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33张ppt)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34062543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33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33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33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33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33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33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33张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武帝之前儒学的境遇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遭到打击 西汉初期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 一 从 无为 到有为 西汉初年盛行 无为而治 指导思想 黄老之学 黄帝和老子 黄 黄帝的学说 治身 养生 老 老子的学说 治国 无为 强调 无为而无不为 尊重自然规律 反对盲目行动倡导 待时而动 因时制宜 是一种 积极无为 的哲学观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 无为 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 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 不是什么都不做 应该是不妄为 不随意而为 不违道而为 什么是 无为而治 概念阐释 1 汉初 无为而治 1 原因 客观 由

2、于长期战争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主观 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欲图长治久安 汉兴 接秦之弊 民失作业 而大饥馑 人相食 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ch ns 四匹马的毛色一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3 目的 恢复生产 安定人心 汉高祖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2 政策表现 与民休息 轻徭薄赋 轻徭薄赋 减轻刑罚 士兵归家 授予田宅等 汉文帝说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 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 物之自然 奚可甚哀 厚葬以破业 重服以伤生 吾甚不取 汉文帝的话里没有涉及的是A 无为而治B 尊重规律C 崇尚节俭D 民贵君轻 D 当堂练习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 国家亡事 非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

3、 l ny 粮仓 尽满 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 阡陌之间成群 乘牸牝 z p n母马 者而不得会聚 后汉书 食货志 4 成效 经济实力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 国力强盛 5 无为而治 消极影响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 边境不宁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思想 无为而治 的治国理念已不适应当时的形势 汉武帝应该怎么办 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社会潜伏着危机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 匈奴为患等问题 为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分析汉武帝从 无为 向 有为 转变的原因 2 汉武帝的 有为 2 汉武帝 有为

4、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推恩令 加强君主专制 中外朝 经济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稳定物价 实行货币官铸 盐铁专卖等 推广代田法 军事 反击匈奴 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必修一 必修二 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提出 1 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 广川人 武帝时 举贤良对策 他上 天人三策 建议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被武帝采纳 先后任江都相 胶西王相 后辞官讲学著书 现存 春秋繁露 举贤良对策 等 策问 一般是以 皇帝的口吻 发问的 其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 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士子们在应试的过程中便针对 策问 的内容作出回答 也就是所谓的 对策 2 董仲舒的新儒学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5、 融合阴阳家 道家 黄老之学 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 春秋繁露 书影 1 思想来源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原素组成 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2 内容 春秋 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上的统一 政治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命顺 则民有顺命 君命逆

6、 则民有逆命 天亦有喜怒之气 哀乐之心 与人相副 以类合之 天人一也 遵循天道 实行仁政 加强君权 缓和阶级矛盾 仁 天心 春秋繁露 俞序 限田 薄敛 省役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君臣 父子 夫妇之义 皆取之阴阳之道 君为阳 臣为阴 是故仁义制度之数 尽取之天 提出 三纲五常 仁 亲也 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 事之宜也 为人正派 爱憎分明 礼 理也 待人彬彬有礼 行为端庄 智 智慧也 处事果断周密 信 诚信也 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巩固君权 维护统治秩序 五常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和缓和阶级矛盾

7、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 维护统治秩序 汉代新儒学内容 3 特点 外儒内法 兼采各家思想 儒学独尊 思想专制 宣扬 天人感应 带有神学倾向 4 实质 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 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 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 论语 孟子 等 春秋繁露 仁 礼 天人感应 儒学 儒学 阴阳道家 法家 批判时政 维护专制统治 1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 北京时间 出现号称 千年最长日环食 天象奇观 历史上 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 宣帝即刻下诏说 皇天见异 以戒朕躬 是朕之不逮 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8、B 大一统C 天人感应D 君权神授 C 当堂练习 2 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 强调实行 仁政 B 提出 以政为德 说C 提出 天人感应 说D 提出 民贵君轻 论 C 判断 1 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全面否定 2 汉朝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 三 儒学成为正统 1 原因 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2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政治 思想 教育 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学开始成为任官授爵的标准 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主张 教科书 教官 儒家经典 五经 五经博士 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教育机构 中央 太学 考试合格做官 郡县 设立学校 打破陈规 民间开始独

9、尊 太学大礼堂讲经图 公元前124年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 愿陛下兴太学 置明师 以养天下之士 的建议 在长安兴办太学 太学 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 一般在18岁左右 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 设 五经 为学习科目 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 以自学为主 每年考试一次 合格后即可做官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 3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 积极 消极 使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主流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统一 不利于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扼制了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 它的神学色彩导致两汉后来长期迷信泛滥 拓展 图谶之学 古代关于宣扬迷信的预言 预兆的书籍 宛人李通以图谶 刘氏复起 李氏为辅 劝说刘秀起兵光

10、武帝在发布诏命 制定法令 施政用人等方面都要根据图谶 引用谶纬 有人认为 就其实质而言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与秦朝的 焚书坑儒 是相同的 请回答 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 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探 究 学 习 有一定道理 秦朝 焚书坑儒 和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 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 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 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 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 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1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 中国思想界逐渐由 百家争鸣 到 独尊儒术 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 当堂练习 2 史学大师钱穆认为 在中国历史上 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 应称之曰 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之正式确立 则在汉武帝之后 士人政府 的正式确立主要表现在A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B 刺史制度的建立C 颁布 推恩令 D 习儒学 行察举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