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1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63113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且不辱使命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2、领悟本文语言魅力。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2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尤其是城乡结合的农村中学,学生底子薄得无法想象,现代生字生词的掌握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对文言文的学习 。因此,对于本文的学习,我注重两方面:1、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到温故知新。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3重点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导入 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入。活动2【导入】教学新课 一、自主学习1、了解相关

2、背景。2、了解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3、扫清字词障碍,通读全文。4、疏通文意,理解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思。活动3【导入】新课学习 二、合作学习1、通假字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2、词类活用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伏尸百万【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且

3、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3、一词多义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虽: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连词)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连词)徒: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夫:此庸夫之怒也(f成年男子名词)夫专诸之刺王僚也(f发语词无义)以:以头抢地耳(以:介词“用”)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介词“凭借”)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词“因为”)4、古今异义岂直五百里哉直:【古:只,只是;今:不弯曲】休祲降于天休:【古:吉祥;今:休息】长跪而谢之曰谢:【古:道歉;今:感谢】活动4【导入】新课学习 三、整体感知文本第一段:

4、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1、重点字词,使:派遣 以:用,拿,把,介词易:交换 其:加重语气,一定加惠:给予恩惠 大:大片土地,形容词作名词虽:转折连词,即使 然:代词,这样于:从 弗:不使:派遣,动词 使:出使 ,动词 于:到2、从第一段对话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第二段: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

5、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重点字词:以:用,拿 听:听从何也:是什么原因呢?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忙以:凭借 以:因为,介词错意:置意错,通“措” 广:使扩充,形容词使动用法逆:违背 轻:轻视,看不起与:通“欤” 若:像是:这样,如此 虽:即使,让步连词直:只,仅仅2、从第二段对话中,你收获到了什么信息?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第三段:秦王怫(f)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n)

6、,以头抢(qing)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1、重点词语解释怫然:盛怒的样子 谓:对公”先生 尝:曾经伏、流:使伏;使流 布衣:平民免:脱去 徒:光着抢:撞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士: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仓:通“苍”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详 若:如果必:一定 缟素:穿丧父是:这样2、从第三段对话中,你收获到了什么信息?唐雎跟秦王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对于秦王

7、的淫威,唐雎毫不畏惧,用排比句式列出史上有名的刺客,表明自己的立场,让秦王感到恐惧表现出维护国土的誓死决心第四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重点字词解释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谕:明白,懂得 以:凭着徒:指 以:因为2、从第四段对话中,你收获到了什么信息?秦王被唐雎折服,唐雎不辱使命。活动5【导入】作业测评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8、)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3.翻译下列句子(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使毕使于前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 轲的沉着冷静第二学时 活动1【导入】导入(巩固练习)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9、:“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此庸夫之怒也 夫战,勇气也 B. 天下缟素 可以弹素琴

10、C. 秦王色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亦免冠徒跣 徒属皆曰:“敬受命”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以头抢地耳徒以有先生也活动2【导入】学习新课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3、本中怎样体现秦

11、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4、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5、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6、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活动3【导入】学习新课 二、合作学习1、文中唐雎与秦王斗智斗勇的过程,作者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请大家找出人物的对白,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2、本文除了用对话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外,文中还体现出哪些艺术特色?3、你还能举出像唐雎那样的敢于与强权斗争,有理有节地坚决捍卫祖国的主权与领活动4【导入】学习新课 三、拓展延伸你学了本文后,一定被唐雎的过人的胆识和睿智地论辩所折服。你认为,我们要像他那样能言善辩,需要从哪些方面准备,培养自己的能力?活动5【导入】作业演练 1、写作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正如夜空中闪烁的群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相信这些人物也曾照亮过你的心灵。请你就其中最喜欢人物,结合本文的思想精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和启示。观点要鲜明,论据要确凿,逻辑要严密。2、学习唐雎的论辩技巧,让学生自由组合方阵,展开辩论:“语文学习离不了实践活动”与“语文学习不需要实践活动”。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可以在课后的其他时间进行。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