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pdf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060109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传统天下观 到近代国家观 t 安树彬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 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 产物 中世纪的欧洲分 崩离析 并无统一的中 心权威 也没有牢固的 国家观念 直到近代民 族国家在欧洲兴起 国 家认同才得以确立 欧洲观念中的 国 家0实际上仅指国而无 家的含义 汉语以国家 称国 是中国传统自发 衍生的产物 从5尚书6 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0 的说法来看 国家兴起 之际 国与家是有等差 之分的 由于5礼记6强 调家国同构的统治秩 序 5尚书6对家的看法 已超越了家庭和家政管 理的范畴 上升为诸侯 国的政治统治形式 这 就为国 家并提奠定了 基础 是故有 治而不 忘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

2、 可保也0 5周易6 国 家之败 由官邪也0 5左 传6 国家无礼则不 宁0 5荀子6 国家将 兴 必有祯祥 国家将 亡 必有妖孽0 5中庸6 诸说 法 值 得注意的 是 尽管中国古代典籍 中有国家的说法 但并 无真正意义的近代民族 24 历史文化 国家观念 而只有天下观念 天下观把权威的源泉和中心称为中国 所谓 中国者 天下之中也0 即是指域内 是 九州的中心 为华夏族的居住区 其四周被视 作虚幻的方外 为四夷居住区 拱卫中国 所 以中国之 中0的含义 其一可以解释为向内 缩小的聚焦作用 可谓其小无比 其二可以解 释为向外扩大的发散效应 亦可谓其大无比 中国古代疆域范围常按聚焦与扩散的规律变

3、 化 小到拥有中原地区 大到囊括大半个亚 洲 这种天下观是与历史上华夏文化长期独 领风骚相一致的 也与大一统中央王朝重复 出现并构成历史主流相一致 大一统王朝疆 域辽阔 物产丰盈 自给自足 形成了中国人 传统而自豪的民族文化心理 这种天朝上国 的优越文化心理的长期延续导致封建社会后 期中国进入一种自我封闭状态 对当时世界 的巨大变动茫然无知 认为自己拥有世界上 最优秀的文化 视西方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为 蛮夷 这种天下观反映到民族关系上就是夷夏 观 又称为华夏中心主义 是文化意义上的民 族主义 他们认同的是一个外延可以推及天 下的华夏文化共同体及其以此为合法性的世 袭君王 他们特别重视精神价值 文

4、化价值 甚至将其看得重于民族实体 是否认同华夏 文化 往往是中国人辨别同族与异类 区别文 明与野蛮的最根本标志 夷夏观渊源于传统文化 可追溯到周代 封建过程中建立的内外服制 畿内 外服是华 夏族政治统治区域 而荒服 要服是较为严格 意义上的化外之民 蛮夷戎狄 于是内诸 夏而外夷狄的夷夏之防的种族意识萌发 夷 夏观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王室衰微和各诸侯 国的 尊王攘夷0过程中形成的 汉唐时期逐 渐强化 宋明时期 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频繁 夷夏观愈益发达 到封建社会末期 逐 渐从民族关系扩展到中外文化关系 从华夏 与四夷的关系逐渐扩展到中国 中华民族 与 中华四夷之外的民族文化关系 夷作为对周 边少

5、数民族的专称 扩展到中华民族以外的 国家 民族和地区的文化 这种夷夏观的扩 展反映了中华民族内部关系的某种变化 即 中华民族这一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认同 也反映了中外文化冲突的开始 更反映了对 西方文化的某种排斥心理 在清代 以前被 士大夫称为夷的满洲创建的清朝统治区域 被视为当然之中国 中华 华夏不再是汉族 的专称 而是中华民族的代称 西方殖民主 义的军事侵略与文化渗透 对于淡化中华民 族内部的对立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而 夷夏 之防0适用范围渐渐转移到中外关系上 视他 邦为 未闻礼仪之风0的禽兽之国 此外 中国长期处于 家天下0的时代 中 国入深受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0的观念熏染 君主专制统治

