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34068895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材,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具体的方法。2.学会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达中心意思。3.围绕中心意思确定合适的材料,选择恰当的方法来写。【重点难点】:1.学生交流围绕中心意思选材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2.懂得详略得当,选材有所取舍,即要选择与中心意思关系紧密的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教师导入交流内容。导语:同学们,大家留意到课本第一段中的一个比喻句了吗?“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好像树木一样,它的根深,枝叶也就茂盛了。”老师还想加上几句:“一篇文章确定了

2、中心意思,就像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标,夜航有了航灯一样。”如果一篇文章我们读来读去都不知道它在讲些什么,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不是一篇好文章,因为它没有根。这个单元中的两篇文章的根是什么,枝干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2.学生结合课文,交流文章的中心意思以及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就夏天里的成长与盼展开讨论,再汇报交流。交流示例:生1: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话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后面的文字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课文中提到的事物特别多,有各种植物、动物,有山、水、地、铁轨、马路,还有人。因为涉及的方面很多,所以给我的感觉是好像所有事物在夏天里都在成长,这也很

3、好地体现了中心思想。生2:我觉得讨论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时,不能用选材是否详略得当来考虑,因为文章中涉及的方面很多,是从不同方面来体现中心意思的。生3:盼这篇文章生动地写了“盼”的心情、过程,其中有些细节写得非常生动,如大热天里试雨衣;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雨衣却未能如愿。前一件事写得简略,后一件事写得详细。它们都体现了“盼”,但我觉得后一件事写得更有趣、更曲折一些,也更能让人体会到蕾蕾盼穿雨衣的心情。生4:盼最后对穿上雨衣在街上走的经过写得很简略,却很活泼。我觉得这也算是详略得当吧,穿上了雨衣是“盼”的结果,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文章之所以没有花太多篇幅去写,是因为“盼”是一种心理状态,重点应

4、该是盼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刚才有同学说夏天里的成长不能用详略得当的标准去衡量,确实是这样,老师也要补充一点。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带有说理性的散文,盼是一篇小说,也可以说是记叙文。两篇文章的不同体裁决定了它们表现中心意思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夏天里的成长是从不同方面去展现中心思想,而盼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中心意思。(板书:不同方面不同事例围绕中心意思)3.结合其他已学课文,讨论如何围绕中心来写。过渡: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中心,只是有的中心很容易看出来,如有的课文标题就是中心意思,有的课文有明确的点明中心意思的段落。但是有的课文中心思想却没有那么明显,需要我们

5、去概括。现在我们就来挑选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穷人,大家再重新审视一下,找找课文的中心意思,说说课文又是怎样围绕着中心意思去写的。(1)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笔记,快速默读穷人一课。(2)说说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明确:本文没有明确的中心句。学生可以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3)思考:文章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明确:穷人一课中的人物

6、有桑娜、渔夫、西蒙、西蒙的两个孩子、桑娜的五个孩子,究竟谁是重要人物呢?想一想就可以知道是桑娜和渔夫。抓住重要人物分析一下,可知文章是通过描写渔夫和桑娜在家庭生活困苦的情况下经过思想斗争后,决定抚养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件事来体现出穷人的善良、无私的。对于反映渔民的悲惨生活,一方面作者通过对桑娜家的环境描写及桑娜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他们家境的贫困;另一方面就是西蒙的惨死,虽然笔墨不多,却也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穷人命运的悲惨。二、初试身手1.学习如何围绕中心选材。过渡:写文章好比做衣裳,有个选取材料的问题。如果选择上好的面料做衣裳,做出来的衣裳就美观、挺括;如果面料质地低劣,即使工艺高超,也制不出好服装

7、。所以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选材如何直接决定了作文的高低、成败。那么,选材的一般标准是什么呢?(出示课件)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呢?秘诀一:材料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够充分表达中心思想的,要多选。秘诀二:材料和中心思想有关系,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也要选,但要少选。秘诀三:材料和中心思想没有关系,应该坚决舍弃,不选。2.看课本“初试身手”板块第1小题,选择能表达中心意思的材料。(1)探讨题目“戏迷爷爷”。预设:引导学生先观察题目,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戏迷”。既然是对“戏”感兴趣,那就重点选与“戏”有关的材料;既然是“迷”,说明喜欢“戏”的程度很深,是入迷了,而不是一般的喜爱。围绕这

8、个词,再来选择材料。(2)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选择认为可以表达中心意思的材料,画“”。(3)与同桌核对答案,看观点是否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互相探讨一下,说说自己的理由。(4)全班交流答案,对观点不统一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合适的材料: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这确实不寻常,几十里的路是相当远的一段路程,如果不是一个真正的戏迷,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正是对戏的着迷与热爱,爷爷才会倡导组织业余戏班子,这件事要做成也不容易,可以看出爷爷的“迷”。)边炒菜边做戏曲里的动作,把菜炒煳了。(趣事一件,很有画面感;趣中可见爷爷对戏曲的痴迷。)到文化馆拜师学戏。(爷爷年

