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3.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061140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年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年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年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深圳教师招聘考试考前辅导内部资料 班别: 主观题专项班 科目: 教综主观题 第三模块 师生关系一、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一)尊师爱生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这种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二)民主平等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相互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教的成效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交知心朋友

2、。(三)教学相长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促进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虚心的教师也会从学生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从而不断充实自己。教学相长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四)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协调一致,表现于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上参与的

3、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起着重大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所学各门课是有不同感情的,它影响着学生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导致学生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平衡,这都可以从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性,提高教学效果,应该着重在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第二,遵循教育规律,多采取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第三,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二、师生关系的构成(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三、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作用(一)有利于良好教学秩序的维护。(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三)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四)有利于德育的实施。四、如何建立

4、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树立新型的师生观要建立“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新型师生观。(二)树立教师威信教师的威信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响力才算是教师的威信。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以下方面:1、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2、要对学生严格要求3、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三)善于和学生交往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民

5、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要民主并不是抛弃权威,而是要在民主和权威之间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有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第四模块 课程一、课程概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新课改的提法: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课程,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同样体现教育为社会发

6、展服务,教育与个体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原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蓝图,对保证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二、课程类型(一)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二)根据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三)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四)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五)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六)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课程要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制约。因此

7、,社会、知识和学生便构成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一)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包括生产、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定。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二)学科知识水平课程内容反映各门科学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三)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然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

8、需求,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考察。(四)课程理论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四、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界定即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可

9、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广义的课程资源泛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二)课程资源分类从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区分: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等。隐性课程资源指以潜在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师生关系,家庭氛围等。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区分,有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物质形

10、态的课程资源如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如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规范、人际关系等。(三)教师怎样开发课程资源1、将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成果吸收进课堂。2、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课堂。(四)校本课程开发1、校本课程概述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

11、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2、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合作精神、研究能力、课程理论素养)、凸显学校特色。3、开发程序:建立组织分析现状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4、开发途径:(1)合作开发;(2)课题研究与实验;(3)规范原有选修课、活动课六、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观点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

12、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二)教学启示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智能的差异性;2、正确评价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在某方面的智能差或很差,就认为学生是差生,很愚蠢;3、发现,引导,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4、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5、教师要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个性,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学艺术。 七、新课改的创新观(一)破除知识中心观念不能一味的相信知识,要对原有的知识提出质疑,不是说不要积累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破除教师权威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学实践中有很多不当的教师权威现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起着负面作用。(三)培养问题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要意识到态度比答案更重要,并且要对学生有创意性的答案持赞赏态度。八、现代课程评价基本理念: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一)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二)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三)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四)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五)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