6、观念根深蒂固 总是把朝廷与 国家等同起来 报效国家即报效朝廷 也习惯 了把自己称作臣民或子民 而非国民 因而国 人麻木在奴隶般的王朝统治里沉睡不醒 盖 数千年来 不闻有国家 但闻有朝廷 每一朝 之废兴 而一国之称号即与之共存亡 不晓得 国家与国民的关系 以国家为君主一姓之私 物 而国民则为君主之奴隶 而且 自古以 来 明君和清官一直是中国老百姓顶礼膜拜 的偶像 也是他们太平盛世愿望的寄托之所 因而忠君始终是国人最高的道德理想追求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成为不可逾越的伦理天 条 可是 当近代史卷翻开的时候 国人已朦 胧地意识到要想济世匡时就应该走出王朝政 治的梦乡 鸦片战争中英军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华

7、25 历史文化 帝国腐朽的大门 引起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巨 大变动 亦使讲究礼仪道德的天朝失去了往 日 协和万邦0 宾服蛮荒0的威严 打破了中 国是世界文明中心的政治神话 传统的封建 文化已无法阻挡西方文化的冲击 夷夏观反 映的民族虚骄意识与狭隘的世界方域观在与 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面前被击得粉碎 面对 旷古未有之变局 士大夫中的先知先觉者开 始睁眼看世界 开始了中国人在认知上由天 下转变为国家的艰苦历程 正如姚莹所说 四海万国俱在目中 足破数千年茫昧 0魏源 对于那种囿于九州但不知 寰瀛之天下0的保 守世界观作了批评 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 质上一致 不应该称夷狄 西方国家是比中国 更强大的文明国家

8、 这种新的世界观 打破 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华夏中心观念 中国人 第一次不得不面对列强林立 充满竞争的世 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一些洋务官僚也 认识到 中国已到了落后挨打的地步 必须放 弃华夏中心的天朝观念 走向世界 随着国 际法传入中国 迫于外交形势的压力 中国人 开始接受并运用其核心内容 国家主权平 等原则 郑观应说 公法者 彼此自视其国 为万国之一 可相维系而不能相统属也0 夫各国之权利 无论为君主 为民主 为君民 共主 皆其所自有 他人不得夺 良以性法中 绝无可以夺人与甘为人夺之理也 固有均势 之法 有互相保护之法 国无大小非法不 立 0明确表述了国家主权平等的思想 在这 一思想指导下

9、 中国人开始关注一些外交问 题 如关税自主问题 薛福成在谈到中国税 则问题时明确提出要关税自主 他说 万国 公法有之曰 凡欲广其贸易 增其年税 或致 他国难以自立自主 他国同此原权者 可扼之 以自护也 又曰 若于他国之主权 内治有所 妨害 则不行 0再如治外法权 曾纪泽指出 列强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乃 系交涉之变例 为欧美两洲各国之所无0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司法主权 随着中外交往频繁 晚清人士对 国家主权范围的认识越来越广 萌发了近代 领海 内河及铁路 电信等主权意识 从他们 运用这一原则展开外交斗争来看 他们已初 具近代民族意识 与天朝上国观念破灭和国家主权观念产 生相同步 先进的知识分子还把

10、西方的民主 观念引入中国 魏源首先对西方民主政治表 示向往 他详细介绍了英国的议会制 认为议 会制的好处是能集思广益 对国王有监督权 有利于英国政治健康发展 他更推崇美国的 民主共和制 认为总统选举既周到又公正 洋务运动时期 一些人受西方民主观念影响 对中国专制政体产生怀疑 随着民族危机加 剧和西方影响的深入 早期维新派把关注点 置于政治上 认为国家的强大主要取决于国 内政治 所以洋务派的做法是舍本逐末 马 建忠认为 西方国家强大的真正原因是实行 了人人有自主之权的立宪政体 薛福成也认 为西方各国政治 当以议院为最好 中国改革 弊政之关键是建立民主议会 郑观应认为 议院者 公议政事之院也 集众