9、纪这么大了,还要去拜师学戏,这里面会有怎样的故事?材料很能吸引人,也能让人感受到爷爷对戏曲的喜爱。)一看到戏曲表演就占着电视。(爷爷像小孩一样,遇到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就霸占电视,很有意思,也说明爷爷是个戏迷。)交流不合适的材料:常给我们讲故事。(单从“讲故事”看不出爷爷喜欢戏曲,因为不爱戏的人也会给孩子讲故事。)干活时会哼上两句流行歌曲。(首先,流行歌曲不是戏曲;其次,这件事太平淡,这是一般人都会做的事,没有典型意义。)每天看书看到很晚。(看什么书?是关于戏曲的书吗?没有说清楚,也就不能体现“戏迷”二字。)3.看课本第2小题,从所给题目中选一两个,思考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1)抓

10、住关键词分析题目。(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注意变色的词语。)好斗的公鸡 都是淘气惹的祸 闲不住的奶奶忙碌的早晨 欢声笑语满校园 那些温暖的时光(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参考“初试身手”第1题的样式,试着在稿纸上写出简略的事例。(3)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选材,其他同学仔细听,有异议的话可以提出并讨论,重点关注:这样的选材有没有围绕中心意思。示例:忙碌的早晨我们一家人每天从闹钟一响开始,就争分夺秒地洗漱、吃早餐,准备出门。妈妈是最辛苦的,要更早起床,洗衣服、做早餐。(用“我们”一家早晨的活动来表明“忙碌”。)公交车司机早早上班,八点钟不到就跑了一个来回了。此时,公交车上的乘客越来越多,司机提醒大家

11、站稳扶好,看好自己的手机和钱包。(从交通、出行的情况表明“忙碌”。)邻居王爷爷在晨光熹微中牵着狗散步,十分惬意。(这个与主题不符,不是忙碌,而是“悠闲”。)菜市场上,叔叔阿姨们早就把菜码得整整齐齐,来早市买菜的人越来越多,新鲜的蔬菜准备好进入千家万户了。(菜市场的早晨是非常忙碌的,很有典型性。)医院的早晨,总是分外忙碌。七点多,挂号机前就排起了长队,导医台的护士早早开始了工作,医生们也正在开晨会,准备一天的工作。(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医院的早晨也很忙碌。)点评:这里选择的不是具体的事例,而是围绕着“忙碌”选择了各个不同的场所或职业的人的活动,从不同的方面去写了“忙碌”。家中、路上、菜市场中、医院

12、里,通过这几个有代表性的方面,表明在新的一天的开始,许多行业、许多人的生活节奏都是很快的,是忙碌的。(4)教师点拨围绕中心选材的技巧。教师: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教学反思】“交流平台”安排的是写作时围绕确定的中心展开交流。“初试身手”安排的让学生根据出示的题目选择表达中心的材料。“习作”安排的是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在这次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例如学生确定印象最深的汉字后,让学

13、生畅谈感受,为什么这个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观察想象,谈感受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语言表达的创造性,学生说的积极主动。2. 在学生写作时,重点帮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当他们思路阻塞时,帮他们疏通思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他们遣词造句方面多加引导,使他们的作文锦上添花。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课堂永远是生动的,只要用心,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自己今后在课堂教学方面会多多研究,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课堂精彩。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进行“交流平台”的教学活动时,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样的

14、评价,并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学过的课文进行交流,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所以,我鼓励学生大胆评价,积极营建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学生能真正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三、不足之处“习作”教学时由于课前没有调动好学生的兴趣,他们发言不够积极,使得本节课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同时,由于我想展示一堂常态的课,所以语言比较随意,追问不够有层次。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极大的兴趣,再加适合场景的音乐,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习作成为学生心情自由宣泄的平台。接着在教学中,我讲得很少,主要让学生发散思维,用课件展示

15、学生很熟悉的场景的图片,再让学生根据确定的汉字写一写印象深刻的原因,再结合汉字可以写一写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个字的,与这个字发生过什么故事,从而达到本次习作的目的。最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教案【教学目标】1.明白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2.懂得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把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3.能初步判断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4.能够根据具体的题目,打开思路,想到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教学重点】通过回顾所学课文,总结围绕中心意思表达的方法与作用。【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根据具体题目,想到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让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并结合课文进行交流。老师适时点拨、总结:我们写作文时,一是要围绕中心意思写;二是要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今天的交流中学到了什么。2初试身手教材“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相关内容的设计,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理念。“交流平台”的内容是对本单元两篇课文写作方法的总结;“初试身手”则是学生根据学到的写作方法,学习怎样围绕中心意思选材。教学时可紧扣教材,分两步走:一是给出题目,并给出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