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科、眼耳鼻喉科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及预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075931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140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康复科、眼耳鼻喉科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及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中医康复科、眼耳鼻喉科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及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中医康复科、眼耳鼻喉科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及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中医康复科、眼耳鼻喉科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及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中医康复科、眼耳鼻喉科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及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康复科、眼耳鼻喉科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及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康复科、眼耳鼻喉科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及预案.doc(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康复护理常规一、康复科一般疾病护理规二、危重疾病护理常规三、脑梗死护理常规四、脑出血护理常规五、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六、颈椎病护理常规七、脊髓损伤护理常规八、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常规九、肩周炎护理常规十、面瘫护理常规十一、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常规十二、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十三、软组织及骨关节损伤康复护理十四、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十五、神经系统的康复训练十六、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第二章 中医护理常规一、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二、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三、高热护理常规四、中药中毒护理常规五、风温护理常规六、感冒护理常规七、肾衰护理常规八、汗证护理常规九、伤筋护理常规第三章 眼耳鼻喉科护理

2、常规一、眼部手术前护理常规二、眼部手术后护理常规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护理常规四、翼状胬肉护理常规五、鼻科病人护理常规六、慢性鼻窦炎护理常规七、咽喉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八、慢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九、声带息肉护理常规第四章 中医操作流程一、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法操作流程图二、水针法水针法操作流程图三、艾条灸艾条灸操作流程图四、拔罐法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五、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六、刮痧法刮痧法操作流程图七、熏洗法熏洗法操作流程图八、湿敷法湿敷法操作流程图九、涂药法涂药法操作流程图十、贴药法贴药法操作流程图第五章 常用仪器操作流程一、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二、复苏气囊器操作流程三、中心负压吸引

3、器操作流程四、电动吸痰器操作流程五、高频雾化吸入操作流程六、超声治疗仪操作流程七、肢体气压治疗仪操作流程第六章 中医康复科护理应急预案一、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二、住院患者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三、脑疝患者的应急预案四、癫痫持续状态病人应急抢救预案五、创伤性休克的应急抢救预案六、开放性骨折患者应急预案 七、晕针应急预案第一章 康复护理常规一、康复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2、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3、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客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

4、等。4、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5、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6、语言障碍病人,不安排在同一病室,以免影响互相间的信息交流及语言训练机会。7、重症病人,应安排在单间病室,以利于抢救治疗;患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应与非感染疾病的病人分室,以避免交叉感染。8、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二、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2、卧位与安全:根据病情酌性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约束带、压疮防治

5、垫等;并使用腕带。3、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和神志、瞳孔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4、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5、加强基础护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六洁,即”:头发、胡须、指(趾)甲短,口腔、头发、皮肤、手足、会阴、肛门清洁。6、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7、保持大小便通畅,大便干燥便秘给予缓泻剂,必要时灌肠。有尿储留者,行诱导排尿无效后可行导尿术。8、心理护理: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9、根据病人情况,落实相关沟通、告知、陪护措施,并做

6、好相应护理记录。10、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三、.脑梗死护理常规【概念】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 【临床特点】 急性起病,可有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医疗目标】最大限度争取神经细胞存活,缩小梗塞面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护理目标】1.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患者和家属掌握语言、瘫痪肢体的康复锻炼。 【护理问题】 1.躯体移动障碍 与神经肌肉受损有关。 2.语言沟通障碍 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失语、面瘫等有关。 【专科评估】 1.言语是否清楚,能否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2.主观上对疾病的反应是焦虑、悲观,还是平静。 3

7、.日常活动是否受限。 【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 1.1 心理护理 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卧位 平卧位,以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 1.3 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1.4 饮食 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瘫痪肢体的护理 2.1 避免患肢受压,勿对患肢进行冷敷和热敷,以防冻伤和烫伤。 2.2 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以防静脉血栓的发生。 2.3 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施以相应的康复锻炼,减少后遗症。 3.3.病情观察 3.1 观察血压的变化:血压过高或过低都要通知大夫,给予相应处理。 3.2 观

8、察病情的变化:语言、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活动、肢体功能等有无变化。 【健康教育】 1. 环境 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清新的环境,保证患者的身心能得到充分的休养。 2.饮食指导 2.1 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2 戒烟酒。 3.日常活动 3.1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2 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其自我照顾能力。 4.心理指导: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 5.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 5.1 教会家属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 5.2 提醒病人避免诱发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进行复查。 【危重期的观察及处理】 1.观察 1.1 注意

