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专题《白发的期盼》word练习题2 .docx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060346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专题《白发的期盼》word练习题2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专题《白发的期盼》word练习题2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专题《白发的期盼》word练习题2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专题《白发的期盼》word练习题2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专题《白发的期盼》word练习题2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专题《白发的期盼》word练习题2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专题《白发的期盼》word练习题2 .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7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严峻(jn) 赡养(shn)遛鸟(li) 模式(m)B歌曲(q) 融洽(qi)呼吁(y) 割舍(sh)C伺候(s) 拎着(ln)唠叨(lo do) 唧唧喳喳(zh)D积累(li) 拖累(li)模糊(m) 没劲(jn)2下列各项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轮番去逝豆浆天伦之乐B团圆 溜达 传授 空巢家庭C欠缺 懒惰 按排 不可或缺D陪伴 遗憾 保母 蹦蹦跳跳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但他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_的问题,就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容忽视。不管社会怎么发展,不管怎么

2、强调人的独立意识,但亲情始终是人类难以_的精神上的家园。一根细细的电话线隔山跨海,能_得了父母的期盼和儿女的责任吗?A严峻割断承担B严酷割断承载C严峻割舍承载 D严酷割舍承担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到公园散步,碰上一个人问他:“老大爷,您今年多大年纪了?”他回答人家。B一天到晚也就出去溜达呗,回家干啥呀?也没啥事,所以我一般不到天黑都不回家。C那么,老人想要什么呢?专家用四个字回答我“精神赡养”。D说起传统伦理道德,最有代表性的一句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父母在,不远游。”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说来也简单,就图个团团圆圆、就图个天伦之乐,老人的愿望能实现

3、吗?B父母对子女的照料、子女对父母的孝顺都是不可或缺的。C有首名叫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一些并不怎么喜欢流行音乐的老年人对它都耳熟能详。D这一批年轻有为的科学家,正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征程上不懈地行进。二、文本阅读(25分)阅读白发的期盼(节选)全文,回答612题。6记者在确立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的问题后,即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注意到采访对象的广泛性和典型性。在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很好地体现了一种交谈艺术。读完这篇广播实录,你在交谈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收获?(6分)答:_7“吴老师:只好认了呗我的原则是不拖累她们。”请你对吴老师这一代做父母的人生观加以点评。(3分)答:_8“李先生:从传统的中

4、国人的家庭来看威胁到传统伦理道德价值了。”对于李先生介绍的这个模式,你认为现在还需要吗?(2分)答:_9请概括出以毛女士、陈先生为代表的中年人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_10记者通过对毛女士、陈先生的采访,想要体现一种什么样的意图?(4分)答:_11请概括指出当代一些大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并说说其实质是什么。(4分)答:_12为什么说“或许社会学家的一席话会让他们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4分)答:_三、类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6题。感恩:人性的酵母金忠明葛大汇金忠明(以下简称金):最近看到上海正式颁布的中学生守则第六条这样说: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

5、人,和谐邻里,学会感恩。这切中实际。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很多,许多孩子缺乏感恩之心,包括中学生和大学生,父母已经尽己所能创造条件了,孩子还要跟同学攀比,嫌自己父母没能耐,有的大学生几个月不给家里打一次电话或写封信,待到期末结束前突然来一封信,就两句话:“我身体很好,勿念”;“我现在急需3 000块钱,请赶快汇到”。父母看信后非常寒心。缺乏感恩之心在整个社会也很普遍。不知中国人从何时起不懂得感恩了。我们曾经是“以孝立身”的国家呀。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人们不知感恩:不知感恩父母、亲友和自然,更不知感恩为我们提供优质服务的社会无名人士。葛大汇(以下简称葛):“感恩”确实是令人“动容”的话题。

6、这突然让我想起一个情节:每年大年初一,我都要去拜见我小学的数学老师,现在她快九十岁了。我每次见她都要带一盒蛋糕,实际上她太老了,是不能吃的,但我总想像着把它当成吉祥物送去。你讲到“感恩”,我一下子想起这位老师,因为这个词就是她写在黑板上教我们的,许多情景就立刻会浮现在眼前。“文化大革命”时期“感恩”是个政治术语,一般这样用:感恩国家、感恩社会主义。很少用在个人身上。现在这种意识形态色彩逐渐褪去。我觉得“感恩”首先是一种良知的汲取和被感动与回报,是对别人美好品格或给予(不仅指经济上)的感动。若人人都有这种心态,推及整个社会,赐予者和被赐予者会产生平衡。社会总存在贫富、贵贱和愚智差异,如果社会能产

7、生感恩机制,就会形成平衡。金:给冰冷的社会注入温情,人间就会产生诗情画意!葛:讲得好!大宅门里的白景琦,收养了一位全家所有亲人都惨死在乡下灾害中的郑老屁,对其他伙计也一样好。于是反过来伙计们对他也无比忠诚,这里就有很强的感恩之心蕴藏其中。因此这部电视剧可信、可看、感人。金:“感恩”是人性最基本的冲动,在动物世界中都存在。我惊诧于人怎么会丧失感恩之心。以马为例,盖世英雄项羽的坐骑名唤乌骓马,当项羽被围陷入“四面楚歌”之时,项羽自刎,乌骓马也随之投河自尽;唐代开国元勋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秦琼平日对此马十分珍爱,他死后,此马“嘶鸣不食而死”。此外西方人喜欢在家里养宠物,又以狗居多,因为狗是人类最好

8、的朋友,是最懂得报恩的动物。在动物世界,马、狗等还保持着最朴素的动物情感感恩,而在人类身上却在不断淡化!葛:看动物世界时一方面我们会看到其中弱肉强食的一面。但更多的时候,动物之间的母性、亲子之情及和谐关系无处不透射出感恩的光芒。金:我想起读大学时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论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一体化,文中用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一句话:培养孩子的德性要从孩子与家庭、父母的感情开始,小孩子先要爱他的父母,然后才能爱祖国、爱人民、爱上帝。爱应从最切近的人父母开始。当然那时也不忘添上一句:“当然了,像夸美纽斯的观点实质上还是典型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否则文章不好发表。葛:当时国人只能感谢一个对象:党和政府。不管做对做错,都要感谢;不管有理无理,一律感恩!除此以外的其他感谢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包括感谢父母的“孝”也是封建残余!(摘自东海夜话教育与社会问题对话,有删改)13金忠明提起“感恩”这个话题的背景是什么?(4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