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3单元作文-善于思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94757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3单元作文-善于思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作文-善于思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作文-善于思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作文-善于思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作文-善于思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3单元作文-善于思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3单元作文-善于思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善于思辨”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病文与典型材料,探究运用辩证分析的有效方法。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表达自己的思想。3情感目标通过实例分析,习作练笔能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二、教学重点病文的修改,材料的领悟。三、教学难点辩证分析法的灵活运用。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前置学习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 思辨能力首先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例如,能区分鸡蛋和鸭蛋,这不能算有思辨能力,因为仅凭经验观察就能够区分鸡蛋和鸭蛋;但是,若要搞清楚鸡和蛋谁先谁后这

2、个问题,只靠经验观察是不够的,必须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才行。在日常思维中,对于鸡和蛋谁先谁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以下三个层面的分析:第一,如果我们在经验的层面上进行辨析,这个问题就简单了。就某一个鸡蛋所孵化出的小鸡而言,当然是先有蛋,后有鸡;就这只小鸡长大后所生的蛋而言,当然是先有鸡,后有蛋。如果在这个经验的层面上,仍然有人质问:你说先有蛋后有鸡,那鸡蛋又是从何而来?这显然是在玩弄混淆概念的把戏,因为孵化出鸡的那只蛋,与由孵化出的鸡所生的那只蛋,两者辈分不同。第二,如果我们从追根问底这个根本的层面上进行分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不恰当的问题。凭什么说它是一个不恰当的问题呢?因为提出这

3、一问题,并准备对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做进一步质询的人,他必须假定蛋是由鸡生的和鸡是由蛋孵的这两件事实。可是,根据生物进化的常识,无论是鸡还是蛋,都是从非鸡非蛋的其他物种遗传、变异而来,如同人是由类人猿演变而来的一样。也就是说,在根源这个意义上,鸡和蛋谁先谁后这个问题必须依靠两个不真实的假设才能提出来,所以说它是一个不恰当的问题。第三,如果我们从逻辑思维这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通常是指称恶性循环这种思维错误的代名词。什么是恶性循环?比如,有这样一段议论: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却试图去了解别人,那是不会成功的。因为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不可能了解别人的。可是,话又说回来,要了解自己也确实

4、困难,因为不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又怎么能做到自我了解呢?可见,了解别人是了解自我的一面镜子。这段议论就是恶性循环,前一半说了解自我是了解别人的前提;后一半又说了解别人是了解自我的前提,这让人听了就会产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惑。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同一个问题展开有条理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首先要把思考的层面区分开,因为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同一个问题所做出的分析,得出的认识或结论常常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比如鸡和蛋谁先谁后的问题,在经验的层面上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它是一个容易解决和不大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在理论或者科学的层面上,它变成了一个不恰当的问题;在逻辑的层面上,它不再是个问题,而是一个指称恶

5、性循环这种思维错误的代名词。其次,要注意在同一个层面上分析问题的条理性。这是分析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分析要讲究层次和条理。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说理。说理就是对所做出的分析进行解释和论证,比如,为什么说它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不恰当的问题?为什么说它不再是一个问题?解释和论证要明白、有力,比如,概念的使用、语言的表达要清楚、准确,理由的陈述、结论的导出要明白、有力。简要地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就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如果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能做到条理清楚,说理明白,我们就说他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可分为思考能力和表述能力两部份。 思辨能力,

6、很大取决于天赋。但是通过后天的练习尤其是思考的深度是可以通过正确掌握思维逻辑和学习相关知识技能而提高的。 单纯的表达难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心理因素,就是缺乏自信,说话怕出丑,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评价。第二个原因是说话时思维不能集中和连贯,导致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建议的练习方法是准备好发言稿后对着镜子说。逐渐摆脱稿子达到即兴就一个问题表述自己的看法。不少口若悬河的演说者,实际上都是这样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际锻炼成熟的。 关于思维的能力,建议认真学习思维逻辑后,主动用逻辑的方法随时考察自己的观点是否严密,同时是否符合你所要处理问题的环境和需要。后者则取决于你社会的阅历了。一、普遍联系地看问题法

7、国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说:“最细微的运动都影响着整个自然界;整个的大海因一块石头而发生变化。”令人惊奇的是中国的庄子也说过类似的话:“飓风起于萍末。”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联系的普遍性包含两重意义: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是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就像一个人,一方面与他人、世界有着种种联系,生活就像一张网,人仿佛就像网上的一个网结,与其他网结联系着;另一方面,人个体的各个部分,眼、鼻、口、手、足、脑、心脏、胃等又

