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060018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蜘蛛侠”登陆韩流来袭试论外来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 内容摘要:啃着汉堡、薯条,穿着韩国服饰,看着场面宏大的美国大片和催人泪下的韩剧,似乎成为了当下的一种时尚。对外开放、跨文化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形态进入国门,新的价值观、文化观对本国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带来了艰难的碰撞和磨合,最终本土文化还应以一种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这些文化的挑战。 关键词:外来文化本土文化 好莱坞快餐文化韩流2007年的五一黄金周,国内各大影院逐渐火爆起来,与之相随的则是电影市场近乎白热化的竞争局面,而且火药味日益浓厚。5月2日,好莱坞大片蜘蛛侠3登陆大陆市场,开始在各大城市影院上映。

2、然而,看似平常的“抢滩”行动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国产电影对其的“讨伐”。追根溯源,就是由于同期上映的国产电影明明、红美丽在各家影院遭遇了冷落的待遇:在上海,蜘蛛侠3几乎霸占了所有影院80%以上的放映场次。例如,在上海一家影城,蜘蛛侠每天共上映十五场,而明明只有五场。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引起一些华语电影人的强烈不满。明明导演区雪儿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抗议,认为华语电影没有得到起码的尊重。“华语电影的萎靡不振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很多忠实的观众对华语影片产生了一定的误解。并不是要观众去排斥国外影片,但要拍出国人喜欢的电影,就一定需要自己人的支持。”i这番支持华语电影的言论得到了几十位影视艺人的声

3、援,同时也得到了张艺谋、冯小刚等一些知名导演的支持。一时间,关于如何对待国外影片和国产电影的话题在社会各界引发了种种议论。蜘蛛侠3和明明之间争夺上映场次的大战看似很平常的竞争,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原因,即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碰撞与冲突。近些年来,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程度不断加深。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增加,承载着外来文化的信息快速涌入国内,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及文化形式出现在市场上。欧美影视的大量引进、肯德基麦当劳连锁店数量的逐年递增、以韩剧韩饰为代表的韩文化的流行等等,外来文化正在日渐影响国内民众的消费习惯和文化观念,对中国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和冲击。一、

4、欧美影视:华语电影和民族文化面临的挑战1994年,美国影片亡命天涯作为国内引进的第一部大片正式在国内上映,一下子就收到了5000多万元的票房,占到了当年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的1/15。1999年,又是一部好莱坞大片横扫了中国电影市场,这就是泰坦尼克号。该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达到了3.2亿元,而当年中国的电影总票房收入也不过14.4亿元,接近1/4的票房被一部美国大片卷走了。一直以来,中国凭借巨大的市场前景被认为是一个硕大的“钻石矿”,尽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对外国电影实行了比较严格的准入制和审查制,但随着跨文化交流传播的增加,中国的文化市场逐渐在开放,国外各种影视作品随之涌入国内。这些影视

5、大片的进入在某种程度上给中国的文化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确实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艺术享受,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的本土电影和文化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首先,大部分好莱坞电影以制片投资巨大、摄影技术高超、表演难度极强、影像造型新奇、视听效果震撼、声色冲击力强、票房收效显著、市场覆盖广阔等时尚特征而著称于世。ii这种电影制作的“好莱坞惯例”现在似乎也影响到华语电影。张艺谋是中国内地第一个站出来拍商业片的导演,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几部电影一部比一部投资高,虽然争议颇多、批评不少,但是票房也在不断增加,尤其黄金甲更是获利丰厚。陈凯歌、冯小刚也不甘示弱,投入巨资打造了无极和夜宴。这样看来,如今的华语电影也