9、生命体征及睡孔、意识的变化。 1.2 观察有无中枢性的高热。 1.3 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和呃逆。 1.4 注意高颅压,防止脑疝。 2.处理 2.1 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 2.2 头置冰袋,降低脑代谢,保护脑细胞。 2.3 持续低流量吸氧。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将头偏向一侧。 2.5 有上消化道出血者应给予止血药和胃粘膜保护药,并注意血压的变化。 、2.6 留置尿管,注意尿量、尿色及性质的变化。 2.7 中枢性高热的病人可身下置冰毯、酒精擦浴物理降温。 2.8 按时快速输入脱水剂(20%的甘露醇),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四、脑出血护理常规【概念】指非外伤性脑实质的出血。约占全部

10、脑卒中的20%30% ,死亡率高,常见原因有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等。 【临床特点】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大多数在兴奋中或劳动中发病,数分钟或数小时达高峰,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血压多增高,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医疗目标】 1.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 2.积极抗水肿,降低颅内压,保存个体,维持生命。 3.及早康复治疗,降低致残率。 4.调整血压,改善循环,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 【护理目标】 1.积极抢救,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 2.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3.积极给予康复指导和训练,降低致残率

11、。 4.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实现高质量生活。 【护理问题】 1.排便异常、尿失禁或尿潴留 与意识障碍,中枢神经紊乱有关。 2.便秘 与意识障碍、中枢神经紊乱、活动减少、摄入纤维不足有关。 3.体温过高 与出血吸收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关。 5.躯体移动障碍 与偏瘫有关。 6.有脑疝的危险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专科评估】 1.意识障碍 病人意识是否清楚,能否回答问题,回答是否正确。判断力、计算力是否正常。 2.语言沟通障碍 与病人沟通有困难,失语、说话困难。能听懂不能表达。 3.偏瘫 影响活动,用肌力05级表示。 【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

12、 1.1 活动 为避免出血,加重或再出血,忌行走或头部剧烈运动,应卧床24周。有躁动现象,给予加床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给予镇静药,使其安静。 1.2 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去除对皮肤剌激的有害因素。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将发红部位的皮肤给予按摩,在骨隆凸处放棉垫或铺气垫床,避免使用易损伤皮肤的便器,防止压疮发生。意识障碍者做好口腔护理,有假牙应取下,防止窒息。 1.3 饮食 低盐低脂的食物。急性脑出血重症患者发病48小时内一般禁食,以静脉输液来维持营养、补克足量的热能。每日液体量为1500ml2000ml,48小时后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以混合奶或匀浆为主。鼻饲过程中注意温度和量。

13、有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待无咖啡色物质排出后再进食。 1.4 心理护理 对意识清楚的、意识好转的患者讲解疾病的转归、治疗,消除其紧张心理,使情绪稳定利于患者康复。 2.特殊护理 2.1 颅内高压护理 2.1.1 体位 颅内压增高者,床头抬高1530,伴昏迷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以利口腔内分泌物引流。 2.1.2 降温 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若体温高,给予头置冰袋、冰帽、冰毯等物理降温措施。体温在38.5以下尽量采用物理降温。 2.1.3 保护脑细胞 及时、准确、清楚地给予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常用20%甘露醇,同时观察药液有无渗出到皮下,避免发生组织坏死。为减少脑细胞损坏,及时吸氧,

14、氧流量 23L/分。 2.2 大、小便护理 2.2.1 对有尿潴留者,禁止膀脱区加压按压,防止血压升高,应给予留置尿管,做好尿道口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 2.2.2 尿失禁者,注意更换尿布、床单,防止尿液对皮肤剌激,发生压疮。 2.2.3 由于疾病影响、卧床时间过久、活动减少、饮食摄入减少、肠蠕动减慢,易发生粪便潴留。3天以上未大便应保留灌肠。 2.3瘫痪的护理 注重肢体摆放及功能锻炼。 2.3.1急性期 应将肢体摆放于正常功能位,避免因关节位置的错误而影响肢体的活动甚至出现并发症(如肩手综合征)。 2.3.2恢复期或稳定期 积极进行肢体及全身的功能锻炼,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和预防关节变形及肌肉孪缩。 3.病情观察 3.1 观察瞳孔大小,意识障碍有无加重,及脑疝的发生征象。 3.2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血压的变化。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应吸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健康指导】 1.环境 创造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环境,便于情绪稳定、 休息。减少探视、陪侍人员,避免声光剌激,保证休息。病情好转应尽量避免情绪激动。 2.饮食 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的食物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