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章末检测(含解析) .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060477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章末检测(含解析)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章末检测(含解析)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章末检测(含解析)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章末检测(含解析)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章末检测(含解析)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章末检测(含解析)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章末检测(含解析) .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下图是“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丁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红色荒漠 B盐碱荒漠C酸雨 D冻雨2结合环境因素考虑,图示的四个区域开发中,乙属于()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12.【解析】第1题,丁区域有色金属冶炼厂广布,降水多,主要环境问题是酸雨。第2题,乙区域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现应属于优化开发区域。【答案】1.C2.A下面是漫画“危险”。读漫画,完成34题。3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2、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34.【解析】本组题趣味性浓厚,漫画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沙尘暴。沙尘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突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造成沙尘暴;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严重的沙尘暴现象;为了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能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答案】3.D4.D读中国与世界十个人口最多国家的

3、资源平均状况对比图和世界十个人口过亿国家(不含墨西哥)按资源环境安全分类表,回答57题。按资源环境安全分类国家安全度国家高安全度国家美国、A、巴西一般低安全度国家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次低安全度国家印尼、巴基斯坦、印度、中国完全低安全度国家B5.图中所列自然资源中,我国有一种资源优于十国均值,其优势在于我国()A林木蓄积量大 B煤炭储量丰富C水能蕴藏量丰富 D耕地面积大6表中A、B代表的两个国家分别是()A澳大利亚、法国 B朝鲜、德国C俄罗斯、日本 D意大利、伊拉克7印度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的原因是()A水旱灾害频繁 B矿产资源短缺C人口众多 D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57.【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

4、我国能源资源优于十国均值,结合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且煤炭资源丰富的国情,可判断出答案。第6题,图中与A同类的是美国和巴西,再结合表中十国都是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可知A是俄罗斯;日本人口超过1亿,但资源匮乏,是完全低安全度的国家。第7题,注意题中安全等级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该国的资源和人口两项,资源包括可耕地面积、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森林面积等。印度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以致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少,归类于次低安全度的国家。【答案】5.B6.C7.C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

5、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据此完成89题。8读图a,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B地势平缓,排水不畅C大气降水稳定,季节变化小D有湖泊水连续补给【解析】提取图像信息,山坡地下水位较高,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地下径流可补给水位低的沼泽区。而山坡上有天然次生林和灌丛,在雨季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转化为地下水储存下来,再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给山前沼泽。A正确。【答案】A9读图b,种植速生桉后当地环境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速生桉使地面蒸发加强,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B速生桉涵养水源能力强,使沼泽面积扩大C速生桉保持水

6、土能力强,使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林更加发育D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使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解析】从示意图中提取信息,桉树种植前,当地山坡上有大量天然次生林和灌丛,山前有大面积沼泽,地下水位较高。种植桉树后,大量次生林和灌丛消失,沼泽面积减小,地下水位下降。原因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D正确。【答案】D读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循环模式图,完成1012题。10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效益最大化原则【解析】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压力,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答案】A11该农业生态园的主

7、要生态效益有()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A BC D【解析】本题强调的是生态效益,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餐饮、休闲旅游业属于经济效益。故选C。【答案】C12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A BC D【解析】黄粉虫、套种都不属于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利用,故选D。【答案】D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

8、比实验: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如下图);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 mL的水。完成1314题。13这个实验模拟的是()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解析】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带土草坪的塑料槽水渗出底部少,而带小石块的塑料槽水渗出底部多。由此可以得出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故选B。【答案】B142011年6、7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A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雨岛效应D城市

9、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解析】城市化建设导致地面硬化,雨水下渗减少,地面径流增加,由此导致城市积水内涝,故选B。【答案】B下图为某区域森林覆盖率在人为影响下的长期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四个阶段中,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是 ()A BC D【解析】由图可知,到了所示的开山挖矿阶段,森林覆盖率最低,且该时期矿物的利用还会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故该阶段的环境问题最严重。【答案】C16下列关于各阶段人地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阶段森林覆盖率最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较高,不存在生态环境问题B阶段人口增长快,森林被大量砍伐导致环境污染严重C阶段人地矛盾尖锐,环境人口容量最小D阶段森林覆盖率上

10、升,人地关系走向和谐【解析】阶段处于采猎文明时期,虽然森林覆盖率最高,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较低;阶段森林被大量砍伐,会出现生态问题;阶段人地矛盾尖锐,但该阶段的环境人口容量远大于采猎文明时期;阶段人类注重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故人地关系走向和谐。【答案】D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17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 BC D【解析】A、B两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降水量少、蒸发旺盛,如果灌溉措施不当,极易导

11、致盐分在地表聚集,形成盐碱地。【答案】B18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D夏季风强劲【解析】位于沿海地区,该地地势低平,受海水浸渍影响,也会出现土地的盐碱化。【答案】C北京市从2014年5月1日起对居民用水实施阶梯水价。据此完成1920题。19这一政策的实施可以 ()A减少环境污染B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C保护生态环境D提高北京的环境质量【解析】水价的高低与市民的家庭支出直接相关,因此提高水价可以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答案】B20珍惜并保护水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

12、 D区域性原则【解析】珍惜并保护水资源,有利于资源的持续合理地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答案】A二、非选择题21读图及下表,回答相关问题。项目面积或利用率水土流失367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及受荒漠化的威胁400多万平方千米各种肥料对农作物的作用氮占40%50%磷占10%20%钾占30%40%(1)该图表反映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即_,原因是_;_,原因是_;_,原因是_。(2)图中“对现有土地过分使用”主要指(多选)()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开垦C草原地区过度放牧D滥伐森林(3)该图表反映了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十分巨大,表现在:_;_。(4)解

13、决以上环境问题必须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我国在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第(2)题,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开垦属于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不属于过度利用。第(3)题,图表中所对应的问题主要是人口压力和深刻的环境危机。第(4)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可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答案】(1)水土流失毁林开荒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土壤污染过分施用化肥、农药(2)ACD(3)人口压力深刻的环境危机(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恢复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增施有机肥;禁止过度放牧,控制载畜量。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据专家预测: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办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1)目前,城市对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虽然简便省钱,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简述其产生的环境问题。(2)有人说:“城市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