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异同比较.ppt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060266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异同比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异同比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异同比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异同比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异同比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异同比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异同比较.ppt(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23年的一个仲夏之夜 两位年轻人荡漾在秦淮河的波影中 在游玩结束后 他们约定各自写一篇同题文章 不久这两篇文章就被刊登出来 文章风格不同 各有千秋 名噪一时 这两位年轻人就是著名的作家朱自清 和红学家俞平伯 这两篇文章也就是被称为双璧的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这件事也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异同比较 中文132班沈爽 目录 文章及作者简介 二者的异同比较 南京秦淮河 它那旖旎的风光 尤其是它那蕴含历代兴亡的史迹 历来就是许多骚人墨客歌咏凭吊的场所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 泊秦淮 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诗云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 把对秦淮美景的抒写与对时局的深沉感慨结合了起来 到了清代 孔尚任作传奇 桃花扇 更是极写秦淮河笙歌繁华的气象和国破家亡的惨景 因此人们神往秦淮河 文章简介 这两篇散文写于 五四 革命风潮刚刚过去三四年的时候 当时 随着革命的深入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分化 有的高升 有的退隐 有的前进 比之 五四 当时来 整个文化领域显得比较冷落 由于新的革命高潮还没有到来 一些知识分子感到前途茫茫 两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记叙了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 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 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 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 引人发思古之幽情 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 秦淮河在作者笔下如

3、诗 如画 如梦一般 奇异的 七板子 船 足以让人发幽思之情 平淡中见神奇 意味隽永 有诗的意境 画的境界 正所谓是文中有画 画中有文 过渡页 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 1948 原名自华 字佩弦 号秋实 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 学者 朱自清有著作27种 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 散文 文艺批评 学术研究等 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四卷 朱自清文集 1923年发表的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 背影 使朱自清成为当时享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俞平伯 1900 1990 10 古典文学研究家 红

4、学家 诗人 作家 原名俞铭衡 浙江德清人 朱自清 俞平伯同是 五四 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年纪相当的著名学者作家 他们同为浙江人 同从北京大学毕业 同做过北京大学教授 同时写诗写散文 同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 同有成果 朱自清写景散文以 绘画的美 从描述的对象 呼之欲出 在现代写景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散文素朴缜密 清隽沉郁 以语言洗炼 文笔清丽著称 极富有真情实感 本文选自朱自清 踪迹 上海亚东国书馆1924年版 他的实践打破了当时流传的 美文不能用白话 写作的 迷信 俞平伯则成为 红楼梦 研究的 新红学派 的代表人物 这样两位现代文学史上几乎齐名的大家 同

5、乡同学同事同志同情趣 同为好友 连做文章也同题 这不能不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佳话 国内某知名作家撰文说 朱自清 俞平伯不但把秦淮河作尽了 也把同题散文作尽了 把写景散文也作尽了 把作文才气也作尽了 把同题作文也作尽了 一连串作尽 吓得后人不敢再作同题文章了 事实上也是这样 作同题文章在朱 俞同题散文前后都曾有过 都不曾有朱 俞二位大家取得的齐名成就 二者的异同比较 一 写作背景相似都写于 五四 革命风潮之后 革命热情消退 知识分子陷入迷惘 内心苦闷 却找不到出路 无论是俞平伯还是朱自清 由于他们都困缚在知识分子的狭小天地里他们也有所不满 有所追求 但是又感到十分迷惘 因而文中就都有着一种怅惘之感

6、 他们不掩饰自己思想上的苦闷 朱自清写道 这实在是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 变为脆弱 故偶然润泽一下 便疯狂似的 不能自主了 俞平伯则写道 其实同被因袭的癣趣所沉浸 正如茅盾所指出的那样 到了 五卅 的前夜为止 苦闷仿徨的空气支配了整个文坛 即使外形上有冷观苦笑与要求享乐和麻醉的分别 但内心是同一苦闷彷徨 走向十字街头的当时的文坛只在十字街头徘徊 相同点 二 写作手法相似都大量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 文中二人的描述手法大多为情景交融 如俞平伯在情景交融的描写上写了 灯影的密流 写了孤灯所映见的 黯淡久的画船 以及 秦淮河姑娘们的靓妆 同时还闻到了 茉莉的香 白兰的香 脂粉的香 纱衣裳的香 这里不仅情生

7、于景 景融于情 情景交融 而且做到了古人所说的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一 同为情景描写 但虚实程度不同 俞平伯在情景交融的描写上 往往实中有虚 时实时虚 而情思在景色之上 他写了 灯影的密流 黯淡久的画船 但是在同时还闻到了 茉莉的香 白兰的香 脂粉的香 纱衣裳的香 微波泛滥出的甜甜的暗香 但心里还想着人们 谁都是这样急急忙忙的打着桨 谁都是这样向着灯影的密流里冲着撞 又何况久沉沦的她们 又何况漂泊惯的我们俩 在朱自清的笔下则主要写实景 描写真实而具体 追求的是逼真的艺术效果和生动的画面感 而常常内情与外物融合 深意和境界交织 真正写出了散文的极至极妙 不同 在文章中 他写了

8、 疏疏的林 淡淡的月 蔚蓝的天 也写了 纵横着的画舫 悠扬着的笛韵 精勾细描了盛夏之夜秦淮水绚丽变化的好景奇观 同是情景交融 但在描写上却各得其妙 这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态度的差异性 由于俞平伯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节拍 想要超脱现实而又无可奈何 只好在不甘沉沦中耽于玄言 以描写上的空灵来渲染一种 怪异样的朦胧景色 朱自清则比较执著坚韧 他那对月光 水色 灯影的描摹无不倾注着对现实深重的感受 二 侧重点不同 一主一客相间 相较而言 俞平伯重在主观描写 朱自清重在发掘客体的美 在文中俞平伯很少直接描绘而多作间接叙述 如灯舫划过三个涵洞 那里的 弦索 歌喉 笑语 竹牌 等响成一片 使他心中 怦怦而内热

9、在此全无具体描摹的场面 只是写了他心中的感觉 而朱自清的描述则是全景式的直接描述 他在文中除了对于桨声 灯影以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真切的描述外 还有与彩灯河水相辉映的月光 甚至是河岸上的树林也要细细刻画 三 语言凝炼 特色各具 俞平伯和朱自清的散文在语言上都很有特色 俞平伯主要以典雅隽丽见长 如在描写秦淮河的河水时 便有这样凝炼的语言 又早是夕阳西下 河上妆成一抹胭脂的薄媚 是被青溪的姐妹所熏染的吗 还是匀得她们脸上的残脂呢 寂寂的河水 随双桨打它 终是没言语 这里不仅语言非常洗炼 而且作者还把河水也拟人化了 而朱自清则主要素淡清秀著称 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歌声的描写时 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 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 我们明知那些歌声 只是些因袭的言词 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 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 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 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 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蜜语 一个 飘 字 一个 度 字 可谓凝炼之极 从语言角度讲 不仅明白晓畅 朴素清新 而且用词精准 优美 常常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感染 用 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 歌声来形容概括歌妓的歌唱 很传神地写出了歌妓的歌唱 不过是为了赚点钱混口饭吃罢了 所以那是毫无美感可言的对此 郁达夫曾高度评价道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 除冰心女士外 文字之美要算他了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