)没有进化; 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4)取样器取样法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