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系统建设方案.pdf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074834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工地”系统建设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智慧工地”系统建设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智慧工地”系统建设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智慧工地”系统建设方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智慧工地”系统建设方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工地”系统建设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工地”系统建设方案.pdf(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南部新城智慧工地 解 决 方 案 南京臻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7 年 5 月 I 目 录 第一章建设思路 4 1 建设背景 4 2 建设需求 4 2 1 现场监测监控管理 4 2 2 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 5 2 3 设备管理 5 2 4 物资管理 5 2 5 施工现场管理 5 3 设计思路 6 3 1 采用 B S 模块化架构设计 6 3 2 以元数据管理为核心 6 3 3 支持不同用户类型和不同角色 6 3 4 提供灵活的数据接口 6 第二章总体规划与设计 7 1 建设目标 7 1 1 实现资源整合 7 1 2 提供应用支撑 7 1 3 完善管理服务 7 1

2、 4 辅助领导决策 7 2 建设原则 7 2 1 安全性 7 2 2 灵活性和扩展性 8 2 3 可靠性 8 2 4 开放性 8 2 5 集成性和实用性 8 2 6 可维护性和易用性 8 3 技术特点 8 3 1 打造信息服务平台 8 3 2 统一的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 9 3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传输终端 9 3 4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思想 9 3 5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与非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 9 3 6 基于元数据统一管理信息平台 9 4 体系结构设计 9 5 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10 第三章建设内容 11 1 现场监测监控系统子平台 12 1 1 概述 12 1 2 网络架构 12 1

3、 3 功能结构 12 2 工地人员管理系统子平台 14 2 1 概述 14 II 2 2 网络架构 15 2 3 功能结构 15 2 4 系统功能 15 3 工程物资管理系统子平台 17 3 1 物资定位 17 3 2 电子围栏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 3 物资信息管理 17 3 4 视频联动 17 4 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子平台 17 4 1 机械设备信息管理 18 4 2 设备实时监测管理 18 4 3 特种设备管理 18 4 4 设备巡检及维保 18 5 施工现场管理系统子平台 18 5 1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19 5 2 工程进度跟踪管理 19 5 3 综合统计图表 19 6 大屏显示系统子

4、平台 19 6 1 概述 19 6 2 系统架构 20 6 3 系统特点 20 6 4 系统组成 22 6 5 系统功能 22 7 工作协同子平台 25 7 1 机构管理 26 7 2 用户权限管理 26 7 3 日志管理 26 7 4 资源申请 27 7 5 通知公告 27 7 6 数据共享 27 7 7 会议管理 27 第四章系统集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1 施工指导思想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2 施工管理措施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施工准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1 施工管理制度建立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2 施工技术准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3 施工现场

5、准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4 施工队伍准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5 施工材料进场准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6 施工使用设备准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 实施步骤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 系统集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III 5 实施计划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 1 项目工作小组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 2 项目进度计划表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 技术服务体系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 1 服务组织体系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 2 服务管理体系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 3 持续改进提升服务质量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 4 服务承诺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 5 服务方式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 6 服务标准 错误 未

6、定义书签 6 7 服务内容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 第一章建设思路 1 建设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 各种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 面对建设工地面积 大 人员多 设备物资分散 管理作业流程琐碎的特点 采用传统的人工巡视 手工纸介质记录的工作方式 已无法满足大型项目管控的要求 利用信息化手段 实现监管模式的创新 解决建设工程中出现的 监管力度不强 监管手段落后 等难题 成为项目建设管理方的必然选择 智慧工地 系统的建设 将计算机技术与物联网应用相结合 通过RFID 数据采集技术 ZigBee 无线网络技术以及视频监控等手段 实现对现场施工人 员 设备 物资的实时定位 有效获取人员 机械设备 物资位

7、置信息 时间信 息 轨迹信息等 及时发现遗漏异常行为 实现自动化监管设施联合动作 提高 应急响应速度和事件的处置速度 形成人管 技管 物管 联管 安管五管合一 的立体化管控格局 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智能化管理 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管 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同时 通过与建筑信息模型 BIM 系统的整合 实现项目 资源信息与基础空间数据的结合 构造一个信息共享 集成的 综合的工地管理 和决策支持平台 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基于 智慧工地 系统平台 工程建设管理层可以随时随地掌握项目的进展 情况 监控现场的施工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及时整 改隐患 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现

8、象 促进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管理 2 建设需求 智慧工地 系统的建设 着力解决当前工地现场管理的突出问题 围绕现 场人员 材料 设备等重要资源的管理 构建一个实时高效的远程智能监管平台 有效的将人员监控 位置定位 工作考勤 应急预案 物资管理等资源进行整合 通过现场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分析 为管理层进行人员调度 设备和物资监管以及 项目整体进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 1 现场监测监控管理 将监测监控系统与人员定位系统 通信联络系统进行总体设计 建设 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实现以下管理功能 1 实时显示各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 并可以图表等形式显示历史监测 数据 2 设置预警参数 并能实现声光预警 5 3 视频监

9、控应支持按摄像机编号 时间 事件等信息对监控图像进行 备份 查询和回放 应配备分站 传感器等监测监控设备备件 备用数量应能满足日常监测 监控需要 实现日常视频监控 2 2 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 基于 RFID 技术进行人员信息采集 信息卡应含有施工人员个人基本信 息 实现工地人员在工地的定位和轨迹跟踪 实现人员的日常考勤记录管理 掌握各个工地片区的人员统计数据 了解人员的分布情况 对人员进入危险区域进行预警 人员位置信息和视频监控信息联动 2 3 设备管理 可实时全程连续可视化跟踪施工过程 对特种设备进行及时精确定位 能够对设备基本信息和设备使用现状有清晰的掌控 2 4 物资管理 通过对重要物资

