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语文(十四)学生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089912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语文(十四)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语文(十四)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语文(十四)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语文(十四)学生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无所不至。宋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一些治经史之学的文人,十分轻视文章评点,甚至对它进行严厉批评。这种偏见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依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古代文章评点的主观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体系性等等。尽管如此,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尤其是日本,不仅刊刻了许多中国文章评点之作,而且日本人自己也从事

2、中国古文的评点,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评点家,如赖山阳、竹添光鸿等。文章评点能广泛流行,一是形式灵便活泼,文字要言不烦,见解新颖独到,给人启发;二是能指导写作,有助于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中写出合格甚至优秀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明清时期,形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文学批评风气,即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

3、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这样一来,就使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编制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目录,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这需要学界同人齐心协力,长期努力,才能最终完成。(摘编自余祖坤略谈古代文章评

4、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以来研究经史的文人对文章评点很不重视,对其严厉批评,这种偏见影响深远。B古代文章评点普遍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并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体系性等。C古代文章评点广泛流传的根本原因是能帮助读书人提高应对科举考试的写作能力。D编制出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目录,是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章评点的当务之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古代文章评点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并由此提出了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的主张。B文中运用日本刊刻并从事中国古代文章评点的事例,旨在证明中国古文评点对日本影响巨大。C文中阐述了古代文章评点存在

5、的多样方式,旨在强调开展文献调查应该注意的问题。D文本先指出古代文章评点的内涵,接着分析其流行的原因,最后提出开展文献调查的建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要研究古代文章评点的价值,就必须消除对它的各种偏见,并对其进行全面考察。B如果不能被读者所接受,古代文章评点就不可能会流传广泛并对一些外国文化产生影响。C只要不局限于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就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D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可见文章评点的流行能使文人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2、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

6、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

7、,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

8、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

9、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在西汉汉

10、文帝前,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后,则指笞、杖、徙、流、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C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D李斯被判腰折,跟他的次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次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3、 语言

11、文字综合选择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乐派要成为一派,首先就需要 ,明确自身特点。儒家音乐美学与道家音乐美学两大传统恰恰形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儒道互补”的基本架构,( ),便形成了儒、道、释的三维架构。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还形成了另一种三维架构,即官文化、士文化和民文化的三维架构,它们分别对应着以“乐通伦理”范导的官方音乐传统、倡导“声无哀乐”的士人音乐传统和走“俗声俗韵”路线的民间音乐传统。而这三维也不是 的,很多时候民间音乐也可以上升到士人音乐层面,文人也可以参与到民间音乐创作当中,这种例证在传统的戏曲音乐里面 。而今,在百年中西融合的基础上,中国乐派的出场获得了历史契机。这种历史机遇有

12、两个:一个是全球化的语境,另一个是生活的根基。在全球化的挑战中,留存与强化中国音乐的“文化身份” 。同时,要让音乐向大众生活回归,要在大众中通过教育普及中国音乐传统,使中国乐派的“民族身份”得以实现。这就需要人们把音乐当着一种审美生活方式。这才是中国“音乐生活美术”的真谛所在:音乐与生活不即不离。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3分)( )A追本溯源 泾渭分明 比比皆是 势在必行B寻根究底 黑白分明 俯拾即是 志在必得C寻根究底 泾渭分明 比比皆是 志在必得D追本溯源 黑白分明 俯拾即是 势在必行2.在下列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被整合了的佛家音乐美

13、学传统也会被中国化B被中国化了的佛家音乐美学传统也会被整合C由此再来整合被中国化了的佛家音乐美学传统D由此再来中国化被整合了的佛家音乐美学传统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要在大众中通过教育普及中国音乐传统,使中国乐派的“民族身份”被确立。B要通过教育在大众中普及中国音乐传统,使中国乐派的“民族身份”得以明确。C要在大众中通过教育普及中国音乐传统,使中国乐派的“民族身份”被建立。D要通过教育在大众中普及中国音乐传统,使中国乐派的“民族身份”得以实现。答案与解析【解析】一、1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A.原文说“宋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一些治经史之学的文人,

14、十分轻视文章评点”,而选项说“宋代以来研究经史的文人对文章评点很不重视”,扩大范围。B.原文“直到今天依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古代文章评点的主观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体系性等等”,很多人认为的并不能等于就是事实“普遍存在”。曲解文意。C.原文“文章评点能广泛流行,一是形式灵便活泼,文字要言不烦,见解新颖独到,给人启发;二是能指导写作,有助于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中写出合格甚至优秀的作品”并没有说第二个是根本原因,这是无中生有。2此题考查根据文意理解评价作者观点。“旨在证明中国古文评点对日本影响巨大”错,旨在证明“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3此题考

15、查理解文意,评价作者观点态度。作者说只局限于一个文献类型,“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但不等于就是“只要不局限于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就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只要,就”推断绝对,曲解文意。二、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文中画线句子是赵高对李斯说的话,根据上下文可知,句子的内容是赵高劝李斯同意胡亥即位。句中的“君侯”“君”都是指李斯,“高”指的是赵高,“臣”是赵高的自称,“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是说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是说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这两句中间应断开,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长有封侯”“世世称孤”都是赵高给李斯描绘的前景,意思是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故“即长有封侯”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2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