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题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1340657 上传时间:2017-06-0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题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类题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类题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类题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类题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类题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题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类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型1,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易混辨析,1.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典例】 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答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点拨】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

2、、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2.借古讽今(喻今)与用典抒情【典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注】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

3、(1188)春,隆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欲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放弃北伐,苟安江左。陈亮坚决反对。中流誓:这里引用的是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小儿破 贼:淝水之战时,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 看书毕,默然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运用“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的。,(2)词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答案:(1)词的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来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同时又借六朝往事委婉批判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完全是只求苟安的“门户私计”,戳穿了“南疆北界”的欺骗性。(2

4、)两个典故:祖逖中流击楫、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故事。作用:劝勉南宋当权者,希望他们坚定信念,利用有利形势,长驱千里,扫清河洛,尽收故土,表达了作者必胜的乐观信念。,【点拨】 借古讽今(喻今)主要指作者借助历史人物或事物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典抒情主要指作者在诗(词)句中引用古人古事或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来抒情。前者主要是指咏史诗的整体表现手法;后者主要是指具体诗句的表现手法,多是局部文字的,不一定是咏史诗才有的。,整体建模,答案:步骤一:明手法题干中已说明,此题省略。步骤二:释手法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步骤

5、三:谈作用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跟踪训练,1.(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解析:本题要求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用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说理等都是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李诗写的是诗人实实在在的经历,场景具体,景中含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自身落寞、愁苦之情

6、和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而徐诗则借吟咏三峡来说理,借议论来抒情,说明愁苦只在人心,无关乎猿啼。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2.(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

7、要分析。(5分),解析:两首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明显的不同在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写的就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虚写,写的是诗人出发之前想象之景。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3.(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

8、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解析:先找出词中描写暮春之景的词语或句子,如“香红渐渐稀”“花褪雨,絮沾泥”,然后分析写景句子的角度及其表达效果或作用。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注】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伶俜(png):流离失所。强移栖息一枝安:用庄子逍遥

9、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一、二两联是如何来写清秋之景的?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分析。(5分),解析:抓住“自语”与“谁看”可想到视听结合;由“角声”与两联的具体意境可想到以动衬静;由“角声悲自语”可想到拟人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应该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答案:视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组成一幅“清秋图”。以动衬静:以彻夜回荡的角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拟人:将角声当人写,角声在悲切地自言自语。,题型2,表现手法,易混辨析,1.衬托与对比【典例】

10、 试指出下面句子或诗中画线诗句所用的手法是衬托还是对比,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答案:衬托(反衬)对比衬托(正衬)衬托(反衬)对比衬托(反衬)【点拨】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的特点。二者的

11、区别主要是: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正确。,2.渲染、烘托与衬托【典例】 试指出下列诗歌所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1)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荑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2) 陌上桑(节选)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3)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答案:(1)衬

12、托(反衬)(2)烘托(侧面描写)(3)渲染和烘托【点拨】 (1)认真理解渲染、烘托与衬托的概念内涵。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后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

13、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真挚纯洁的深厚情谊。,衬托:见上表。(2)仔细辨析实战中的区别。烘托与衬托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只写一个(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听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作用。做题时可这样区别:看是否出现:烘托是只写一个事物,另一个事物(要暗写的事物)不出现;衬托是两个事物都要写,“主”事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看描写事物的数

14、量:烘托可以是以“多”写“一”,俗称“众星捧月”;衬托是以“一”写“一”,且是连续写的,俗称“烘云托月”。烘托与渲染烘托是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如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的手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整体建模,答案:步骤一:明手法以情相问,以景作答。步骤二:释手法将抽象之情化为形象之景,后句“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步骤三:谈作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

15、题。,跟踪训练,1.(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 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解析:回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注释说:“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由此不难得出答案。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