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68881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叙永县永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0 组歌【预习指导】一、预习要求(一)初读课文,积累基础:1浏览课文,圈点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正音、释义。2 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纪伯伦。(二)再读课文,探究问题诗中“海浪”和“雨”各象征什么?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执拗( ) 憔悴( ) 馈赠( ) 长吁短叹( )璀璨( ) 酷肖( ) 镶嵌( ) 千山万壑( )2解释下列词语:海誓山盟:盛气凌人:3纪伯伦, (国家)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 等。本文选自 。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2、三、自学方法指导1诵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积累基础知识。2立足文本,揣摩“海浪”和“雨”的形象。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 1联系七年级学习的未选择的路秋天等,回顾现代诗中对意象、意境的把握。2在本单元前几篇文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象征手法和借物抒情。【课堂建议】一、教师教学预设1学情预设: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对“象征”手法已有所理解,读懂本文“海浪”“雨”的形象难度不大。但本文的两篇散文诗都是借物抒情的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此外,还应培养学生丰富且合理的想象能力。2建议课时:1课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2领会诗人的情感。难点:培养学生合理、

3、丰富的想象能力。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本文语言清丽,翻译时又安排了相当明显的韵脚,且换韵和交韵使得诗歌不显单调。长于诵读的教师可以进行诗歌朗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20分钟左右。环节二:问题探究1熟读课文,独立思考:诗中“海浪”和“雨”各象征什么?技巧突破:A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诵读。B立足文本,抓关键词句进行引导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海浪”是博爱者这一形象时可以设问:结合诗歌57节,说说海浪除了钟情于海岸,还钟情于海中哪些事物?由此可见诗人赋予“海浪”怎样的形象?2二人对学:(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

4、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请举例说说。(目的:引导学生想象要合理)(2)诗人借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技巧突破:A抛出问题,留时间给学生回归文本,捕获信息。B提醒学生立足文本进行解读。C链接纪伯伦的资料,知人论世。D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适时点拨。五、课堂微检测 (时间6-10分钟)(适合全部学生)在你认为理解正确的句子后面打上“”。(1)“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作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如海浪一样。( )(2)“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的拟人手法运用于无形的抽象事物之中,点明人的最终归宿。( )(3)“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前个分句是写下雨时的情形,后一分句是写雨过天晴,句中可能启示我们:不经风雨,无以见彩虹。( )(4)“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有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距离(空气)使“我”不能亲身在国土上为祖国效力。( )【拓展延伸】写作训练:在这两首诗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雨”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请你模仿这种写法一首散文诗。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