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2.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060320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鄂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鄂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鄂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鄂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鄂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文言文检查(下)三峡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个分别是(1)A素湍(chun)绿潭 B不见曦(x)月C夏水襄(xing)陵 D重岩叠嶂(zhng)( )(2) A略无阙(qu)处 B沿溯(s)阻绝C属(sh)引凄异 D飞漱(sh)其间(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略无阙处 略无: 阙:(2)自非亭午夜分 自: 亭午:(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 沿: 溯:(4)虽乘奔御风 虽: 奔:(5)素湍绿潭 素: 湍:(6)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声:3解释下列词语。(4分)(1)重岩叠嶂:(2)隐天蔽日:(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夏水襄陵: 亭午夜分

2、: 不见曦月:沿溯阻绝: 乘奔御风: 绝 :霜旦: 属引凄异:4给字注音。曦月 沿溯阻绝 素湍绝 飞漱 属引凄异5将下列写景的句子与相应的季节用线连接起来。沿溯阻绝 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秋清荣峻茂 冬默写三峡,回答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_。至于_。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也。春冬之时,则_,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1 填空。A写三峡两岸的山长又多的句子是: 译述:B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译述:C三峡一文选自_。_(朝代)的地理学家_给水经作注写成了_。2文章第一段

3、中_字通_字。3试就第二段文字内容,大概计算一下船速。_4翻译下列句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林寒涧肃5你最欣赏文章中的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_.6试默写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_小石潭记1 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 填空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潭中的气氛。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人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4、余闻之也久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_,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3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4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5翻译下列句子全石以为底。 不可知其源。 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7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8本文的作者是_,字_,河东人,_代文学家,他和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之首。9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10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11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12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13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

6、悄怆幽邃”?短文两篇一、为下列字注音颓( ) 鳞( ) 遂( ) 荇( )二、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字通明,号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字子瞻,号_,是_朝的_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1两岸石壁,五色( ):_2晓雾将( ):_3( )竞跃:_4未复有能( )其奇者:_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

7、“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_耳。1解释词。遂至承天寺:_。积水空明:_。盖竹柏影也:_。但少闲人:_。念: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第二层,写景,写了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_5“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_。6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7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答:_。湖心亭看雪一、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1拥毳衣炉火( )_2雾凇沆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