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含反思及点评)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75623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含反思及点评)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含反思及点评)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含反思及点评)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含反思及点评)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含反思及点评)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含反思及点评)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含反思及点评)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题目记承天寺夜游所属学科初中语文学时安排1课时年级八年级上册所选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3.品味文中的内蕴深刻的语句,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本文通描述在一个空灵澄澈的月夜,作者与好友闲庭信步的情景,传达出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贬

2、官之作,多悲情,即闲游,诣也是落寞之举。教科书,教参均持此观点,一般教师教学时当然要落入窠臼之中。解脱自由的生活,精神上的变化反映到诗文上,即以儒家入世精神自励,关注民生而变为超旷放达。只言“自嘲,自慰,自叹”之闲,却无视“自得”之闲,似乎不能给生活在现代快节奏的学生以精神上的高层熏陶和启悟。真是怎一个“闲”字了得!故我在教学中完成文言文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想抓住“闲”字字作一探究,看能否讲出新意来!项目内容应对措施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阅读速度训练文白对译理解“亦”“闲”二字内蕴对比阅读激发兴趣教学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

3、整合。利用简易多媒体设备和投影设备教学。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1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1关于东坡其人其事其诗(板书:东坡)2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二、初读文本,初品其妙“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找出文中你深有感触的词句,细细品味其中的妙处。小组合作展示要求:1、小组全员朗诵品析的词句。2、小组代表分点向全班同学展

4、示妙处。3、其他小组补充或质疑。鉴赏要点:夜景人感二读文本,体会写景之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比较: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也。句意:庭院地面上的月光,像一汪水般澄澈透明,水中有纵横交错的藻、荇,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啊。景物之妙?写景之妙?(空灵澄澈比喻动静结合)三、深入文本,品词悟感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解衣欲睡,见户中月色,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于宋神宗元丰六年贬到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

5、心胸坦然,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一个品格清高超逸的人。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能做苏轼的知音吗?你能感受到苏轼在此次夜游时的心情吗?闲人?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这是一个虚衔,实际上是以罪人的身份被安置在黄州。闲:1.赋闲、清闲隐约的自嘲和伤感2.闲适、安闲自得乐观、豁达四、延伸阅读,体会东坡突围1贬官黄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贬官惠州:

6、“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贬官儋州:“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2“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3推荐余秋雨的东坡突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2学习活动索引设计(依据教学流程将学生学习活动依次填入下表)序号活动内容使用资源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1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简易多媒体课件交流引导2初读文本,初品其妙简易多媒体课件赏析

7、指导3深入文本,品词悟感简易多媒体课件讨论参与4延伸阅读,体会东坡突围简易多媒体课件阅读评价5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简易多媒体课件阅读激发3.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教师利用简易多媒体课件出示诗人代表性诗句学生交流诗句及对作者的初步印象初读文本教师利用字体的变化提示赏析写景词句学生诵读文句,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景物之妙,探讨手法之妙深入文本教师利用增减字词、字体凸显来提示鉴赏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经历及心绪延伸阅读教师利用字幕式引导学生进行诗句的回顾和记忆理解学生诵读并交流阅读体会拓展阅读教师利用简易多媒体出示精彩语段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诗人不同寻常的经历及心灵的提升突围记承天寺夜游考题设

8、计一、基础题: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字子瞻,号_,是_朝的_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2.填空: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

9、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7.“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8翻译下列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意思是_,成语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10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六、备注相关课件视频应事先去尝试播放,若不能顺利播放,应安装相应的播放软件。视频来源于百度搜索下载。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是

10、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苏轼坦荡、旷达、坚守人生的生活信条,让我们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一、把握景物特点,掌握写法。二、共赏佳句,体会心绪。三、延伸阅读,体悟心灵突围。上完课以后我觉得,本课的教学思路整体上效果不错,教学步骤清晰,教学环节齐全,教学安排科学,整个教学效果基本令人满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一、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因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

11、最好办法就是诵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二、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的关注点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教师要舍得舍弃。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0分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挖掘,来教学。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就选取了“夜”“景”“人”“感”来作为鉴赏点,抓住“亦”“闲”两个字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此知识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苏轼复杂的思想感

12、情的理解。三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不可小觑。本课尝试了多媒体课件的妙用,通过画面色彩来营造氛围,通过字体的对比来加以凸显,通过字幕来展示诗人的经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课堂效果非常好。虽然本课的教学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几个地方自己觉得没把握好,觉得挺遗憾的。一、由于不清楚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如“闲人”的理解等较有深度的问题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解决。二、课堂教学过程虽说有板有眼,但缺少创新。其实可以结合介绍苏轼的视频来加以提升。三、教学过程中只考虑中上层学生,缺少对学困生的指导。“学然后知不足”,同样,“教然后知不足”。上完了这节课,我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3、我觉得自己进步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记承天寺夜游评课授课教师杨丽颖课程名称记承天寺夜游学科初中语文班级八(1)上课时间2016年11月5日上午第三节评课教师章海华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故事导入。教师出示课题,引发质疑: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其实就是一肚子的抱负.一肚子的凌云壮志,一肚子的济世之才.引发了对苏轼其人其文其经历的好奇,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二、初读课文:学生根据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对几个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进行了指导强调。如月色入户的户字,解释为门,延伸:足不出户,门当户对,外户不闭等.三、研读课文:杨老师重点围绕“品评文章,寻找美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

14、研读,从“庭下积水空明”赏析体会文中景物特(空灵透明点及写作手法(比喻动中有静)。学生通过文白互译、深入地来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通过亦字的探讨,了解张怀民与苏轼的同样境遇中倔强的性格和豁达的处世观,及二人的知己之谊.通过对:闲:字的讨论,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四、拓展延伸:教师出示苏轼经典诗句,概括苏轼遭遇及奇绝的一生,深入体会苏轼超脱释怀的情绪。五、布置作业:阅读林语堂的及余秋雨的技术应用该教师技术应用策略较好的环节:PPT教学贯穿整堂课,苏堤图片等画面与文字相配,显得形象、生动,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也不错。题中的“闲”字,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显得特别灵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重点字词能用红色加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