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68801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题语文考生须知: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2.答题内容一律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共8页,三大板块,22小题,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积累与运用(30分)1.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 月下飞天镜, 。(渡荆门送别)(2)白头吊古风霜里, 。(登岳阳楼)(3) ,亭亭净植。(爱莲说)(4) ,恨别鸟惊心。(春望)(5)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6) ,哀转久绝。(三峡)(7)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8)

2、,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9)阳春布德泽, 。(长歌行)(10)谁道人生无再少? !(浣溪沙)(11)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2) ,萧萧班马鸣。(送友人)2.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8分)“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拚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hn花可是他到底用篙 b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有改动)(1)根据选文中读音,在田字格

3、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2分)(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3)解释画线词语“仄歪”在文中的含义。(2分)(4)在文中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3.下列选项关于祥子三起三落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B. 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被曹先生抢了买车钱。C. 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D. 作品围绕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4.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因此,谁如果要

4、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A B C D5.综合性学习。(6分)某校初二3班决定组织本班学生于11月5日到安乐社区去帮助孤寡老人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如果你是班长,请设计一份简单明了的帮助方案,以便及时有效的组织同学进行帮助活动。(50字左右) 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6-10 题。(共12分)五猖会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

5、,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

6、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

7、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6.选文以“五猖会”为题有何作用?(2分)7.从选文看,作者心情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请填出。(4分)高兴( )( )( )( )8.结合语

8、境,说说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分)9.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2分)10.下列作品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社戏C.藤野先生 D.阿长与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1-13 题。(9分) 桥名谈往 茅以升万物皆有名。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题名时,受西方影响,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就可以了。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关系,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

9、。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化的丰富。先来谈谈单字命名的桥。较著名的有:苏州的“枫桥”,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西湖的“断桥”,明朝莫仲玙有断桥残雪词。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再来说说双字命名的桥。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如“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洨河上,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第二类是“纪事”,记载关于桥的故事

10、。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祎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第三类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第四类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第五类是“纪念”,多指名人故事,如“留衣桥”,在江西南城,清咸丰间有知府治郡有功,卸职时郡人饯行,留衣于此,遂改名留衣桥。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因此,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

11、余就无几了。为桥题名本来是好事,但有时也会因此而引起误会。比如唐代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就是一例。这到底是一座桥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呢?千年来不少人为这问题作了考证。杜牧的原诗是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用很少的字,表达出对扬州的繁华消逝、人去楼空之感。这首诗中,只有二十四桥这几个字指出往事的遗迹,因而这几个字就要能充分反映出昔日的繁华。如果这只是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它如何能体现全扬州的繁华呢?扬州的桥很多,而且从隋朝起,就分布在全城。因此,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定然不只是一座桥。正因为这个缘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才为这二十四桥,考订出它们

12、的名字,并且指出,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二十四桥逐渐减少,就出现一种传说,认为这仅仅是一座桥的专名。比较有力的说法,是引南宋姜夔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谓“仍在”“桥边”,似乎应当是指一座桥,否则如是很多桥,难道每座桥边都有红药吗?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也许只剩下一座了。11.请具体说说选文从哪些方面体现我国丰富的桥梁文化的?(3分)12.第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出三种。并简要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4分) 13.文末最后一句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阅读

13、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4-16 题。(6分)学贵质疑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

14、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