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堂实录2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63614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堂实录2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堂实录2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堂实录2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堂实录2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堂实录2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堂实录2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堂实录2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隆中对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了解“隆中对策”的核心,明确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方针及根据,并学习文章选材精当,详略分明的写作手法。2、学习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叙写议论的写法,领略诸葛亮的军事天才。教学设想1、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枯燥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动画。2、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教学准备本案例记录的是第二、三课时的授课内容。在正式授课前一星期,可布置学生课余阅读三国演义中一些描写诸葛亮的精彩片段,对诸葛亮的性格、才能、人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利用第一课时,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培养其较好的文言语感,并借助课下注释或一些古译今之类的工具

2、书,疏通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点击课件,屏幕上出现这样一幅画面:黄昏下的古城背景前,大江滚滚东去,一渔夫撑一扁舟划过。同时,在悠扬的古筝乐曲的烘托下,三国演义的开篇词缓缓出现)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老师带头,学生齐声诵读)师:一位退隐江湖的高人,或闲情垂钓,惯看秋月春风;或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开怀畅饮,笑谈古今往事。许多的人事已随滚滚江水飘然而逝,而那些杰出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却如同璀璨的明星长留于人们的心中。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隆中对中的诸葛亮。今天,我们也来笑谈一把隆中对。(点击画面,出现课题。)(画面切换

3、到刘关张 “ 三顾茅庐 ” 的图片,图片的前景制作成雪花漫天飞舞的动画效果)生:(倍感新鲜、交头接耳)呀!下雪了!师: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 “ 三顾茅庐 ” 大多数同学都听过、看过,谁来简单讲述一下这个故事?(一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故事大致讲述了一番)师:由于刘备的诚心拜访, “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 的诸葛亮为刘备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特点,对发展前景作出了天才的预见,这就是有名的 “ 隆中对策 ” ,后人也称它为 “ 隆中对 ” 。(点击画面,出现相关文字简介。)(再次点击鼠标,出现三国时期的战略形势示意图 , 展示出曹操、孙权、刘表、刘璋的势力范围。)师:我想请同学们来指出我们所居

4、住的城市大致在什么位置?谁来指指?(几个学生上来指点,但不是很准确。)师:(指着地图上的 “ 夏口 ” )汉朝末年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区叫 “ 夏口 ” ,属于荆州管辖,刘表是荆州牧,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长。我们孝感就在夏口的西北面。生:噢,原来隆中对里讲的很多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这啊!( “ 找位置 ” 的环节一下子从时间和空间上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学生啧啧连声,气氛渐渐活跃。)二、进入角色,积极探究(先布置学生齐读文章核心部分 -“隆中对策”,即文章第 4 自然段,教师纠正字音错误、停顿不当的毛病)师:读完了课文,接着我想请四位同学来扮演刘备的四位竞争对手曹操、孙权、刘表、刘璋,我们来进行一个

5、表演,谁来试试?(几个大胆的学生跃跃欲试,高高地举起了手。指定了四位同学后,再开始布置任务。)师:假设你们就是曹操、孙权、刘表、刘璋,请你们分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刘备的四位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说出来,记住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最好能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和神态来表现。大家先快速看课文,旁边的同学可以为这四位同学出谋划策。作战最有利的条件是 “ 人和 ” ,这四位同学可要好好利用啊!(学生开始通读课文,接着就开始小声交谈,渐渐声音大起来,甚至有人在指手画脚。几分钟后,大家示意已经准备好了。)师:好!下面我们先请 “ 曹操 ” 来表演!(底下有学生笑)生:我曹操拥兵百万,皇帝小儿还在我手里,我利用皇帝可以

6、号令各诸侯,没多久,我就要一统天下!师:注意神态!再来一遍!好不好?(“曹操”想了想,然后故作昂首挺胸状,拍拍胸脯,又表演了一番。)师:“曹操”表演得怎么样?生:他把曹操的不可一世、骄横的样子表现出来了。师:很好!下面请“孙权”来表演生:(语速较缓慢)我孙权在势力上虽然比不过曹操,但我们据有长江天险,从我父兄到我已经历三朝,而且我们地势险要,百姓归顺。敌人要想攻打我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师:“刘表”呢?生:唉,想我刘表身为荆州牧,却无法守住自己的地盘!惭愧呀惭愧!(另外一男生举手,老师示意他起来发言。)生:老师,我想把“刘表”的表演发挥一下!师:请!生:(装出一副黯然伤神的模样,捶胸摇头道)

7、想我刘表不就是刘备和诸葛亮菜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吗?唉!“谁知盘中餐,便宜刘备家”!(师生鼓掌,笑声四起)师:“刘璋”来表演一下!生:我刘璋真是一个昏君呀!我不仅生性懦弱,而且不知体恤百姓,我手下的人才都去投奔明主了!看来我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摇头叹息)(对于几位同学的表演,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师:从大家热烈的掌声可以看出几位同学的表演都很到位。可以看出,曹操、孙权势力强大,诸葛亮认为不可争,不可图,而二刘昏庸懦弱,所以占领荆州、益州就有极大的可能性。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刘表、刘璋就没有优势吗?(短暂的阅读之后,有几个同学举手)生:刘表的优势是身据交通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书上说

8、“ 荆州北据汉、沔 此用武之国 ” ;而刘璋的地盘是 “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师:不错!荆州身据要塞,兵家必争;益州物产丰饶,地势险固。那么,大家知道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刘备拿下荆州、益州呢?生:这样地势险要的交通要塞,物产富饶的宝地,谁不想占有呢?师:对,这样的要塞、宝地就有占领的必要。我们再次明确一下曹、孙、二刘的势力情况。(分别点击地图上“曹操”、“孙权”、“荆州”、“益州”等字样,依次出现对四人势力的概括。)师:对于这四个竞争对手,诸葛亮替刘备制定了什么样的斗争策略呢?生:要刘备不与曹操、孙权争锋,并且与孙权结为友好,先拿下荆州、益州。师:这是最终目标

