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的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060303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教师的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教师的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教师的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教师的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教师的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教师的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教师的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教师的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 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文化具有民族性、历史继承性和时代性。1、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无形财富,对创建特色学校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文化包括: 1)物质文化层,指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所体现的文化样式,诸如地理环境、建筑布局和人文景观等。 2)制度文化层,它不仅指制度,而且主要指人们制定和对待制度的内隐规范以及这些制度背后的内隐概念。3)行为文化,指师生的仪表、行为、语言和精

2、神风貌等。4)精神文化,又称心态文化或心理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包括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校风和学风等。深入考察不同名校,无一例外地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鲜明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使他们能够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我,走向卓越。学校文化对学校品牌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是学校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四川仁寿第一中学在两百多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核心精神,如“向学好善,思进有为”的办学理念和“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校训等。1.优秀学校文化的表征(1) 先进性:体现教育的时代主旋律和人类美好的价值追求,以时代精神为指向,体现时代精神的内涵。在当代,教育对人的关照是最大的主题,康德说:“人是目

3、的”,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过上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生活,这应当是当代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2) 认同性:为师生员工所认同,成为教师共同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学校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发展、丰富起来的,反过来,它又对师生员工具有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学校文化一定属于师生员工的,根植于他们的心田,成为他们的共同价值观。(3) 弥漫性: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外在的符号、师生的行为举止和师生的做人做事方式中。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是可感、可触摸的,它不仅仅体现在学校可见的制度、口号、仪式中,更应该同空气般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成为每个人的“做事方式”。(4) 开放

4、性:能够吐故纳新、兼容并蓄,自我完善。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能够不断自我更新完善的系统。学校文化既要注重积淀和生长,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我创新,又要广泛学习,兼容并蓄。 2.优秀学校文化的功能学校文化的重要性正如学者说:“组织文化包围着我们、支持着我们。它支撑我们,就像一个建筑物的基地一样。当建筑物建立起来之后,你看不到他的柱子、横梁与钢筋,但是少了它们,建筑物会倒塌。”支撑一所学校并使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是核心的学校文化。(1) 导向功能:学校文化能够通过文化的塑造来引领成员的行为心理,使成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规范统一学校成员的行为。(2) 教育功能:学校文

5、化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在学校生活中,对学生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往往不是某门学科、某种知识,而是学校文化,是经过学校文化熏陶形成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3) 约束功能:学校文化通过倡导和塑造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风范等精神文化内容,从而造成强大的个体行为从众化、标准化的群体心理压力与动力。(4) 凝聚功能:学校文化寄托了组织成员的理想、希望、要求,共同的文化习性、理想目标、传统风范、行为规范,是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动力机制,学校文化越成熟、越发达,个体对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群体意识就越强烈,学校的凝聚力就越大。3. 优秀学校文化的构建优秀学校文化应该有造血功能,既能够“温故知新”,又

6、能够“吐故纳新”。在对传统的审视和梳理中,修正和改变过时的信念、价值,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挑战,不断注入新鲜的文化因子,使传统和创新和谐统一,使学校文化始终充满活力。(1) 构建与学校办学理念相一致,朴素典雅的环境文化。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并表达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如学校的雕塑、名言警句、文化长廊、花圃亭台等物质建设,都应与其情景交融,让环境在润物无声中影响师生的心灵。(2) 构建蕴含时代精神,富有个性且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并制约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构建学校精神文化,要使学校的价值追求与时代的主体精神相统一;构建学校精神文化,要有对学校传

7、统的梳理和继承,使学校的精神文化有根基和源头,始终流淌着独属于自己的血脉;构建学校精神文化,要形成群体的文化自觉,使学校精神文化真正成为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3) 构建体现人文关怀的制度文化。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融合之后,就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学校制度的精神要重于形式,赋予制度以精神色彩,要在文本制度中突出学校的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等,赋予制度以灵魂,让规章制度的影响深入到师生员工的心理层面并发挥作用。如何使刚性的制度蕴含文化特质,使制度更具人文关怀,处处体现尊重人、发展人的制度建设设计理念,是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2、 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

8、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教师文化”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渗透在教师的一切活动之中。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一流的师资团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本身。一流的学校靠的是文化,一流的学校文化靠建设优秀的教师文化来实现。教师文化有其历史性、继承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我们在继承的同时,应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以及现有生源和师资特点,重新审定提炼教师文化的精神,努力构建一种既具有学校历史特色、又具有时

