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测试卷(新版)苏科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47306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测试卷(新版)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测试卷(新版)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测试卷(新版)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测试卷(新版)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测试卷(新版)苏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测试卷(新版)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测试卷(新版)苏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测试卷(新版)苏科版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 对一名普通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 dm B. 100 m短跑成绩约为6sC.步行速度约为1 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2. 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5. 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 A. cm B. km C. m D. mm3. 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

2、动的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4. 几个同学在讨论测量出现的错误和误差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C.只要选择较精确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D.测量中,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5.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左图所示.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6.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

3、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运动的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7.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8.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为3:1,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 )A. 9:2 B. 1:2 C. 2:9 D. 2:19. 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 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

4、运动情况在v-t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10. 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11.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8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 ,P、Q间的距离为s,则( ) A. v甲v乙,s =16 m C. v甲v乙,s=8 m C. v甲v乙,s=16 m D. v甲v乙, s

5、=8 m12.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 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 4 m/s B. 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 5 m/sC. 25 s内,小车做匀速运动 D. 57 s内,小车运动了6m13.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做加速运动,乙和丙做匀速运动B.以乙为参照物,丙是静止的C.以甲为参照物,丙是静止的D.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甲14. 一列火车

6、在雨中自东向西行驶,车内乘客观察到雨滴以一定速度垂直下落,那么车外站在站台上的人看到雨滴是( )A.沿偏东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大B.沿偏东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小C.沿偏西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大D.沿偏西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小15. 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16. 某同学坐在一辆以速度为20 m/s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观察路边的电线杆,从第1根电线杆在他的眼前经过算起,经1

7、min共有41根电线杆从他眼前经过,则每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距离是( ) A. 30. 8 m B. 30 m C. 29. 3 m D. 28.6 m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7. 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18. 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16.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

8、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每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 (1)甲球做 直线运动,乙球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2)若光源每隔0. 02 s闪亮一次,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 s,甲球所用时间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球所用时间.20. 我国自主研发的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在太空中成功对接.已知目标飞行器在对接前的平均速度约28 000 km/h,经30 min它运行了 km.它们成功对接后,若以 为参照物,目标飞行器是静止的.21. 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

9、具小车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计时 s后小车开始运动;小车做的是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1s至5s小车通过的路程是 m,速度是 m/ s.若小车的运动规律不变,则前10s内通过的路程为 m.22.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 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 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 m/ s.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23. (6分)在观察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探究活动中,小明所在小组是将大小不等的纸锥由

10、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如图(a). (1)关于纸锥下落快慢的比较,小明他们讨论后得到以下方案:甲同学由图(a)所示情形就能比较出纸锥运动的快慢,他的比较方法是 .乙同学是观察大小纸锥着地的先后来判定的,他的比较方法是 .为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整个下落过程的运动快慢,你认为上述方法中最科学的是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案. (2)在做上述实验时,小华所在小组利用闪光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摄的图片如图(b)所示. 由图(b)可以判断纸锥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 40

11、 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 m/s. 由图(b)猜想,下落过程中纸锥所受阻力的变化情况是 . A.不变 B.一直变大 C.先变大后不变24. (5分)在“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活动中,小丽、小雨等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A.在内径为1 cm、长约60 cm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管内留一小气泡. B.水平放置玻璃管,在玻璃管的一端某处用橡皮筋做上标记作为“0”位置,然后从“0”位置向上,每隔10 cm用橡皮筋做上一个标记(如图甲所示). C.迅速翻转玻璃管到竖直位置,使气泡从玻璃管下端向上运动,气泡到达“0”位置时,按下秒表,依次读出并记录气泡通过10 cm、20 cm、所用的时

12、间(如下表).距离s/cm01020304050时间t/s02.04.08.010.0请你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小丽在记录时漏记了一个数据,请帮她在表格中相应的位置补上.(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3)分析实验数据或图象可知气泡做的是 运动,速度大小为 m/ s.25. (9分)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

13、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舫离.(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保留两位小数);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 (选填“越长”或“越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2)在右上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图象.(不需准确描点)(3)分析表中1、2两行数据可知 = +制动距离;则第3行的停车距离为 .(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 ,致使 ,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6. 在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13/14次列车运行时间表如下.(1) 13次、14次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为多少?(2)计算13次列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北京至上海的铁路距离为1 462 km)27. 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