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试题8.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074781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试题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试题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试题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试题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试题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试题8.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137=37)1.插人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来向 变弯折,装了水的桶底看起来变 ,都是由于光从 射向 时发生 的缘故。2.如图1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物质中传播的路线,请用箭头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由图可知:AB是 ,CD是 ,空气在 的 侧,入射角的大小是 ,折射角的大小是 。3.通过写字台上的玻璃板观察玻璃板下的文字,所看到的文字的位置往往比实际位置 (选填“高”或“略低”)一些,这是由于 。4.潜水员在水中看到空中飞鸟的高度比鸟的实际高度(竖直向上看情况除外)要 。5.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照相机的距离应该 ,

2、在胶片上成的是 、 的 像。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产生清晰的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调焦环,调节镜头到 的距离,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向 (填前或后)伸,离胶片 (填远或近)一些。6.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想用光屏看到一个缩小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的地方。想透过凸透镜看到一个正立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的地方。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25cm的地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

3、。(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 、 。8、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_移。 9、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近视、远视)眼,可以用_镜来矫正。10.一个物体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移动物体与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同样大小的清晰的像时,光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为 。11

4、.在防盗门上安装一只“猫眼”,屋内的人通过“猫眼”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根据你的判断这个“猫眼”相当于 镜。12. 把一滴水滴在玻璃上,然后透过水滴和玻璃看书上的字,发现字的大小变 了,在这一现象中水滴相当于 透镜,此时还是一个 镜。二、选择题(215=30)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13.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在凸透镜前2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14.放映幻灯时,要想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应该采

5、取的做法是 ( )A.换上大屏幕B.增大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C.减小屏幕到幻灯机的距离,同时增大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D.增大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1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叉鱼时,要把叉对准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才能叉中鱼 C.影子的形成 D.太阳灶16.在实像与虚像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A.虚像是人们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不能用光屏得到,也不能直接用眼看到B.人眼既能看到实像又能看到虚像,而屏幕上只能呈现实像,不能呈现虚像C.由于光的反射只能形成虚像,由光的折射只能形成实像 D.平面镜只能形成虚像,凸透镜只能形成实像17.

6、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才能成像18、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cm B.30cm C.20cm D.10cm19要使在距凸透镜2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在以下凸透镜中,应选用 ( ) Af30cm凸透镜 B.f20cm凸透镜Cf10cm凸透镜 D.f5cm凸透镜20.如图4是光通过三棱镜时的示

7、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2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水中时,当入射角增大时,则( )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反射角不变,折射角增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反射角不变,折射角增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2.在全班集体照相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23.放映幻灯片时,想要在屏幕上出现“F”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放法是图所示的( )24、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

8、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文望远镜能看见遥远的星体,是因为星体上的光线通过望远镜后所成的像比星体本身大得多 B.显微镜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两次放大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C.望远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25.在凸透镜及其应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是用凸透镜制成的B.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任何位置都能在透镜的另一侧通过透镜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C.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大于或等于暗箱的最大长度 D.放幻灯时,幻灯片总是倒插于幻灯机镜头的焦距之内26.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A

9、.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27(多选题)图18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三、综合题28(0.530=15)小华利用家里的放大镜、蜡烛、火柴、光屏(白纸板),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在实验前,他把凸透镜正

10、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在地面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测得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15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cm,这样测焦距的根据是_ 。 来源:学_科_ 网 (2)还需要添加的实验器材是:_ (3)实验时,小华先在桌面上画一条直线,并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_和_,再调整_和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其目的是 。(4)当烛焰离透镜35cm时,光屏应在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_范围内移动,在光屏上会呈现一个清晰的_、_的_像(5)当烛焰由距凸透镜35cm处移至30cm处,此时光屏在距透镜_cm处会接收到一个清晰的_、_的_像(6)当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

11、侧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在光屏上会呈现一个清晰的_、_的_像,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大于_cm(7)当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0 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_ (选填“会”或“不 会”)呈现烛焰的像,这时应该移去_,透过_向_观察,就能看到一个清晰的_、_的_像(8)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始终找不到像的原因: ; 29(14=4)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来源:Z。xx。k.Com在a、b、c、d、e这五个点中:把烛焰放在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烛焰放在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30.作图(1)(0.58+1=5)31.(2)如图9示,A是物体,A是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试画出凸透镜的大致位置。并找到两个焦点。32、(14=4)在上图14中观察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际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_,白纸板相当于眼球中的_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2)如果该示意图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为了使白纸板的像由模糊变得清晰,应该在凸透镜右侧“戴”上由_透镜制成的眼镜(3)为了保护视力,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