10、进行进出场定位与视频联动 掌握物资的流转去向 防 止物资丢失 确保物资安全性 为工地地磅称重系统加装传感器及摄像机 在材料车辆进出场称重时 对称重数据进行自动记录 拍照 数据挂钩及上传 自动形成材料进场 报表 通过物资材料各环节数据的实时反馈 进行统计分析和成本核算 为后续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 5 施工现场管理 质量安全巡检 针对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拍照记录 实时反映施工 进展情况 同时 需要针对各个问题进行跟踪和整改记录 确保整个管 理记录完整性和管理过程可追溯性 施工进度跟踪 结合BIM模型进度计划相关数据 智慧工地平台实时获 取模型数据 并根据模型导出对应工序进度计划 按照项目分工设

11、置确 定责任人 由责任人每日汇报进度情况 并反馈至BIM系统生成进度模 型 进而展示工程实时进度模型 内部任务的发布及通知传达 施工资源的申请及审批管理 根据以上需求 系统运行管理平台在运用现有的信息化 智能化应用以及成 6 熟的系统框架的基础上 集成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 采用联邦式 数据仓库和 中间件等方法来构建整个系统的应用 从工地各项具体业务的特点出发 针对信 息共享的需求 具体考虑系统的数据特点 研究数据集成 统计 管理的模式和 方法 同时平台提供资源共享 业务实时响应和决策分析等功能 并且深入考虑 各业务系统的安全性等要求 3 设计思路 3 1 采用 B S 模块化架构设计 系统整体

12、采用 B S 架构 客户端免安装 可利用 web直接登录 数据展现直 观 界面美观 并且各相关人员通过Internet可以随时查阅到权限范围内的数 据 同时系统提供手机 App客户端 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进行 查看 3 2 以元数据管理为核心 系统中的元数据是指 统计信息体系 包括部门配置 人员信息等一系列统 计目录 查询分类 分组标准 包括各施工片区 部门分类等 统计数据等 系统对上述元数据进行统一编码 描述 分类分域管理 系统可以动态扩展 和维护元数据 并以元数据为纽带 保持不同历史时期数据的内在联系 实现数 据的共享 为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技术 统计分析的应用和开展统计预测等

13、后续 应用奠定基础 3 3 支持不同用户类型和不同角色 系统的用户对象 公司领导 项目领导 项目各部门负责人 普通员工 系 统管理员等 3 4 提供灵活的数据接口 平台提供灵活的数据接口 确保系统的可拓展性 支持多种软件数据格式 7 第二章总体规划与设计 1 建设目标 以 互联网 行动计划为指引 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 充分利用传感网络 远程视频监控 地理信息系统 物联网 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依托移动和 固定宽带网络 打造了 智慧工地 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建筑工地施工的在线监 控 自动监督 远程监管 调度指挥 进一步提升建设工地监督管理水平 促进 建设工程科技创新 系统的建设以 两个平台 一个支

14、撑 N个应用 为原则 其中 两个平台 为以系统运行管理平台为主 以云计算平台为辅的应用平台 一个支撑 为以 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搭载智能传感技术作为整个工程的底层支撑 而 N个应用 则根据项目监管的实际需求 涵盖了多领域多层次的相关应用 1 1 实现资源整合 利用系统运行管理平台整合并改造内部现有的各项分系统 为工程建设管理 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同时建立共享交换长效机制 保持数据的实时性 科学性和 完整性 并为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提供管理服务 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避 免重复投资 科学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1 2 提供应用支撑 通过系统运行管理平台的建设 形成数据中心和服务中心 为智慧工地 资 源管理

15、管理协同和工地应急指挥等业务应用提供基础的应用支撑 1 3 完善管理服务 通过系统运行管理平台的建设 对人员定位 员工考勤 物资管理 环境监 测 视频监控等服务信息分类 满足施工现场各层次人员的服务需求 将各个相 关的信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发布 提供综合信息查询服务 1 4 辅助领导决策 通过系统运行管理平台的建设以及各部门现有信息整合的基础上 通过数据 挖掘为领导决策提供报表 图形等方式的数据分析和综合研判信息 辅助领导进 行决策 2 建设原则 2 1 安全性 系统包含一个完整的业务信息管理流程 涉及多个信息处理环节 系统严格 地限定各级使用者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 并具备良好的抵抗外部各种冲击

16、的能 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信息的安全 保密 完整 在系统设计上考虑整个系统的安全措施 使用业界成熟的技术和产品 采用 8 安全可靠的系统架构 利用完善的安全策略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2 2 灵活性和扩展性 本系统的数据源于施工现场各片区 分场传感器数据 监控摄像头及人员定 位便携终端等 因此本系统建设的原则之一是能够灵活地适应数据源的变化 另 外 基于用户或业务领域可能存在特殊的要求 本系统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采集 信息和对外提供信息 而随着系统使用者的需求 系统规模 时间的推移等发生变化 系统在建设 过程中充分考虑灵活组织与存储信息 以增强系统扩展能力 系统功能的增强 增加不会引起系统总体架构上的变动 2 3 可靠性 系统时时刻刻都在处理着大量的业务数据 特别是大量实时数据的传递非常 重要 任何时刻的系统设备故障都有可能带来重大损失 为了满足需求 本系统 具备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及很高的平均无故障率 保证故障发生时系统能 够提供有效的失效转移或快速恢复等性能 2 4 开放性 现有的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 业务系统等相互之间能够进行顺畅的 数据交换 并且提供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