9、吗?生:最终要打败曹操、孙权。师:然后呢?书上有没有说?生:(学生看书,有人说)成就霸业,兴复汉室。师:不错,这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最终目标。对那些少数民族部落又该怎么办呢?生: “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 。师:谁能完整地用书上的话来回答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斗争策略?生:(讨论后明确) “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 “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点击画面,出现诸葛亮制定的战略方针。再次点击画面,出现两个红色箭头,从荆、益两州向许昌运动,接着,红星闪动,出现 “ 霸业可成,汉

10、室可兴 ” 的字样。)(形象直观的运动线路让学生对诸葛亮的作战策略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师:诸葛亮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除了表现在他制定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政治方案上,还体现在他深知治国不光要考虑到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要体恤百姓、任用贤能。大家能不能在书中找到这样的内容?同桌之间互相帮助,在书中找找有关的句子。(大家齐心协力找到了答案:“贤能为之用”、“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师:诸葛亮的这一思想如果用孟子的一句名言来说,应该是哪句?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师:对,就是孟子强调的“人和”。刚才四位同学表演成功、同桌之间能很快找到答案,都是大家注重

11、了“人和”作用的结果。第三课时三、龙争凤斗,互动生趣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方针,领略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从上节课的讨论来看,诸葛亮是不是有惧强凌弱之嫌?生:有一点。师:能这么看吗?作者对诸葛亮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生:肯定。师:没错!那么,作者笔下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面我们进入“谈古论英雄”的环节。(点击鼠标,出现“谈古论英雄”的画面。明确要求:将男女生命名为“龙队”、“凤队”,每队每次可起来一名同学谈一条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分析,答得有道理者,可分别点击“龙队”、“凤队”字样,电脑将分别在两队下方出

12、现红旗,比比哪队红旗多,也就意味哪队对诸葛亮的分析更准确、更透彻。)( 学生讨论后,纷纷回答 )生: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对曹操、孙权和二刘的情况是了如指掌,他知道避实击虚,先拿下二刘,使自己的势力逐渐强大后,再考虑对付曹、孙二人。生:我觉得诸葛亮不是一个惧强凌弱的人,如果他是个“惧强”之人,他怎么会有成就霸业,兴复汉室的计划?他这是有头脑的表现。文章里不是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吗?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攻打曹操的。师:除了“隆中对策”这一部分,大家还可以看看其它段落。(短暂的阅读之后,又有学生举手。)生:我分析的是第一自然段。首先,我认为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

13、毅,说明他非常自信,试想一下,若没有真本事,他敢这么比吗?其次,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都认为是这样,可见不是瞎吹。生:我有点不明白,“时人莫之许也”,就是说当时世人都不赞同这种说法。我也看过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天才,那文章为什么还要写“时人莫之许也”?这不和崔州平、徐庶二人的说法自相矛盾吗?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诸葛亮是不是有些自命清高,有些狂妄呢?大家同意哪种看法?(学生开始争辩、讨论)生:时人,我想是当时社会上的普通人,普通人怎么能发现高人的真正面目,我想诸葛亮是个深藏不露的人,他不夸夸其谈,四处张扬,一般人自然不知。生:对!这说明他是一个沉稳的人、谦虚的人,要不徐庶怎么说诸葛亮

14、是一条“卧龙”呢?生:老师,我认为诸葛亮还是个美男子。(众人笑)“身长八尺”说明诸葛亮一定是个高大魁梧的人。生:文章结尾处刘备说 孤之得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这也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师:大家的思维非常活跃。有几个问题我要问问大家:文章为什么要写诸葛亮好为梁父吟?诸葛亮为什么要隐居田野?为什么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才出山?生:诸葛亮隐居田野,我想可能是由于他的性格决定的,前面大家不是讨论了吗?诸葛亮是一个不张扬的人,他深藏不露,我想他的官瘾也不大。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才出山,我认为是在考验刘备是否诚心诚意。至于他为什么好为梁父吟,我没想出来。师:其他同学有没

15、有想出来的?(学生摇头)师:既然这样,我来补充一下。梁父吟是一首流传在齐鲁之间的感慨时事,忧伤战争、乱的歌曲,诸葛亮借古抒怀,表达他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战的不满。生:这么说,诸葛亮可以说是个忧国忧民的人。师:不错。他厌恶军阀混战,所以隐居田野,所以甘做一“卧龙”。后来,他被刘备的诚心所感动,才决定出山辅佐刘皇叔。生:这让我想到,许多人绞尽脑汁想升官发财,而诸葛亮却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身上有一种 “ 傲气 ” 、有一种 “ 傲骨 ” 。师:你的思维极具发散性。没错,正如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所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不想升官发财。诸葛亮对名利、对地位的淡泊,从“白帝城托孤”一节也能有所了解。当时,刘备临终将刘禅托付与诸葛亮,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并且说,若刘禅扶不起,让诸葛亮取而代之。可诸葛亮一直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绝无贰心。可见诸葛亮对名利的淡泊程度。师:现在,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作者在刻画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什么方法?(点击鼠标,出现描写方法的提示: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描写人物时,可对其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根据提示,这个问题很快迎刃而解,一学生代表起来发言。)生:“隆中对策”部分应该是对诸葛亮进行正面描写,重点描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