6、陷入了一种“好莱坞”怪圈:投资大,明星多,场面宏大。不可否认,观众的确会被大场面、明星大腕所吸引,但是这只是影片的其中一个部分,能否打动观众的心、吸引观众的眼球,关键还是影片的质量,只有实力才能征服观众,赢得票房。好莱坞的影片之所以能打动全球观众的心,也是因为其影片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华语电影如果仅仅是投入巨资,而忽视影片本身的质量,就算场面再大、明星再多,如果故事不好、结构不合理,观众不喜欢,同样也不能吸引观众。到时候,又可能会出现像明明在上海遭遇的尴尬局面。其次,从表面上看,好莱坞大片只是一种商业化的大众影视娱乐文化的催生儿、幸运儿,无关深度文化知识观和价值观的传播。但深入思考就会发现,

7、这些大片中都融入了好莱坞文化人的精神视野,蕴涵着他们深层的文化价值立场,传播着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对我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科学主义,主张人文关怀,张扬个性、自由,突出自我,都是在许多欧美大片中所能感受到的价值观。这些观念与我们以往所宣传的集体主义、忽视个人价值实现的主流价值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要求个性解放、凸现自我价值的青年人来说,无疑是其心声的表达。而更深刻的价值观念则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以目前正在上映的影片蜘蛛侠3为例,细微之处让我们见识到其中蕴涵的国家精神、道德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超人功能的蜘蛛侠尽管与常人一样,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但

8、神圣的使命感总在驱使他去干预社会,拯救各种随时发生的灾难。这是美国大片最典型的主题,也是美国主流的政治文化的体现,它与美国的国际政治战略遥相呼应他们通过电影在为他们的世界警察形象奠定情感基础。iii另外,美国电影艺术中对国家的认同并不亚于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只是更为巧妙而含蓄:当蜘蛛侠最后出场与两个恶魔最终决战要救出女友时,蜘蛛侠身后出现了大幅美国国旗,暗示着蜘蛛侠的力量与美国国家精神的一致性,并表达了蜘蛛侠的胜利就是美国救世精神的胜利。iv这些情节,恰恰是目前华语电影中所缺乏的:要么生硬的说教,要么文化内涵不深刻、比较肤浅、流于表面化,忽略了影片本身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二、快餐文化:新的饮食概念

9、和文化消费1990年,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市东门商业步行街开张。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办了第一家分店。如今,随意走在任何城市的任何一条街道,经过商场、电影院、大型卖场,都能随处看到KFC、McDonald的标志。快餐已经成为许多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餐文化也正在形成一种风气、氛围,甚至是一种时尚,作为一种文化的代名词,时下正方兴未艾,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快餐,带来新的饮食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饮食观念。肯德基、麦当劳的西学东渐首先引发的后果,必然是东方人味蕾的异化。汉堡包、炸鸡块、薯条、冰激凌和可口可乐让习惯了中式小吃以大饼和油条为代表的人们开始

10、适应另一种富有异国情调的食物。但是,新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后果则是人们的健康亮起了“红灯”:癌细胞的增加、脂肪肝在白领中的“盛行”、儿童的过度肥胖都与快餐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而前几年在肯德基的食用薯条所沾的番茄酱中发现了致癌物质“苏丹红”一号,正在提醒人们要对快餐敬而远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则是人们选择快餐的主要原因。都市人每天呆在高级写字楼里,过着早九晚五的生活,上下班都步履匆匆,一整天就像机器一样不停机械地运转。吃前的大量准备和吃后的狼狈收拾使得现在的都市人宁愿选择简单快捷的汉堡和可乐。但是,简单、快速、机械的咀嚼使人们一直处于快节奏、高度集中的状态,无法真正领会生活的理念和人生的幸福,享受不到

11、家庭温情浓意的亲情,也享受不到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之内涵,毕竟快餐单一的味道是无法与中国各地佳肴的美味相提并论。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饮食的“快餐化”逐渐延伸到人们的文化消费中。例如,通俗小报传播的“快餐似的文化”v:模式化而易复制,同质化而花样常新,粗俗化而缺少深度。这种快餐文化的生产目的就是满足消费需求,追求经济效益,其目标受众则是平民百姓。为了迅速而最大限度地攫取市场份额,在推销这种快餐文化时,一直采用的是西方媒介文化市场中私营俗报的经典消费策略,即在文化传播中对一些人或事进行非理性化的大肆炒作。还有学者认为,这种快餐文化就像文化沙尘暴充斥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而且灾难性的后果已