11、思广众益 用人行政 一秉至公 法诚良 意诚美矣 无 议院 则君民之间多隔阂 志必乖违 力以权 分 权分而力弱 虽立乎万国公法之中 必仍 至于不公不法 环起而陵蔑之 故欲藉公法 以维大局 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泰西各国 咸设议院 每有举措询谋咸同 民以为不便 者不必行 民以为不可者不得强 朝野上下 同德同心 此所以交际邻邦 有我薄人 无人 薄我 人第见其士马之强壮 船炮之坚利 器 用之新奇 用以雄视宇内 不知其折冲御侮 和众志以成城 致治固有本也 0早期维新派 26 历史文化 提倡民主议会制是对中国君主专制的大胆否 定 为中国废除专制 建立民主 做了开路先 锋的工作 总之 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中

12、中国传 统天下观被打破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 受来自西方的国家主权平等观念和民主主义 观念 这意味着近代国家观念的萌发 甲午战争后 丧权辱国的现实危难驱动 着爱国志士形成近代国家观念 翻开当时的 中文报刊 保国 保种 合群等文字赫然醒目 梁启超在5时务报6中断言 地者积人而成 国者积权而立 故全权之国强 缺权之国殃 无权之国亡0 凸现了民权和主权意识 同 时 甲午战败激发了国人一种新型的价值观 和自救意识 导致国民意识更新 即用近代民 族主义 国家主义取代过去的夷夏观 臣民意 识 近代国人认为 只有高举近代意义的民 族主义的大旗 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国民 建 立一个民族国家 才能彻底摆脱帝国主

13、义的 侵略和压迫 恢复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 梁启超曾强调 自主独立之国民 为今世文明 之国所最尊重者0 故今日欲救中国 无他术 焉 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而已0 以上这 些新思想初步表征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转 型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 中国资本主义得 到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帝国主 义侵略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希望建立一 个独立的资本主义民族国家 其中民族资产 阶级上层主张以上书 请愿 宣传等方式 在 保留封建君主的前提下 召开国会 制定宪 法 成立责任内阁 建立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 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国家 同时培养民智 民德 民力 使群众逐渐具备国民资格 这一 派以梁启超 张骞等

14、人为代表 他们在清末开 展了长达六年的立宪运动 以期建立英国式 的分权立宪的国家形态 但他们的失败 说 明君主立宪制是行不通的 民族资产阶级中 下层 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压迫更深 其革 命性更强 他们主张革命排满 推翻清王朝 消灭君主制 建立一个自由 平等 博爱的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但他们的排满思潮已不 同于往昔的反满兴汉 讨胡诛妖 而是与争民 权 求革命的思想结合起来 已属于近代民族 主义范畴 鼓吹排满革命最力的章太炎 他 宣称 今日为民族主义时代 种族之界必不可 破 在5书 原人6中要求 秩乎民兽 辨乎 部族 一切以种族为断0 就在众多革命 派高举排满革命旗帜时 立宪派康有为 梁启 超等

15、人举起了满汉一家 合族救国的大旗 梁启超提出 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国 外之诸族0的主张 希望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 藏 组成一个大民族 康有为也强调 只有所 谓小国 无所谓满汉0 并建议将这一共同体 名为中华 中华民族这一包括中国国内各族 在内的共同体概念形成了 革命派在批判改 良派的同时 认同了 合族0反帝论 孙中山 的民族主义由驱除鞑虏到反满 再到只反对 少数害汉人的满洲人 进而提出五族共和的 主张 希望把五族合为一个中华民族 组成一 个近代民族国家 形成一个中华民族之新主 义 同时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的另一个含义 即反帝 此后到五四运动合族反帝标志近代 民族主义成熟 加上此前清王朝的灭亡与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 这样近代民族民主国家观念基本形成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 使自由 民 主 平等观念在国民中得以普及 同时加强了 全体国民对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 推动了中 国社会由皇朝体制向民主政治的嬗替 成为 近代国家形态构建的思想先导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 200 信箱 710069 27 历史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