9、代特色的教师文化。追求“自育育人”为核心精神的教师文化1.“自育”:育人者先自育1)外部形象文化。教师的服饰体现了教师的气质、情趣和品位。教师的着装要符合职业特点,以合体、庄重、高雅为标准。教师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表现出应有的精神风貌、态度和气质,做到举止稳重、姿态端庄,让人感到教师的涵养。2)教学行为文化。在课堂教学及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举止稳重,姿态端庄,并时常以一定的激情感染学生,唤醒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法的选择和教学设计上,教师应力求科学和严谨,多种方法交替运用;在板书和课件的使用上,教师应做到条理清晰、书写规范,透露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和高雅的个人

10、情趣。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教师应习惯于欣赏与赞美学生,尊重与关怀学生,帮助与激励学生。3)教师合作文化。指教师群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合作、互助互益的价值体系和活动方式。学校应鼓励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教师团队合作情感和平等意识。4)教师学习文化。这是一种与学习型组织相对应的以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文化,是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文化。教师要从经验型向学习型和研究型转变,应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爱学、乐学和笃学的精神。5)教师反思文化。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核心因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角色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反思自己的思考与学习方式,等等,以增进

11、教师技能,改进教学。2.“育人”:教师眼中要有人1)要树立“育人”的教师观。教师的工作是一种服务,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伙伴。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职业。教师要有专业伦理精神,要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和以身作则精神。2)要树立“育人”的教育观。教育的本义是育人,要着眼于“人”的发展,教书与育人缺一不可。教师要学会不断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追求科学的和人性的教育。3)要树立“育人”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可能。4)要树立“育人”

12、的德育文化与课堂文化。仁寿一中“自治治事”的学风,就是要使学生在学校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学会自理自律,学会合作与交往,充分挖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方面的潜能,形成“自主学习与自研求索”的学风。三、教师文化自觉教师文化自觉是指教师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成内在需要,自觉地参与教育及研究教育,激发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使教育劳动成为教师的创造性活动。1. 教师文化自觉的意义 教师文化自觉对于教师明确自身的文化处境以及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反思自身的文化责任与文化选择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教育变革、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文化建设而言,文化自觉在凸显教师发展的主体地位、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自我教

13、育的目的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文化自觉可促进教师形成自信自美的职业认同文化,唤醒教师生命发展意识,让教育者体验到幸福并传递幸福。教师文化自觉可促进教师形成自主自强的专业发展文化。文化自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教师自己是发展的主体,他可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教师文化自觉也可促进教师形成探究反思的教学行为文化,教师有了文化自觉,就有能力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教师文化自觉还可促进教师形成合作学习的工作行为文化,在一个专业共同体中,使每位教师都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2. 教师文化自觉的目标其一是职业的自觉

14、。教师的角色认同指教师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特定社会地位、特殊使命和职责的意识。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工作满意度、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密切相关。对自身职业的认识越明确,对外在规范的内化程度和对自身职业的投入程度越高,对自我发展、工作量和经济等方面满意度越强,工作积极性也越高,幸福感就越强。其二是专业的自觉。教师专业自觉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性的清晰认识,是教师个体基于现实需要,对照专业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自己未来发展目标的系统化与理论化的认识。自主性是教师专业自觉的核心,树立专业理想、提升专业认同感、体验职业乐趣及确立自我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自觉生成的主要途径。其三是反思的自觉。

15、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等,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反思要求从自身出发理解对象,理解自己。自我反思应该以完善知识、架构学生的能力体系及形成科学情感价值态度为目标。其四是更新的自觉。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应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3.教师文化自觉的原则教师文化自觉要遵从

16、自主性原则。教师是文化自觉的主体,学校及其他组织只起到引领、促进和激励的作用。教师文化自觉要遵从实践性原则,自觉虽属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价值体验,但要具体体现在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文化自觉要遵从发展性原则,文化有其历史积淀性,但应与时俱进,不断自新发展。从教师个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不断自新发展的过程4. 教师文化自觉的过程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他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四句话概括了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教师文化自觉要经过自知、自信和自强的过程。自觉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目标状态(即要达到的境界),也是行动过程。教师文化自觉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