12、经显现:白领阶层谈论的话题,学生崇拜的偶像,年轻人的文化趣味,都与快餐文化的表现形式极其一致,即文化含量稀薄、蓄意炒作、相互复制、膨化发胀。vi三、韩流:不容忽视的后起之秀不知从何时起,一股“韩流”悄悄进入了中国,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在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听到温馨或激情的韩国流行音乐;在各个城市,出现了众多韩国风味的餐馆、酒吧、韩国风格的服装饰精品小店;一些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穿着宽大衣裤,跳着韩国街舞的年轻人,也时常与我们擦肩而过。追根溯源,韩国影视则是“源流”,正是它的流行为“韩流”的跨文化之旅创造了条件:1997年,韩国电视连续剧星梦情缘在中国香港首播引起轰动;同年,韩剧爱情是什么首次在

13、央视露脸,便创造了收视奇迹。随后,星梦奇缘、天桥风云等一系列韩剧,以强劲的势头逐步在中国的电视荧屏占据了一席之地,并获得了很多观众的认同。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的流行使这股韩流迅速在国内形成一种热潮。2005年9月,湖南卫视在黄金时间播出曾在韩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创下平均50%的收视奇迹、激起无数民众争相观看的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将“韩流”推上了又一个巅峰vii。为什么韩国文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席卷全国并形成潮流?它对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形成了怎样的影响?其实,从文化背景来说,中国和韩国自古以来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族群上就有很深的渊源。两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有很多共享、相通的地方。通过几

14、千年来的交流与融合,造就了两国极为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知识信仰,特别是由于深受儒学的熏染和影响,两国拥有许多相似的文化特质。因此,两国之间的文化产品是很容易被对方认同的。viii而韩剧在某些方面将这种特质提炼并加以放大,借助对生活的本真表达,拉近了剧中人物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韩剧就是有一种与身俱来的亲和力与亲切感。再者,即便是再相似的文化也会有差异。韩剧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情世态、风俗时尚和文化蕴含,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有差别的。韩剧则比较重视本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重视民族风情的再现,使观众能真切地领略到原汁原味的韩国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从某

15、种意义上说,这也是韩剧能吸引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的关键所在。而在这一方面,也正是我们的文化产品所较欠缺和应该学习的。四、结语: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的挑战面对如此众多形形色色的文化形态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堵是堵不住的,笔者认为,应该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姿态去迎接。学者张弘曾提出过“动态文化交流观”ix,根据这一观点:文化并不是现成的固定不变的东西,它在动态中存在。一种文化总是处于和其他多种文化的接触和交融中,同时内部也由于那些外部因素的加入而不断处于活动之中,因差异而产生对抗,因对抗而产生活力,并因而取得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在此意义上刻意认为,没有文化交流就没有文化的存在。文

16、化交流的实际过程是多向度、多维度的,一种文化出于自身目的对外来文化的有机化融汇和整合并不会使本文化的总体丧失自己的属性。应该讲,中国本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也在不断吸取养分,逐渐与它们相融合,甚至已经进入其国土形成热潮和受到追捧。卧虎藏龙的成功(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让世界领略了中国的武学文化,中国功夫的一招一式开始出现在好莱坞大片中;一批青年导演屡次在国外获奖、中国演员频频在各种电影节中亮相,证明充满中国民族气息的电影开始受到关注并为大家接受;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建立和汉语课程的设立则说明儒家学说、汉文在世界文化圈中已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还有许多事情可做: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文化政策,鼓励、扶持原创艺术的发展,增强文化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