8、相互联系着,相互作用,眼见浊秽就翻胃,鼻嗅花香则悦心。能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这个道理的例子不胜枚举。世界普遍联系的辩证法如何指导我们的思维呢?第一,请你建立一个信念:不要轻易抛弃到手的观点和材料。两者之间总有联系,不是直接联系,就是间接联系。当你无法在观点与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建立联系时,请你不要轻易放弃观点和材料。因为不是联系不在,只是你没有找到“中介”。占有观点或材料后又轻易抛弃观点或材料,这是我们同学写文章构思阶段最容易犯的毛病。手上有了观点,有了材料,却又仅仅因为一下子联系不起来而轻易抛弃,另起炉灶。结果,他“阅尽人间春色”,炉灶造得足够一支军队使用,却就是没有煮出一锅饭来。或者

9、,就是花在造炉灶的时间远远多于做饭的时间,以55分钟计,他可能30分钟在起炉灶,25分钟在做饭,这样一点时间做出来的饭,怎么可能打开阅卷者的胃口呢?第二,你坚信第一条的信念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想办法找到联系的“中介”。“中介”可以分为客观“中介”和主观“中介”。所谓客观“中介”就是指联系两者之间的“中介”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中介”只需要我们去发现,而不是去创造。而主观“中介”就是只联系两者之间的“中介”,是我们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凭主观创造的。先说客观“中介”。要发现客观“中介”,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形态、材质、功用、相关(相似、相近等)个体、评价五方面

10、理解一个个体。譬如一台电脑,从形态上看,方形、立体;从材质上看,塑料、金属等;从功用上看,计算、编程等;从相关个体上看,打印机、电脑桌、显示屏等;从评价上看,方便、有缺点等。“电脑”要与其他一物建立联系,必然在这些方面。所以,我们拿到两个个体后,就只需从个体的这些方面去找就行了,展得越开,找到联系的可能就越大。再说主观“中介”。主观“中介”更为自由,更为有效。凡是你觉着难联系的,你就可以通过“假如”来联系,赋予一个条件,“不相干”的东西不就联系起来了吗?比如,你和庄子没有联系,那就设置一个条件:假如庄子就住在隔壁,抑或假如你是庄子的朋友惠子。这样,还有什么问题不好探讨的呢?再如:“面对大海”的

11、话题,与“老子骑青牛,出函谷,西渡流沙”的材料如何联系呢?是啊,一个是朝东面对大海,一个是向西走向沙漠,仿佛八竿子打不着。其实,只需附加一个条件:假如老子有朝一日面对大海,老子会怎样呢?他或许从此改变他的哲学思想,重写一部道德经。因为大海容纳污溪浊流的宽广的胸襟点化了老子,他觉得自己为了个体生命的愉悦而弃世,为世间有龌龊的不平事而出关,实在是一种悲观的人生,一种狭隘的人生。从此,老子策回牛首,回到人间,以大海般的胸襟包容人间一切。你看,这样一“假如”,这样一联系,思路不就拓展开了吗?如此思考问题,这天下还有什么文章写不出来呢?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

12、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入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还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里,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假如”“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入刻板和抽象艺术如何存在呢?”只需一个“假如”,联系生活和艺术,这文章便做下去了,

13、要再做下去也容易得很,只需继续联系以“感情”为中介,也就是说联系需要感情的东西即可。比如,假如没有感情存在,那我们还有美好的爱情吗?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个花园里美好的月夜还有吗?崔莺莺还会“待月西厢下,疑是玉人来”吗?张生还需要“拂墙花影动,迎风户半开”的月夜翻墙去幽会吗?“人约黄昏后”的诗没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连花儿也要为之动容的誓言没了想联系多少就联系多少。“假如”也是一个创新的思维角度。一作假设,思维的空间就打开了,下面这篇高考佳作就是站在“假如”的角度而写出新意的,不妨一读。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

14、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

15、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叹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

16、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中国古代“五行”说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思想,易经系辞上传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思想,就蕴涵着素朴的系统的思想。系统,是指由一定数量的具有确定特性的元素所组成的有机的整体。譬如一头大象,就是一个系统,由肉体与生命两部分组成(不是简单的相加,简单相加就不是系统),肉体又有躯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